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6942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及方法,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安装块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液体池,所述液体池为截面开口朝上的凹字形结构,所述液体池内部灌注有鹿茸菇种植营养液,所述安装块顶壁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液体池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接通过转动螺纹杆来调节培养基的高度,面对不同的高度,涉水深度的使用需求时,只需要转动螺纹杆就行,不需要对培养基进行重新拆卸,同时通过转动螺纹杆来实现培育装置的打开和闭合,提高了整体装置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调节转动螺纹杆,来实现调节挤压块的位置,来实现对滤芯的固定和松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尤其涉及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养生,鹿茸菇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保健功效的食材,备受人们青睐,传统的鹿茸菇种植方法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和繁琐的操作,难以满足现代人对高效、便捷的需求,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的出现,正好迎合了现代人对高效、智能化生活的追求。

2、现有的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在使用时培养基一般处于固定高度,面对不同时期的鹿茸菇生长需求时,需要更换不同高度、涉水深度的培养基,操作起来极为的麻烦不够便捷,同时现有的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在使用时为了保证培育过程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最后培育出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需要将装置进行密封,但是密封装置为了防止意外打开需要通过而外的固定装置固定,但是此过程极为的麻烦,影响装置的使用效率,同时现有的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在使用时,为了保证在密封之后的正常通风,往往需要开设一个通风孔,但是通风孔内部放置的滤芯一般直接固定在通风孔内部,在滤芯的长期使用之后,更换滤芯极为的麻烦,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及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安装块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液体池,所述液体池为截面开口朝上的凹字形结构,所述液体池内部灌注有鹿茸菇种植营养液,所述安装块顶壁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液体池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滑动连接有培养基,所述第一螺纹杆位于第一凹槽内部的一段与培养基螺纹连接,所述培养基与液体池内侧壁滑动连接。

4、优选地,所述安装块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限位块侧壁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位于第二凹槽内部的一段螺纹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安装块侧壁滑动连接。

5、优选地,所述安装块侧壁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安装块通过第一贯穿孔贯穿滑动连接有滤芯,所述安装块侧壁开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安装块通过第二贯穿孔贯穿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

6、优选地,所述安装块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护罩,所述第二保护罩为截面开口朝向一侧的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二保护罩内侧壁与第二螺纹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7、优选地,所述安装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罩,所述第一保护罩为截面开口朝下的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一保护罩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位于第一保护罩内部的一段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保护罩相近一侧的侧壁分别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第一保护罩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位于第一保护罩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均与第三锥齿轮啮合。

8、优选地,所述第二螺纹杆位于第二保护罩内部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有第四皮带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位于第二保护罩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三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第四皮带轮共同配合有第二皮带。

9、优选地,所述安装块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保护罩,所述第三保护罩侧壁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螺纹杆位于第三凹槽内部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位于第三凹槽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共同配合有第一皮带。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液体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第一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轮的轴承连接处、第二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轮的轴承连接处均胶合有阻尼垫。

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先将要进行培养的鹿茸菇放置在培养基上,然后转动转盘,从而带动转盘固定连接的第一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培养基进行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整培养基高度、鹿茸菇涉水深度的效果;

13、s2.随着第一螺纹杆的转动的同时,与第一螺纹杆贯穿固定连接的第三锥齿轮也一起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动轴进行转动,然后在第一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轮轴承连接处胶合的阻尼垫的作用下,带动第一转动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轮贯穿固定连接的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然后在第一皮带的作用下带动第一皮带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皮带轮贯穿固定连接的第三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螺纹杆螺纹连接的挡板进行位移,从而达到自动闭合培养装置的效果;

14、s3.在第三锥齿轮的转动的同时,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也一起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的第二转动轴进行转动,然后在第二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轮轴承连接处胶合的阻尼垫的作用下,带动第二转动轮转动,从而干扰带动第二转动轮贯穿固定连接的第三皮带轮进行转动,然后在第二皮带的作用下,带动第四皮带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四皮带轮贯穿固定连接的第二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滑动块进行位移,从而达到对装置内部的滤芯,进行夹持固定、松开状态调整的效果。

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专利技术直接通过转动螺纹杆来调节培养基的高度,面对不同的高度,涉水深度的使用需求时,只需要转动螺纹杆就行,不需要对培养基进行重新拆卸,解决了现有的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在使用时培养基一般处于固定高度,面对不同时期的鹿茸菇生长需求时,需要更换不同高度、涉水深度的培养基,操作起来极为的麻烦不够便捷的缺点;

