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负载于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自发光探针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负载于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自发光探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6130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负载于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自发光探针。化学自发光现象区别于诸如荧光模式的传统能量转移发光,代表了高信噪比、灵敏准确的发光模式,但化学自发光探针作为一种体外来源的小分子化合物,在体内应用却受限于病灶分布较低。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小分子化学自发光探针偶联上中性粒细胞识别肽,注射后可选择性地被中性粒细胞表面受体识别,进而继承中性粒细胞肿瘤趋化能力,实现对病灶部位的高效运输,并在病灶特异的微环境下实现探针激活,对病灶进行精准示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生物,具体涉及一种可负载于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自发光探针


技术介绍

1、荧光成像技术,通过记录荧光分子的信号强度与位置等信息,可揭示组织的形貌与微环境特征,在精准诊断等领域应用广泛。荧光分子受到光能激发后,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从基态能级s0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s1,之后以光子辐射形式释放能量的辐射跃迁回到基态,即为荧光。荧光技术仍存在难以解决的两大问题:首先从发光机制上,一般应用的是常亮型荧光探针(如吲哚菁绿)。荧光属于能量转移发光,即供检测的发射光,能量本源上是来自激发光。荧光产生过程包括激发-跃迁-恢复基态三个过程,而激发光的使用会导致信噪比降低,生物自发荧光背景干扰大;荧光对组织穿透性差(详见chem.soc.rev.2018,47,28-52.);组织可能受到激发光损伤;常亮型荧光探针易受激发光漂白淬灭,或聚集诱导荧光淬灭等现象仍需重视。以上导致的精准度下降和光毒性组织损伤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另外,小分子荧光探针应用于肿瘤示踪时,本质上依赖的仍是肿瘤组织血管通透性变强,外渗潴留(即增强的渗透和滞留效应),而此被动靶向机制在临床上不断遭受质疑。

2、如何规避上述两大问题,突破以上瓶颈,精准识别早期微病灶,进一步提高诊断精准度,成为一个挑战性问题:

3、针对发光机制问题,本专利技术计划构建“off-to-on”型化学自发光前体,从根本上解决常亮型荧光探针存在的短板。目前临床超微量活性物质检测领域,化学自发光技术代表了最精准的方法之一,其检测效果的灵敏度比荧光法有数量级提升。与荧光成像机理不同,化学自发光将化学能“预储存”在含能分子中,在刺激响应下,化学结构变化,将化学能释放为光能(j.am.chem.soc.2015,137,8656-8659.),摒弃了激发光穿透、散射和漫射,几无背景发光干扰,因此散射少、信噪比高、背景干扰少、量子产率高(>40%)、检测限低(<10-20mol)(j.am.chem.soc.2016,138,13438-13446.,因此也被认为是临床定量分析最灵敏的手段之一(j.biomed.opt.2005,10,41210.)。基于此原理。已用于精准监测luciferase标记的动物肿瘤模型(包括脑胶质瘤(颅骨光漫射)与胰腺癌(深腹肿瘤))的接种位置、深度、大小与生长状态,其特点是灵敏、准确、背景干扰低(nat.methods 2020,https://doi.org/10.1038/s41592-020-0889-6.;有报道称该方法甚至可用于体内单个肿瘤细胞检测(iubmblife 2009,61(1),6-17.)。化学自发光在法医学和超微量分析领域也应用广泛。这些应用都预示着化学自发光是一种有潜力的技术,但遗憾的是尚未转化为肿瘤诊断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负载于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自发光探针,该化学自发光探针可随中性粒细胞趋化至体内肿瘤等炎症部位。超氧阴离子或者会增加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过氧化氢能激活转录因子核转录因子nf-kb,参与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因此肿瘤等炎症疾病中存在过表达的超氧阴离子,并且与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利用肿瘤或炎症微环境中过表达的超氧阴离子作为触发因素,在未触发时,化学自发光前体保持“关闭”状态;而一旦被微环境超氧阴离子触发,使化学自发光前体通过自牺牲模式被激活,储存的化学能转化成光子。本专利技术以肿瘤转移病灶处超氧阴离子为分子病理基础、刺激响应释放化学能转化为光能,构建可视化识别策略。

2、针对肿瘤识别问题,利用天然存在的细胞归巢现象,设计“搭便车”策略,原位靶向激活中性粒细胞,进而靶向至微小转移灶。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组分,是白细胞最大亚群(占70%);近年发现激活态中性粒细胞对循环肿瘤细胞、转移前病灶和转移病灶具有天然靶向作用。激活中性粒细胞,通过上调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靶向转移灶炎症部位(nat.nanotech.2017,12(7),692-700.);同时与肿瘤细胞表面ccdc25受体结合,可形成细胞簇,分泌细胞因子协助其转移与定植,参与转移灶微环境构建(nature2019,566(7745),553-557.)。

