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二次电池用负极和二次电池制造技术_技高网

二次电池用负极和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5921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8:51
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负极集电体、和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复合材料层,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碳颗粒、和含Si颗粒,负极复合材料层的厚度方向上的Si的存在概率在前述负极复合材料层的面方向上的分布中,1σ区间的上限值Rmax与下限值Rmin之差即Rmax‑Rmin为2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公开涉及二次电池用负极和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1、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含:负极、正极和非水电解质,所述负极是含有包含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硅的材料、负极导电剂和负极粘结剂的负极复合材料层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上烧结并配置而得到的,其中,上述负极活性物质中的充电前的平均粒径被限制为5.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且使用石墨材料作为上述负极导电剂,且分别将以该石墨材料的平均粒径限制为2.5μm以上且15.0μm以下,上述石墨材料相对于上述负极活性物质的添加量限制为3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而且以上述正极相对于上述负极的理论电气容量比成为1.0以下的方式构成。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33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2、专利文献1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实现初始充放电效率的改善与充放电循环特性的进一步的改善的锂二次电池。然而,为了改善具有包含硅(si)的负极的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要求负极的进一步的改良。

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4、本公开的一侧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负极集电体、和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复合材料层,前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碳颗粒、和含si颗粒,前述负极复合材料层的厚度方向上的si元素的存在概率在前述负极复合材料层的面方向上的分布中,1σ区间的上限值rmax与下限值rmin之差即rmax-rmin为20%以下。

5、本公开的另一侧面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上述负极和非水电解质。

6、专利技术的效果

7、根据本公开,可以改善具有包含硅(si)的负极的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

8、将本专利技术的新特征记载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但本专利技术的关于构成和内容这两者,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特征一起,由参照了附图的以下的详细的说明进一步更好地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负极集电体、和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复合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碳相不含晶态碳。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含Si颗粒的DBP吸油量(DBPB)相对于所述碳颗粒的DBP吸油量(DBPA)之比即DBPB/DBPA为0.9以上且1.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

9.一种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具备:负极集电体、和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复合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碳相不含晶态碳。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含si颗粒的dbp吸油量(dbpb)相对于所述碳颗粒的dbp吸油量(dbpa)之比即db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雄太佐藤阳祐加藤圭衣子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