17、2、本专利技术通过转动螺纹杆来实现培育装置的打开和闭合,解决了现有的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在使用时为了保证培育过程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最后培育出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需要将装置进行密封,但是密封装置为了防止意外打开需要通过而外的固定装置固定,但是此过程极为的麻烦,影响装置的使用效率的缺点;

18、3、本专利技术通过调节转动螺纹杆,来实现调节挤压块的位置,来实现对滤芯的固定和松开,解决了现有的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在使用时,为了保证在密封之后的正常通风,往往需要开设一个通风孔,但是通风孔内部放置的滤芯一般直接固定在通风孔内部,在滤芯的长期使用之后,更换滤芯极为的麻烦,不够便捷的缺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包括安装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安装块(1)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液体池(8),所述液体池(8)为截面开口朝上的凹字形结构,所述液体池(8)内部灌注有鹿茸菇种植营养液,所述安装块(1)顶壁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1),所述液体池(8)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17),两个所述限位板(17)之间滑动连接有培养基(9),所述第一螺纹杆(11)位于第一凹槽(12)内部的一段与培养基(9)螺纹连接,所述培养基(9)与液体池(8)内侧壁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3),所述限位块(5)侧壁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杆(22),所述第三螺纹杆(22)位于第二凹槽(13)内部的一段螺纹连接有挡板(6),所述挡板(6)与安装块(1)侧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侧壁开设有第一贯穿孔(18),所述安装块(1)通过第一贯穿孔(18)贯穿滑动连接有滤芯(7),所述安装块(1)侧壁开设有第二贯穿孔(19),所述安装块(1)通过第二贯穿孔(19)贯穿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0),所述滑动块(20)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护罩(3),所述第二保护罩(3)为截面开口朝向一侧的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二保护罩(3)内侧壁与第二螺纹杆(2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罩(2),所述第一保护罩(2)为截面开口朝下的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一螺纹杆(11)与第一保护罩(2)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11)位于第一保护罩(2)内部的一段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28),所述第一保护罩(2)相近一侧的侧壁分别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33)、第一转动轴(25),所述第一转动轴(25)位于第一保护罩(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6),所述第二转动轴(33)位于第一保护罩(2)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27),所述第一锥齿轮(26)、第二锥齿轮(27)均与第三锥齿轮(28)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21)位于第二保护罩(3)内部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有第四皮带轮(32),所述第二转动轴(33)位于第二保护罩(3)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轮(30),所述第二转动轮(30)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三皮带轮(29),所述第三皮带轮(29)、第四皮带轮(32)共同配合有第二皮带(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保护罩(4),所述第三保护罩(4)侧壁开设有第三凹槽(16),所述第三螺纹杆(22)位于第三凹槽(16)内部的一端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5),所述第一转动轴(25)位于第三凹槽(16)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24),所述第一转动轮(24)贯穿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3),所述第一皮带轮(15)、第二皮带轮(23)共同配合有第一皮带(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11)远离液体池(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0),所述第一转动轴(25)与第一转动轮(24)的轴承连接处、第二转动轴(33)与第二转动轮(30)的轴承连接处均胶合有阻尼垫。

9.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包括安装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安装块(1)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液体池(8),所述液体池(8)为截面开口朝上的凹字形结构,所述液体池(8)内部灌注有鹿茸菇种植营养液,所述安装块(1)顶壁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1),所述液体池(8)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17),两个所述限位板(17)之间滑动连接有培养基(9),所述第一螺纹杆(11)位于第一凹槽(12)内部的一段与培养基(9)螺纹连接,所述培养基(9)与液体池(8)内侧壁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13),所述限位块(5)侧壁通过轴承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三螺纹杆(22),所述第三螺纹杆(22)位于第二凹槽(13)内部的一段螺纹连接有挡板(6),所述挡板(6)与安装块(1)侧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侧壁开设有第一贯穿孔(18),所述安装块(1)通过第一贯穿孔(18)贯穿滑动连接有滤芯(7),所述安装块(1)侧壁开设有第二贯穿孔(19),所述安装块(1)通过第二贯穿孔(19)贯穿滑动连接有滑动块(20),所述滑动块(20)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护罩(3),所述第二保护罩(3)为截面开口朝向一侧的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二保护罩(3)内侧壁与第二螺纹杆(2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实验用智能化鹿茸菇种植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罩(2),所述第一保护罩(2)为截面开口朝下的凹字形结构,所述第一螺纹杆(11)与第一保护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郑先明郑东浩侯海杰李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