3、在本专利技术中,设计了一种化学自发光前体原位工程化的中性粒细胞用于肿瘤转移微病灶的早期诊断研究。先将可靶向激活中性粒细胞表面过表达的fc-γ受体的多肽(tpapif)和细胞膜锚定共价连接到平台上,之后将淬灭型化学自发光前体通过超氧阴离子特异响应的基团连接到上述平台上。直接系统注射该平台进入循环系统,在体内原位靶向并锚定激活态中性粒细胞,采取“搭便车”策略实现体细胞原位工程化,跟随激活中性粒细胞进一步归巢至肿瘤转移微病灶,在微小病灶特异微环境过表达超氧阴离子刺激下,使化学自发光前体激活,并释放近红外光子实现可视化识别,用于报告转移病灶位置、大小与演进程度,贡献于肿瘤转移微小病灶的早期发现。

4、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化学自发光探针,其核心发光结构为金刚烷基-1,2-二氧杂四环酮。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可特异响应于超氧阴离子而发光,即在无超氧阴离子存在情况下不会释放光子,仅在超氧阴离子存在情况下释放光子。所述特异响应于超氧阴离子特异性能为仅对超氧阴离子高效响应,而对其他活性氧物种响应度极低。所述特异响应于超氧阴离子性能是通过将三氟甲磺酸酯偶联在酚羟基上实现的。所述酚羟基位置与核心结构金刚烷基-1,2-二氧杂四环酮处于间位关系。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结构为合成路线中的peptide-cl。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超氧阴离子特异响应发光后其发光波长最强为510纳米。

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负载于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自发光探针,所述探针由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偶联可靶向中性粒细胞的识别多肽组成。优选地,所述偶联为点击化学连接。优选地,所述可靶向中性粒细胞的识别多肽序列为cflflf。

6、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探针的用途,所述探针随中性粒细胞趋化至体内炎症部位,激发发光后可用于示踪炎症部位具体位置。优选地,所述炎症为肿瘤。

7、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如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所述探针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按照如下路线进行:

8、

9、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化学自发光前体原位工程化中性粒细胞的试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先将可靶向激活中性粒细胞表面过表达的fc-γ受体的多肽(tpapif)和细胞膜锚定共价连接到平台上,之后将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通过超氧阴离子特异响应的基团连接到上述平台上,获得所述试剂。

10、由上述制备方案及本专利技术后续实施例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负载于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自发光探针,至少有以下优点:

11、(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化学自发光前体的工程化中性粒细胞概念,可形象的比喻为“自带干粮”,即把将用于示踪药物释放的光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可特异响应于肿瘤区域过表达的超氧阴离子发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学自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其核心发光结构为金刚烷基-1,2-二氧杂四环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可特异响应于超氧阴离子而发光,即在无超氧阴离子存在情况下不会释放光子,仅在超氧阴离子存在情况下释放光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响应于超氧阴离子性能是通过将三氟甲磺酸酯偶联在酚羟基上实现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酚羟基位置与化学自发光探针的核心结构金刚烷基-1,2-二氧杂四环酮处于间位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即合成路线中所标注的Peptide-CL所示。

6.一种可负载于中性粒细胞的化学自发光探针,所述探针由权利要求1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偶联可靶向中性粒细胞的识别多肽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为点击化学连接,所述可靶向中性粒细胞的识别多肽序列为cFLFLF。

8.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探针的用途,该探针可随中性粒细胞趋化至体内肿瘤部位,示踪肿瘤位置。

9.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路线,

10.一种用于制备化学自发光前体原位工程化中性粒细胞的试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先将可靶向激活中性粒细胞表面过表达的Fc-γ受体的多肽(TPAPIF)和细胞膜锚定共价连接到平台上,之后将权利要求1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通过超氧阴离子特异响应的基团连接到上述平台上,获得所述试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自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其核心发光结构为金刚烷基-1,2-二氧杂四环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可特异响应于超氧阴离子而发光,即在无超氧阴离子存在情况下不会释放光子,仅在超氧阴离子存在情况下释放光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响应于超氧阴离子性能是通过将三氟甲磺酸酯偶联在酚羟基上实现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酚羟基位置与化学自发光探针的核心结构金刚烷基-1,2-二氧杂四环酮处于间位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化学自发光探针,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即合成路线中所标注的peptide-cl所示。

6.一种可负载于中性粒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蒋晨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