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内啮合齿轮泵制造技术_技高网

内啮合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6756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改进的内啮合齿轮泵,以解决改善内转子与泵壳组件之间拉伤、磨损现象的技术问题。包括:泵壳组件,泵壳组件中设置有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工作腔以及分别与该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工作腔导通的进液通道和排液通道;内啮合齿轮总成,内啮合齿轮总成装配在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工作腔中并包含转轴、内转子和外转子;内转子安装在转轴上并与外转子啮合形成内啮合齿轮对;内转子上和/或泵壳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液膜槽,并且,泵壳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将排液通道与第一液膜槽连通的高压引流通道;第一液膜槽限定于内转子的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中的至少一者与泵壳组件之间配合形成的第一防泄流配合区域内并沿该第一防泄流配合区域的表面扩展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能够在包括但不限于风电齿轮箱润滑冷却系统中所使用的内啮合齿轮泵以及内啮合齿轮泵的泵体、内啮合齿轮泵的外转子。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内啮合齿轮泵主要可分为内啮合渐开线齿轮泵和内啮合摆线齿轮泵。上述两种内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均包括泵壳组件和内啮合齿轮总成,泵壳组件中设置有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工作腔以及分别与该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工作腔导通的进液通道和排液通道,内啮合齿轮总成装配在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工作腔中并包含转轴、内转子和外转子,内转子安装在转轴上并与外转子啮合形成内啮合齿轮对(内转子为内齿轮,所述内齿轮的外轮廓形成内转子齿廓,外转子通常为一体式齿圈,所述一体式齿圈的内轮廓形成外转子齿廓,所述内转子齿廓与所述外转子齿廓相啮合),该内啮合齿轮对工作时内转子与外转子之间分别形成对应连通进液通道的低压吸液区和对应连通排液通道的高压排液区。

2、本公开的申请人在开发一种风电齿轮箱润滑冷却系统时遭遇到以下问题:目前能够为该风电齿轮箱润滑冷却系统提供润滑油驱动动力的内啮合齿轮泵通常只能在10bar(即1mpa)左右的最大泵送压力下长寿命工作,而目前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将内啮合齿轮泵的泵送压力提升到25bar(即2.5mpa),在这种相对极端的使用条件下,现有内啮合齿轮泵较容易出现内转子与泵壳组件之间以及外转子与泵壳组件之间拉伤、磨损现象,故现有内啮合齿轮泵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均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内啮合齿轮泵及内啮合齿轮泵的泵体,以解决改善内转子与泵壳组件之间拉伤、磨损现象的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其他目的是提供改进的内啮合齿轮泵及内啮合齿轮泵的外转子,以解决改善外转子与泵壳组件之间拉伤、磨损现象的技术问题。

2、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啮合齿轮泵,包括:泵壳组件,所述泵壳组件中设置有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工作腔以及分别与该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工作腔导通的进液通道和排液通道;内啮合齿轮总成,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装配在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工作腔中并包含转轴、内转子和外转子;所述内转子安装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外转子啮合形成内啮合齿轮对,该内啮合齿轮对工作时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之间分别形成对应连通所述进液通道的低压吸液区和对应连通所述排液通道的高压排液区;所述内转子上和/或所述泵壳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液膜槽,并且,所述泵壳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排液通道与所述第一液膜槽连通的高压引流通道;所述第一液膜槽限定于所述内转子的第一侧端面和第二侧端面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泵壳组件之间配合形成的第一防泄流配合区域内并沿该第一防泄流配合区域的表面扩展延伸。

3、作为对上述第一个方面的内啮合齿轮泵的技术优化和/或详细化,所述泵壳组件包含泵体,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工作腔以及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排液通道均开设在该泵体中;所述泵体中位于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工作腔的底部具有与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的第一侧端面相配合的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第一转轴装配孔,所述进液通道的出口和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分布在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装配孔的旁侧;所述第一液膜槽包含设置在所述内转子的第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之间配合形成的第一防泄流配合区域中的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所述高压引流通道包含开设在所述泵体上用于将所述排液通道与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连通的泵体侧高压引流通道。

4、作为对上述第一个方面的内啮合齿轮泵的技术优化和/或详细化,所述泵体侧高压引流通道包含开设在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上将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与该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导通的高压引流槽。

5、作为对上述第一个方面的内啮合齿轮泵的技术优化和/或详细化,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整体开设在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上。

6、作为对上述第一个方面的内啮合齿轮泵的技术优化和/或详细化,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整体开设在所述内转子的第一侧端面上。

7、作为对上述第一个方面的内啮合齿轮泵的技术优化和/或详细化,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一部分开设在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上而另一部分开设在所述内转子的第一侧端面上。

8、作为对上述第一个方面的内啮合齿轮泵的技术优化和/或详细化,所述泵壳组件还包含端盖构件,所述端盖构件安装在所述泵体上并将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封盖在所述泵壳组件内;所述端盖构件的内侧具有与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的第二侧端面相配合的第二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所述第二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第二转轴装配孔。

