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柜抽湿循环干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5898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柜抽湿循环干燥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风扇及电子致冷器,所述的壳体上方还设有逆变电源机箱(2)和凝露室(4),所述的电子致冷器(7)的两侧分别连有吸冷片(6)和吸热片(10),所述的吸冷片(6)设置在所述凝露室(4)内,在所述的吸热片(10)上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密封外壳(15),所述密封外壳(15)的一面与所述的风扇(12)相对应,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第一湿空气进口(11),所述第一湿空气进口(11)的下方设有控制第二湿空气进口(3)的进风量的控制板(16)。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箱、柜内的防潮、除湿问题,同时它还具有在运行工作时无噪声、无振动、无污染,结构简单小型化、成本降低,并且经久耐用可靠、安装和维修方便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干燥器,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箱、柜抽湿循环干燥器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电力高压柜、户内及户外开关和闸刀的控制箱及动力箱等在箱内装着各 种电气和电子元件的配件,这些配件分别承担着各种控制和执行的功能,这些配件要求平 时防潮、防湿,在干燥的环境中工作。现有这些电力高压柜、户内及户外的控制箱和动力箱等投入工作后在防潮处理 上,都停留在湿度控制器与加热器相配套阶段,加热器投入工作后,仅是把湿空气加热,使 加热后的湿热空气自然上升,湿热空气上升后,与箱内的电气元件相遇,湿热空气反而容易 会产生对电气元件的凝露,实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箱、柜内的除湿问题,因为箱、柜内的潮 湿空气中的水分没有排出箱、柜内,反之使绝缘水平减低,增大了事故的概率。而目前应用湿度控制器启动加热器在箱、柜内工作,但不能对箱、柜内的湿空气进 行气、水分离,湿空气中的水分还是保留在箱、柜内,使长年运行中的电气设备还是受潮,绝 缘下降,甚至电气设备受潮击穿,严重影响电力控制设备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箱、柜中潮湿空 气的风(气)、水分离的抽湿循环干燥器,将与电子致冷器冷端相连接的吸冷片放入凝露室 内,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子在吸冷片上形成水珠,通过积水排水窗流出箱、柜,从而提高了除 湿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风扇及电子致冷器,壳体上方还设有逆变电源 机箱和凝露室,逆变电源机箱内设有控制风扇及电子致冷器工作的逻辑控制单元和分别与 逻辑控制单元电路连接的逆变电源及湿度测量装置,电子致冷器的两侧分别连有吸冷片和 吸热片,吸冷片设置在凝露室内,在吸热片上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密封外壳,凝露室上分 别设有第二湿空气进口、抽湿后风风道和积水排水窗,密封外壳的一面与风扇相对应,壳体 上还设有第一湿空气进口,第一湿空气进口的下方设有控制第二湿空气进口的进风量的控 制板。前述的逆变电源机箱上还分别设有方便使用者观察湿度的湿度显示装置和用于 排出逆变电源散热风的散热循环风出口,湿度显示装置电路连接湿度测量装置。逆变电源 将较高的交、直流电压变换成适合箱、柜抽湿循环干燥器使用的低电压电源。前述的积水排水窗的下方还设有积水池,积水池的底端设有出水口。设有积水池 可以使凝露积水顺利、及时排出。前述密封外壳的下、上两侧分别设有下部散热出口和用于逆变电源散热的上部散 热出口。从第一湿空气进口抽的潮湿空气和从抽湿后风风道排出的气(风)抽到吸热片,3分别从吸热片的下部散热出口和上部散热出口排出。前述的下部散热出口面积小于上部散热出口面积。是由于在下部散热出口上还设 有抽湿后风风道。前述的第二湿空气进口的窗口面积小于第一湿空气进口的窗口面积。使得潮湿空 气在流经凝露室中,有一个合适的潮湿空气流动风量,提高凝露效果。前述的壳体为六面体。本专利技术采用凝露室将潮湿空气中的气(风)、水分离,通过在凝露室的底端设置 积水排水窗和积水池,可以将积水排出箱、柜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箱、柜内的防湿、除湿问 题,同时电子致冷器的热端还连接有吸热片,风扇可以将从凝露室分离出来的气(风)和从 第一湿空气进口进的潮湿空气抽入吸热片,并且通过下部散热出口和上部散热出口排出至 箱、柜内。