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780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包括形成于建筑物顶部的固定框架、设置于框架上的透明盖板,以及若干放置于由所述框架和所述透明盖板形成的容置腔内的陶瓷集热板,若干个所述陶瓷集热板进水口、出水口相互对接形成具有共同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水流通道,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分别连接至水源和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框架可采用水泥堆砌而成也可采用铝塑板组合拼接而成,安装十分方便、牢固耐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
技术介绍
目前太能热利用装置主要是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和真空玻璃管热水器,平板太阳能 热水器主要由承重支架、集热器和水箱构成,集热器由机构层或称作集热器外壳、保温材 料、平板集热体、透明盖板组成,平板集热器一般由金属制造、与常温水相比,100°c以下的 热水对金属釉较强的腐蚀性,为耐腐蚀延长使用寿命一般采用铜铝复合平板集热体,集热 器是由结构层、保温层、集热体、防水层组成的,其中防水层是透明盖板、一般是玻璃或透明 塑料,同时起到防水透光、形成封闭构成温室效应的作用。安装时直接将集热器及承重支架 放置于房顶,而房顶本身包括结构层、保温层、防水层,与太阳能集热器保温层防水层功能 重复,浪费资源,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尽可能共用二者的功能层,既 能保持原有房顶的功能又能从中取得太阳能用于建筑物的各种需要,并降低建造成本的一 种太阳能集热屋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太阳能集热器直接放置于房顶,保温层 和防水层功能重复,浪费资源,提供一种将二者有机结合,既能保持原有房顶的功能又能从 中取得太阳能的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建筑物顶部的固定框架、设置于框 架上的透明盖板,以及若干放置于由所述框架和所述透明盖板形成的容置腔内的陶瓷集热 板,若干个所述陶瓷集热板进水口、出水口相互对接形成具有共同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水流 通道,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分别连接至水箱。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与建筑物顶部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和防水层。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包括相对的上下侧壁,该上下侧壁配合所述陶瓷集热板 进水口、出水口分别设置有相应的进水通孔、出水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还设置有若干隔板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若干陶瓷集热板 安装槽,隔板上设置有若干对接通孔。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固定框架上下侧壁平行设置的固定板,该固定板与固定 框架下侧壁形成有用于放置出水管的安装槽。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固定框架连接处设有橡胶垫,并通过玻璃胶密封。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为水泥框架或铝塑板框架。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和所述隔板还分别设有排水通孔。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 果一、本技术固定框架可采用水泥或铝塑板构造而成,结构牢固耐用;二、可以形成一屋顶结构,且该屋顶结构在夏天具有隔热而冬天具有保暖的特 性;三、所形成的屋顶结构可以构成用户的房屋屋顶,节约了用户的建筑开销;四、还设置有排漏水的排水孔,用于防止漏水淤积于框架内影响效果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陶瓷集热板对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图2,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包括形成于建筑物顶部的固定框架10、设置 于框架10上的透明盖板20,框架10和透明盖板20通过橡胶垫和玻璃胶密封形成容置腔, 固定框架10内设置有将容置腔分隔成四个容置小腔的隔板,每个容置腔内分别放置有四 个陶瓷集热板40,该陶瓷集热板进水口 41、出水口 42相互对接,固定框架10包括相对的上 下侧壁11、12,上下侧壁11、12配合陶瓷集热板进水口 41、出水口 42分别设置有相应的进 水通孔111、出水通孔121。隔板包括与上下侧壁平行的第一隔板31和与上下侧壁垂直的第 二隔板32,第一隔板32上设置有供陶瓷集热板进水口 41、出水口 42对接的对接通孔321。 4个容置小腔内的陶瓷集热板40通过固定框架上的进水通孔111、出水通孔121分别连接 至共同的进水管50、出水管60,进水管50、出水管60分别连接至水箱。还设置有与固定框 架10上下侧壁11、12平行的固定板70,该固定板70与固定框架下侧壁12形成有用于放置 出水管60的安装槽。固定框架10和第一隔板31还分别设有排水通孔80,用于排除淤积在 框架内部的积水。本技术固定框架可采用水泥堆砌而成也可采用铝塑板组合拼接而成,安装十 分方便、牢固耐用。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 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 的行为。权利要求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建筑物顶部的固定框架、设置于框架上的透明盖板,以及若干放置于由所述框架和所述透明盖板形成的容置腔内的陶瓷集热板,若干个所述陶瓷集热板进水口、出水口相互对接形成具有共同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水流通道,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分别连接至水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与建筑物顶 部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和防水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包括相对的 上下侧壁,该上下侧壁配合所述陶瓷集热板进水口、出水口分别设置有相应的进水通孔、出 水通孑L。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还设置有若 干隔板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若干陶瓷集热板安装槽,隔板上设置有若干对接通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固定框架上 下侧壁平行设置的固定板,该固定板与固定框架下侧壁形成有用于放置出水管的安装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固定 框架连接处设有橡胶垫,并通过玻璃胶密封。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为水泥框架 或铝塑板框架。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和所述隔板 还分别设有排水通孔。专利摘要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包括形成于建筑物顶部的固定框架、设置于框架上的透明盖板,以及若干放置于由所述框架和所述透明盖板形成的容置腔内的陶瓷集热板,若干个所述陶瓷集热板进水口、出水口相互对接形成具有共同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水流通道,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分别连接至水源和水箱。本技术固定框架可采用水泥堆砌而成也可采用铝塑板组合拼接而成,安装十分方便、牢固耐用。文档编号E04D13/18GK201756766SQ20102024784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专利技术者吴国良 申请人:福建华泰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集热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建筑物顶部的固定框架、设置于框架上的透明盖板,以及若干放置于由所述框架和所述透明盖板形成的容置腔内的陶瓷集热板,若干个所述陶瓷集热板进水口、出水口相互对接形成具有共同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水流通道,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分别连接至水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