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7144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包覆纳米硅、包覆硬碳、熔融再包覆硬碳、炭化,以及筛分。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相比,优点及原理如下。第一、核体结构仅为硬碳,壳层结构仅为纳米硅和树脂基包覆材料,整个制备工艺主要包括3个包覆操作,因此整体制备方法简单高效,所需原料少、成本低。第二、将硅设置在壳层,而不是核体中,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活性位点多、电导率高、理论比容量大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负极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硅碳负极材料,指的是一种将硅、碳复合的电池负极用材料。硅碳负极材料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点。

2、第一、单独的碳负极材料,例如石墨负极,其理论比容量相对较低,只有372mah/g,远低于硅的4200mah/g的理论比容量数值。

3、第二、单独的硅负极材料,其缺点同样突出,包括:a、充放电过程中容易体积膨胀、结构失效;b、硅表面存在的sei膜不断破碎和生成,持续消耗活性锂离子,导致库仑效率及电池循环寿命降低。

4、因此,在后出现了综合性能相对更佳的硅碳负极材料,其结构一般为核壳式,即:核为硅颗粒、壳为导电碳包覆材料。硅碳负极材料的优点主要包括:1、硅提供高容量,外围碳包覆材料提升硅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并且提供缓冲作用,缓解硅在循环过程中较大的体积膨胀,提升循环性能;2、碳层可以阻挡硅颗粒与电解液的接触,减少副反应的发生,防止sel膜的反复生成与破裂,使首次库伦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5、更进一步的,还可以将上述“导电碳包覆材料”限定为硬碳。硬碳与普通石墨相比,优点包括: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高、成本低。其内部晶体排列无序、层间距大,这就使得硅硬碳负极材料可以储存更多的电荷,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

6、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16825982a、公开日为2023.09.2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低膨胀高首效的、硅碳复合的硅基负极材料,该硅基负极材料为核壳结构,壳体为致密类石墨烯,核体的材料包括纳米硅颗粒、石墨微晶、无定型碳和致密网状碳。其中的无定型碳就是硬碳。

7、该专利技术专利中的硅基负极材料,其优点如下:1、有效解决硅应用过程中的膨胀大和首效低问题,进而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2、纳米硅颗粒上裹覆致密网状碳,可有效降低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防止sei膜的不断形成和消耗,为电池应用提供高首效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8、但是,该硅基负极材料的上述优点,都是硅硬碳负极材料自带的、最基础的优点,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则至少还存在以下2个不足之处,同时也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即:

9、第一、其核体结构过于复杂,需要用到多种原料,这是比较麻烦和低效的;

10、第二、该硅基负极材料只考虑到了硅的体积膨胀缓解问题和包覆问题,其将纳米硅设置在核体中,这就使得硅表面的脱/嵌锂活性位点难以充分地暴露出来,最终无法显著地提升该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导率。

11、所以综上所述,现在急需一种制备方法相对简单,且硅得以被适当包覆、而不是完全设置在核体中的新型硅硬碳负极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包覆纳米硅、包覆硬碳、熔融再包覆硬碳、炭化,以及筛分。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3、s1、包覆纳米硅:在搅拌反应釜中添加溶剂、纳米硅和树脂基包覆材料,搅拌后得到湿法包硅体系,再对所述湿法包硅体系进行烘干操作,得到硅包覆料;

4、s2、包覆硬碳:在干法包覆机中先添加所述硅包覆料和硬碳,再进行搅拌混合包覆,得到包覆半成品;

5、s3、熔融再包覆硬碳:在熔融包覆机中先添加所述包覆半成品,再进行包覆操作,得到硬碳包覆料;

6、s4、炭化:在炭化炉中先添加所述硬碳包覆料,然后在惰性氛围下进行炭化处理,接着依次进行保温、降温操作,得到炭化产物;

7、s5、筛分:对所述炭化产物进行筛分处理,筛下物即为最终的所述硅硬碳负极材料。

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s1中,所述溶剂为乙醇、乙二醇、丙酮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s1中,所述树脂基包覆材料为沥青基和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1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s1中,所述纳米硅和树脂基包覆材料的重量比为1∶(2-5),所述烘干操作的温度为100-120℃,时间为≥12h。

1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s2中,所述硅包覆料和硬碳的重量比为1∶(2-9)。

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s3中,熔融包覆机内的温度为200-500℃,熔融包覆的时间为≥4h。

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s4中,所述炭化处理的温度为1100-1300℃。

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s4中,所述保温操作的温度≥1000℃,时间≥4h,所述降温操作的降温速度≤50℃/min。

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相比,优点及原理如下。

16、第一、核体结构仅为硬碳,壳层结构仅为纳米硅和树脂基包覆材料,整个制备工艺主要包括3个包覆操作,因此整体制备方法简单高效,所需原料少、成本低。

17、第二、将硅设置在壳层,而不是核体中,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活性位点多、电导率高、理论比容量大的优势。

18、第三、壳层通过炭化操作,既可以形成烧结外壳,又可以形成孔结构,得以充分地限制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降低硅和电解液的接触程度,基本解决了硅在壳层中的方案所带来了先天劣势。

19、第四、上述熔融再包覆硬碳步骤,可以进一步提高硅硬碳负极材料的粒度均一性,间接降低其体积膨胀程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溶剂为乙醇、乙二醇、丙酮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树脂基包覆材料为沥青基和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纳米硅和树脂基包覆材料的重量比为1∶(2-5),所述烘干操作的温度为100-120℃,时间为≥1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硅包覆料和硬碳的重量比为1∶(2-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3中,熔融包覆机内的温度为200-500℃,熔融包覆的时间为≥4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炭化处理的温度为1100-13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保温操作的温度≥1000℃,时间≥4h,所述降温操作的降温速度≤50℃/min。

...

【技术特征摘要】

1.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溶剂为乙醇、乙二醇、丙酮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树脂基包覆材料为沥青基和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纳米硅和树脂基包覆材料的重量比为1∶(2-5),所述烘干操作的温度为100-120℃,时间为≥12h。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平司凤年马仲秀刘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卡波恩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