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存扣专利>正文

便携式高压氧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7282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高压氧舱,它包括舱体(21)、控制箱(20),所述舱体(21)与控制箱(20)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舱体(21)为卧式结构,舱体(21)由后盖(1)、承压网罩(2)、软性囊体(3)、舱围栏(4)、舱门(10)组成,软性囊体(3)外设有承压网罩(2),承压网罩(2)一端与后盖(1)连接,另一端与舱围栏(4)连接,所述承压网罩(2)上挂有碳纤维空气瓶(18)、碳纤维氧气瓶(13)。它结构简单、方便运输、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潜水作业现场的保障、急性潜水疾病救治等。是让人们在高于大气压的情况下,通过呼吸纯净氧气,迅速恢复体力和脑力,提高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高压氧舱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高压氧舱,主要用于潜水作业现场的保障、急性潜水疾病 救治等;也可以用于高压氧适用症的治疗,如厌氧菌感染、缺氧症等。
技术介绍
现有普通的高压氧舱一般安装在室内,经调试后方可使用,缺乏可移动性,使用不 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缺陷,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高压氧舱,是让人们在高于大气压的情 况下,通过呼吸纯净氧气,迅速恢复体力和脑力,提高身心健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高压氧舱,它包括舱 体、控制箱,所述舱体与控制箱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舱体为卧式结构,舱体由后盖、承压网 罩、软性囊体、舱围栏、舱门组成,软性囊体外设有承压网罩,承压网罩一端与后盖连接,另 一端与舱围栏连接,所述承压网罩上挂有碳纤维空气瓶、碳纤维氧气瓶。本专利技术所述控制箱上包括通风管路和采样管路,所述控制箱由对讲通讯、采样流 量计、控制箱采样口、控制箱通风出口、控制箱通风进口、流量控制阀、采样定标换向阀、气 体分析仪、电源开关、电源插座、液晶面板组成,压缩气体通过控制箱通风进口流向流量控 制阀,从流量控制阀流出后,一端流向通风进口,经过二氧化碳吸收器流向舱体内,另一端 通过转换器转换成电子信号在液晶面板上显示通风压力;舱体一侧设有传物筒,所述传物 筒与舱体间设有舱门,传物筒和舱门形成密封结构;舱围栏上设有加压口、供氧口、排氧口、 对讲口、采样口和通风口 ;舱门上设有温度表、压力表、减压阀、消声器和观察窗。所述管路 分别为加压管路、通风管路、供氧管路和采样管路;所述加压管路是连接碳纤维空气瓶和加 压口,为舱体加压;所述通风管路是通过四通阀连接其中二只碳纤维空气瓶、控制箱和通风 口,进入舱体后又通过管路与二氧化碳吸收器连接,形成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所述供氧管路 是连接碳纤维氧气瓶和供氧口,进入舱体内与呼吸面罩相连,供舱体内人员吸氧,再通过另 一根管路与排氧口连接,通过排氧口将氧气排出舱体外,形成一个供、排氧系统;所述舱体 内气体通过采样管路将舱体的采样口与控制箱采样口连接,用控制箱上的气体分析仪对舱 体内气体进行分析;所述舱体内气体通过传物筒加压管路将舱体的加压口与传物筒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方便运输、体积小、重 量轻。舱体体积小工作状态下直径不大于650mm,长度为2150mm ;非工作状态下可折叠存 放于800mmX600mmX 1000mm的存储箱内。重量轻所有装备的空载重量不大于130Kg。操 作使用方便灵活,所有管路连接用快速接头。本专利技术具有一定抗盐雾腐蚀性,适用于海洋、 陆地大气环境,使用环境的极端低温高温分别是-20°C 46°C。