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67247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其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套装第一变速齿轮,第二传动轴套装第二变速齿轮;第一变速齿轮设置若干第一啮合部、若干第二啮合部,第一啮合部与第二啮合部交替设置;第二变速齿轮设置一个第三啮合部、一个第四啮合部,且第三啮合部、第四啮合部将第二变速齿轮分成两个扇形结构;工作时,第一啮合部与第三啮合部相啮合动作、第二啮合部与第四啮合部相啮合动作交替依序进行;第一啮合部与第三啮合部相啮合时的传动比为a,第二啮合部与第四啮合部相啮合时的传动比为b,a≠b。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制备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传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1、专利号为:zl201720848677.x、专利名称为: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实质公开了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具体的,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包括中心轴、内齿轮、左行星轮、右行星轮、左端盘和右端盘,左行星轮、右行星轮偏心地套设在中心轴上,并分别与内齿轮啮合;左行星轮与左端盘之间以及右行星轮与右端盘之间设置有用于约束左行星轮和右行星轮运动轨迹的约束机构,约束机构包括柱销和导向槽,柱销伸入导向槽内并能沿导向槽的轮廓曲线移动,柱销和导向槽中,其中一个设置在左行星轮和右行星轮上,另一个设置在左端盘和右端盘上。

2、需指出的是,对于上述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装置而言,虽然可以实现传动比周期性变化,但是其依然存在以下缺陷,具体的:传动结构必须包括中心轴、内齿轮、左行星轮、右行星轮、约束机构,整体结构复杂、制备成本高且组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该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制备成本低。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包括有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套装有第一变速齿轮,第二传动轴套装有第二变速齿轮;>

4、第一变速齿轮设置有若干第一啮合部以及若干第二啮合部,若干第一啮合部呈环形阵列分布,若干第二啮合部也呈环形阵列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啮合部之间为一个第二啮合部,且第一啮合部与第二啮合部交替设置;

5、第二变速齿轮设置有一个能够与第一啮合部相啮合的第三啮合部、一个能够与第二啮合部相啮合的第四啮合部,且第三啮合部、第四啮合部将第二变速齿轮分成两个扇形结构;

6、于该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动作时,第一啮合部与第三啮合部相啮合动作、第二啮合部与第四啮合部相啮合动作交替依序进行;第一啮合部与第三啮合部相啮合时的传动比为a,第二啮合部与第四啮合部相啮合时的传动比为b,a≠b。

7、其中,所述第一啮合部的齿根圆的直径值大于所述第二啮合部的齿根圆的直径值,所述第三啮合部齿根圆的直径值小于所述第四啮合部的齿根圆的直径值。

8、其中,所述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三啮合部、所述第四啮合部的全齿高值相同。

9、其中,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平均直径值大于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的平均直径值。

10、其中,所述第一啮合部的弧长值与所述第三啮合部的弧长值相等,所述第二啮合部的弧长值与所述第四啮合部的弧长值相等。

11、其中,该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还包括有支撑架、输入轴、输出轴,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输入轴、输出轴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架;

12、输入轴与第一传动轴之间装设有第一齿轮传动副,输入轴通过第一齿轮传动副与第一传动轴驱动连接;

13、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装设有第二齿轮传动副,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齿轮传动副与输出轴驱动连接。

14、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传动副包括有第一小齿轮、第一大齿轮,第一小齿轮套装于所述输入轴,第一大齿轮套装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一小齿轮与第一大齿轮相啮合。

15、其中,所述第二齿轮传动副包括有第二小齿轮、第二大齿轮,第二小齿轮套装于所述输出轴,第二大齿轮套装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第二小齿轮与第二大齿轮相啮合。

16、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具体的:

17、1、于本专利技术工作时,第一啮合部与第三啮合部相啮合动作、第二啮合部与第四啮合部相啮合动作交替依序进行;第一啮合部与第三啮合部相啮合时的传动比为a,第二啮合部与第四啮合部相啮合时的传动比为b,且a≠b,在第一传动轴通过由第一变速齿轮与第二变速齿轮所组成的齿轮传动副驱动第二传动轴连续转动的过程中,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的传动比周期性的变化;

18、2、本专利技术仅通过两个齿轮结构(即第一变速齿轮、第二变速齿轮)即可实现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需通过内齿轮、左行星轮、右行星轮、约束机构的结构总成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更加简单,组装更加方便且整体制备成本更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包括有第一传动轴(1)、第二传动轴(2),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轴(1)套装有第一变速齿轮(3),第二传动轴(2)套装有第二变速齿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部(31)的齿根圆的直径值大于所述第二啮合部(32)的齿根圆的直径值,所述第三啮合部(41)齿根圆的直径值小于所述第四啮合部(42)的齿根圆的直径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部(31)、所述第二啮合部(32)、所述第三啮合部(41)、所述第四啮合部(42)的全齿高值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3)的平均直径值大于所述第二变速齿轮(4)的平均直径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部(31)的弧长值与所述第三啮合部(41)的弧长值相等,所述第二啮合部(32)的弧长值与所述第四啮合部(42)的弧长值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还包括有支撑架(5)、输入轴(6)、输出轴(7),所述第一传动轴(1)、所述第二传动轴(2)、输入轴(6)、输出轴(7)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架(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副包括有第一小齿轮(81)、第一大齿轮(82),第一小齿轮(81)套装于所述输入轴(6),第一大齿轮(82)套装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第一小齿轮(81)与第一大齿轮(82)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传动副包括有第二小齿轮(91)、第二大齿轮(92),第二小齿轮(91)套装于所述输出轴(7),第二大齿轮(92)套装于所述第二传动轴(2),第二小齿轮(91)与第二大齿轮(92)相啮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包括有第一传动轴(1)、第二传动轴(2),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轴(1)套装有第一变速齿轮(3),第二传动轴(2)套装有第二变速齿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部(31)的齿根圆的直径值大于所述第二啮合部(32)的齿根圆的直径值,所述第三啮合部(41)齿根圆的直径值小于所述第四啮合部(42)的齿根圆的直径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部(31)、所述第二啮合部(32)、所述第三啮合部(41)、所述第四啮合部(42)的全齿高值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速齿轮(3)的平均直径值大于所述第二变速齿轮(4)的平均直径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动比周期性变化的齿轮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啮合部(31)的弧长值与所述第三啮合部(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泳波郭建文何伟锋陈立甲林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