9、作为对上述第一个方面的内啮合齿轮泵的技术优化和/或详细化,所述内转子上开设有内转子侧引流孔,所述内转子侧引流孔的第一端与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导通,所述内转子侧引流孔的第二端与所述内转子的第二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之间的配合间隙导通。

10、作为对上述第一个方面的内啮合齿轮泵的技术优化和/或详细化,所述第一液膜槽为环形槽结构,则所述内转子侧引流孔在所述内转子上的位置设计成当所述内转子转动时该内转子侧引流孔沿着所述第一液膜槽环向运动并始终与该第一液膜槽导通。

11、作为对上述第一个方面的内啮合齿轮泵的技术优化和/或详细化,所述内转子侧引流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12、作为对上述第一个方面的内啮合齿轮泵的技术优化和/或详细化,所述端盖构件包含:换向构件,所述换向构件包含换向盘,所述换向盘的第一侧端面上设有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套,所述换向盘的第二侧端面上设有换向盘侧正向旋转止转结构和换向盘侧反向旋转止转结构,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套的内圆柱面与所述外转子的外壁适配套接,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套的外圆柱面与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安装工作腔的内壁适配套接,所述外圆柱面与所述内圆柱面之间偏心设置,当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装配在所述内圆柱面中时,所述转轴与所述外圆柱面同轴设置;以及端盖,所述端盖套装在所述换向构件上并与所述泵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中设置有端盖侧正向旋转止转结构和端盖侧反向旋转止转结构,当所述转轴带动整个内啮合齿轮总成正向旋转时,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带动整个换向盘正向转动直至所述换向盘侧正向旋转止转结构与所述端盖侧正向旋转止转结构接触,此时所述换向盘止转且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之间在正向旋转时形成的低压吸液区和高压排液区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排液通道连通,当所述转轴带动整个内啮合齿轮总成反向旋转时,所述内啮合齿轮总成带动整个换向盘反向转动直至所述换向盘侧反向旋转止转结构与所述端盖侧反向旋转止转结构接触,此时所述换向盘止转且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外转子之间在反向旋转时形成的低压吸液区和高压排液区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排液通道连通;其中,所述换向盘的第一侧端面构成所述第二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所述第二转轴装配孔开设在所述换向盘的中心处。

13、作为对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啮合齿轮泵,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侧高压引流通道包含开设在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上将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与该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导通的高压引流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整体开设在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上;或者,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整体开设在所述内转子的第一侧端面上;或者,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一部分开设在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上而另一部分开设在所述内转子的第一侧端面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上开设有内转子侧引流孔,所述内转子侧引流孔的第一端与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导通,所述内转子侧引流孔的第二端与所述内转子的第二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之间的配合间隙导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膜槽为环形槽结构,则所述内转子侧引流孔在所述内转子上的位置设计成当所述内转子转动时该内转子侧引流孔沿着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环向运动并始终与该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导通;并且/或者,所述内转子侧引流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二转轴装配孔并装配在所述轴承中。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中开设有低压回流通道,所述低压回流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转轴装配孔的孔壁与所述进液通道之间导通,从而使所述第一转轴装配孔与所述转轴的配合间隙内的液体回流所述进液通道。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膜槽整体上为环形槽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膜槽具有主槽路和连接分布在所述主槽路上的扩展槽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槽路包含在所述主槽路的边缘开设的浅槽,所述浅槽与所述主槽路之间形成台阶。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槽路为环形槽,所述扩展槽路在所述主槽路上间隔排列。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槽路的边缘轮廓包含沿所述环形槽的内侧边缘延伸的内边缘部、沿所述环形槽的外侧边缘延伸的外边缘部以及分别用于将所述内边缘部的两端以及所述外边缘部的两端与所述环形槽相接的过渡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边缘部为圆弧线、所述外边缘部为圆弧线、所述过渡部为与该过渡部相接的圆弧线光滑过渡的类抛物线;并且\或者,所述内边缘部和所述外边缘部中的至少一者上还具有凸起部。

17.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与所述泵壳组件之间在所述第一防泄流配合区域处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液膜槽中的液膜向外扩散。

18.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啮合齿轮对为内啮合摆线齿轮对,则所述内啮合齿轮泵为内啮合摆线齿轮泵。

...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啮合齿轮泵,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侧高压引流通道包含开设在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上将所述排液通道的入口与该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导通的高压引流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整体开设在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上;或者,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整体开设在所述内转子的第一侧端面上;或者,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一部分开设在所述第一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上而另一部分开设在所述内转子的第一侧端面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上开设有内转子侧引流孔,所述内转子侧引流孔的第一端与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导通,所述内转子侧引流孔的第二端与所述内转子的第二侧端面与所述第二内啮合齿轮总成轴向定位面之间的配合间隙导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膜槽为环形槽结构,则所述内转子侧引流孔在所述内转子上的位置设计成当所述内转子转动时该内转子侧引流孔沿着所述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环向运动并始终与该内转子第一侧第一液膜槽导通;并且/或者,所述内转子侧引流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二转轴装配孔并装配在所述轴承中。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中开设有低压回流通道,所述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文峰陈春魏永红陈洋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孚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