整个管路采用快速管接头, 操作快捷、使用灵活方便,在工作状态下可以用任何交通运输工具,将本便携式高压氧舱整 体转入大型陆用加压舱内,不要任何对接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箱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呼吸面罩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碳吸收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后盖 2、承压网罩 3、软性囊体 4、舱围栏 5、传物筒6、加压口 7、 温度表8、压力表9、供氧口 10、舱门11、排氧口 12、观察窗13、碳纤维氧气瓶14、 对讲口 15、减压阀 16、消声器 17、采样口 18、碳纤维空气瓶 19、通风口 20、 控制箱20-1、对讲通讯 20-2、采样流量计 20-3、控制箱采样口 20-4、控制箱通风出 口 20-5、控制箱通风进口 20-6、流量控制阀20-7、采样定标换向阀 20_8、气体分析仪 20-9、电源开关20-10、电源插座20-11、液晶面板22、呼吸面罩23、二氧化碳吸收器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式高压氧舱,它包括舱体21、控制箱20,所述 舱体21与控制箱20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舱体21为卧式结构,舱体21由后盖1、承压网罩2、 软性囊体3、舱围栏4、舱门10组成,软性囊体3外设有承压网罩2,承压网罩2 —端与后盖 1连接,另一端与舱围栏4连接,所述承压网罩2上挂有碳纤维空气瓶18、碳纤维氧气瓶13。 后盖1外设有网罩固定环,后盖1上设有斜孔,承压网罩2穿过斜孔与网罩固定环连接,网 罩固定环上设有缺口,从缺口处穿上承压网罩2后,再用正反牙螺母将网罩固定环锁合;另 一端与舱围栏4连接,所述承压网罩2上挂有碳纤维空气瓶18、碳纤维氧气瓶13和控制箱 20,碳纤维空气瓶18、碳纤维氧气瓶13通过搭勾挂在承压网罩2上,方便于拆卸。根据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控制箱20上包括通风管路和采样管路,所述控制箱20 由对讲通讯20-1、采样流量计20-2、控制箱采样口 20-3、控制箱通风出口 20_4、控制箱通 风进口 20-5、流量控制阀20-6、采样定标换向阀20-7、气体分析仪20_8、电源开关20_9、电 源插座20-10、液晶面板20-11组成,压缩气体通过控制箱通风进口 20-5流向流量控制阀 20-6,从流量控制阀20-6流出后,一端流向通风进口 20-5,经过二氧化碳吸收器22流向舱 体21内,另一端通过转换器转换成电子信号在液晶面板20-11上显示通风压力。根据图1、图2、图6所示,舱体21 —侧设有传物筒5,所述传物筒5与舱体21间 设有舱门10,传物筒5和舱门10形成密封结构。舱门10与舱围栏4通过槽卡合,舱围栏4 上设有加压口 6、供氧口 9、排氧口 11、对讲口 14、采样口 17和通风口 19。舱门10上设有 温度表7、压力表8、减压阀15、消声器16、观察窗12。所述管路包括加压管路、通风管路、 供氧管路和采样管路。所述加压管路是连接碳纤维空气瓶18和加压口 6,为舱体加压。通 风管路是连接其中一只碳纤维空气瓶18、控制箱20和通风口 19,进入舱体21后又通过管 路与二氧化碳吸收器23连接,形成二氧化碳吸收装置。所述供氧管路是连接碳纤维氧气瓶 13和供氧口 9,进入舱体21内与呼吸面罩22相连,供舱体21内人员吸氧,再通过另一根管 路与排氧口 11连接,通过排氧口 11将氧气排出舱体21外,形成一个供、排氧系统。所述舱体21内气体通过采样管路将舱体21的采样口 17与控制箱采样口 20-3连接,用控制箱20 上的气体分析仪20-8对舱体21内气体进行分析;所述舱体内气体通过传物筒加压管路将 舱体的加压口与传物筒连接。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使用时将内支撑环装进舱体21内,与舱体21内壁上 的粘体相粘合,内支撑环将舱体21撑起后,通过管路将二氧化碳吸收器23连接在高压氧舱 里面的通风接口,放进舱体21内。将呼吸面罩22的一端连接在舱体21里的供氧口 9上, 另一端连接在舱体21的排氧口 11上,在舱体21外用管路将舱外供氧口 9与碳纤维氧气瓶 13连接,被救人员躺在可推担架上,推进舱内戴上喉震式耳麦和呼吸面罩22 (瓶中的氧气 经过减压器减压后依次进入供氧口 9、呼吸面罩进气管、进气调节阀15、呼吸面罩22,呼出 气体通过排气调节阀15、排气管、排氧口 11排出舱外),关上舱门10,对舱体21进行加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对气体分析仪进行大气校零。2、碳纤维空气瓶18中的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高压氧舱,它包括舱体(21)、控制箱(20),所述舱体(21)与控制箱(20)通过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21)为卧式结构,舱体(21)由后盖(1)、承压网罩(2)、软性囊体(3)、舱围栏(4)、舱门(10)组成,软性囊体(3)外设有承压网罩(2),承压网罩(2)一端与后盖(1)连接,另一端与舱围栏(4)连接,所述承压网罩(2)上挂有碳纤维空气瓶(18)、碳纤维氧气瓶(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存扣
申请(专利权)人:李存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