本干燥器是环保产品,它在运行工作时无噪声、无振动、无污染,结构简单小型化、 成本降低、并且经久耐用可靠、安装和维修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气连接的逻辑控制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对湿空气进行气(风)水分离过程中空气循环流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包括呈六面体的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逆变电源机箱2、风扇12、电子致 冷器7及凝露室4,逆变电源机箱2安装在壳体的上方,还包括安装在壳体左侧面下方的控 制第二湿空气进口 3进风量的控制板16,控制板16的高度高于风扇12的底部,从而通过调 节控制板16可以控制第二湿空气进口 3的进风量,在控制板16上方设有第一湿空气进口 11,逆变电源将较高的交、直流电压变换成适合箱、柜抽湿循环干燥器使用的低电压电源。逆变电源机箱2内设有控制风扇12及电子致冷器7工作的逻辑控制单元、逆变电 源和湿度测量装置,湿度测量装置的输入/输出端连接逻辑控制单元的输入/输出端,逆变 电源与逻辑控制单元电路连接,湿度测量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湿度显示装置1的输入端,湿 度显示装置1安装在逆变电源机箱2的正前方,在逆变电源机箱2的上端还设有散热循环 风出口 14。电子致冷器7的热端与冷端分别连接吸热片10与吸冷片6。吸冷片6设置在凝露室4中,凝露室4上分别设有积水排水窗5、抽湿后风风道9 和第二湿空气进口 3,为了使凝露积水顺利的及时排出,在积水排水窗5的下方设有带漏斗 形的积水池17,积水池17底端部设有一个出水口。为了使潮湿空气在流经凝露室4中,有 一个合适的潮湿空气流动风量,提高凝露效果,所以第二湿空气进口 3的窗口面积小于第 一湿空气进口 11的窗口面积。为了提高湿空气在凝露室4积水的效果,就必须处理好电子致冷器7的散热和漏热,必须对吸热片10的散热和漏热进行严格的密封,吸热片10上安装有四周加一面与吸热 片10大小相等的密封外壳15,套在吸热片10上,并在外壳里侧四周涂上粘胶,其中密封外 壳15的上侧设有上部散热出口 13,密封外壳15的下侧设有下部散热出口 8,由于在下部散 热出口 8的下方设有抽湿后风风道9,所以下部散热出口 8的面积小于上部散热出口 13的 面积。风扇12按装在密封外壳15的一面,风口正对吸热片10,使风扇12抽入的散热风,集 中从吸热片10的下部散热出口 8和上部散热出口 13吹出,上部散热出口 13吹出的风可以 帮助逆变电源散热,最后通过散热循环风出口 14排出至箱、柜内。使用时,当湿度测量装置测试到箱、柜中的湿度达到设定的值时,湿度测量装置立 即将信号传送给逻辑控制单元,逻辑控制单元启动风扇12及电子致冷器7工作。箱、柜内 的湿空气从第二湿空气进口 3抽入凝露室4内的吸冷片6,第二湿空气进口 3使得箱、柜中 的湿空气能够流动进入凝露室4进行气(风)水分离,并能及时、顺利的流动,凝露室4内 的吸冷片6使气(风)水分离。本实施例中湿度测量装置采用的是温湿度传感器,湿度显示装置采用的是LED数 码管,电子致冷器采用的是北京永豪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逻辑控制单元可 采用任何一种满足控制要求的集成电路(IU)。分离后的水从吸冷片6的下端流入积水排水窗5,通过积水排水窗5下部的积水 池17使得积水可以顺利、及时的排出。分离后的气(风)从抽湿后风风道9排出,利用湿 空气分离后的气(风)流动的微小能量,带动凝露积水加速往下流,提高凝露效果,由于在 凝露室4进行气(风)水分离,分离后的气(风)湿度较低,抽湿后风风道9的气(风)通 过风扇12抽入电子致冷器7的吸热片10,提高了电子致冷器7的散热效果,同时风扇12也 可以将箱、柜内的湿空气从第一湿空气进口 11抽入电子致冷器7的吸热片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柜抽湿循环干燥器,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风扇及电子致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方还设有逆变电源机箱(2)和凝露室(4),所述的逆变电源机箱(2)内设有控制风扇(12)及电子致冷器(7)工作的逻辑控制单元和分别与逻辑控制单元电路连接的逆变电源及湿度测量装置,所述的电子致冷器(7)的两侧分别连有吸冷片(6)和吸热片(10),所述的吸冷片(6)设置在所述凝露室(4)内,在所述的吸热片(10)上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密封外壳(15),所述凝露室(4)上分别设有第二湿空气进口(3)、抽湿后风风道(9)和积水排水窗(5),所述密封外壳(15)的一面与所述的风扇(12)相对应,所述壳体上还设有第一湿空气进口(11),所述第一湿空气进口(11)的下方设有控制第二湿空气进口(3)的进风量的控制板(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金富戴峰刘春江周斌全周彪姬俊鹏史冀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科燕新技术开发所江苏省电力公司镇江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