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641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取栓支架及取栓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取栓支架包括捕获区,捕获区设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一个开放分支,开放分支的远端为开放结构,开放分支内部具有分支通道,分支通道与开放结构相通,开放分支包括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三连接单元,第三连接单元连接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其中,第一连接单元在取栓支架的径向截面上的投影与取栓支架的径向截面重合,分支通道贯穿第一连接单元内,第二连接单元具有第二连接单元自由端,第二连接单元自由端比第一连接单元的远端、第三连接单元的远端更靠近远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取栓支架和取栓装置,对血栓进行有效的捕获和收集,进而减少或避免血管发生二次栓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取栓支架及具有该取栓支架的取栓装置。


技术介绍

1、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临床症候持续超过24小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好发于50岁及以上人群。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死原因。

2、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流的突然阻塞而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所导致的神经组织损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类型,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尤其是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脑卒中,病情凶险,死亡率、致残率高。一旦发生中风,给患者造成巨大身心危害,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血管的再通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方法包括两大类:介入溶栓和机械取栓。发病4~5小时内采用药物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方案,但由于时间窗太短,极少数的脑卒中患者才符合药物溶栓的治疗条件。同时,药物溶栓由于治疗时间窗短、血管再通率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因素,介入器械取栓逐渐发展,并在临床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介入器械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相连形成第一网孔,所述分支通道贯穿所述第一网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近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上,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自由端向远端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远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远端相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相连形成第一网孔,所述分支通道贯穿所述第一网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近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和所述第一连接单元上,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自由端向远端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远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远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所述第五连杆的远端和所述第六连杆的远端相连,所述第五连杆的近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相连,所述第六连杆的近端与所述第三连接单元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区设有沿其轴向方向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开放分支,且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开放分支间沿所述捕获区的圆周方向间隔一定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开放分支围绕所述取栓支架的轴线自近端至远端呈螺旋状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开放分支包括第一开放分支和第二开放分支,所述至少两个开放分支中至少一个的近端具有延伸部,所述第二开放分支的近端或者所述第二开放分支的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开放分支的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远端和近端之间的部分相连,形成第一连接点。

9.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泉李思漪唐辉强方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先健神康医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