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511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脉搏检测手环包括主被动变形环、可调滑块、预紧螺栓、表带连接轴,主被动变形部分通过表带连接轴铰接,并列三路模拟中医“寸、关、尺”三路取脉,智能材料不同程度的伸长压缩则模拟医生“浮、中、沉”三种取脉程度,实现传统中医“三部九侯”脉诊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传统脉诊仪器体积大、定量施加压力难的问题,实现不同程度按压取脉以及三路同时采集。针对不同人“寸、关、尺”位置不同,三路手环分离设计可自由调整,每路手环周向设计可调滑块,装置可调自由度高,有效解决传统脉诊装置取脉位置定位难题。该主被动变形手环与方法可适用于不同智能材料类型,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智能脉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


技术介绍

1、中医药产生于中华民族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千百年来,中医药学基于中华文化逐步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为民族繁衍和历代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向世人证明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具有鲜明的中国历史文化烙印。中医诊法是我国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具有潜在的科技与人文文化内涵,而作为其中之一的脉诊,其智能化、客观化具有很大的传承价值与意义。一方面,脉诊属于中医传统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无创、既方便又高效的诊断方法,在临床医学诊断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位于人体腕部的检测方法也为常态化健康检测提供了思路,可用于疾病防控、动态健康检测等。中医脉诊智能化符合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2、目前,常见的智能脉诊装置主要有两种类型:平台式和腕带式。平台式脉诊装置通常选用一些直线电机、舵机或者机械臂结构进行压力施加;腕带式脉诊装置通常利用气泵-气阀-气囊模式,以袖带加压的方式进行取脉检测。无论是平台式还是腕带式加压方式都有其缺陷,无法很好地再现传统中医脉诊过程。具体地,机械加压式方案体积大,不利于便携式设计;腕带式加压方案体积虽小,但取脉检测的“寸、关、尺”三个位置难以定位。而且不同人的取脉位置有所区别,个性化定位成为脉诊装置设计的难题。因此,迫切地需要一种既准确定位又便携的智能脉诊手环来进行脉搏采集和诊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传统脉搏检测装置难以实现不同程度以及不同取脉位置的准确加压,以及整体体积大的问题,特提供一种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主要结构包括被动变形环、主动变形环、可调滑块、预紧螺栓、表带连接轴,主被动变形部分通过表带连接轴铰接,共同组成一个手环结构。主动变形部分由智能材料制备而成,通过智能材料驱动伸缩控制整个手环装置直径的改变,进而实现传统中医脉诊过程中的取脉按压。手环上半圆连接可调滑块,其底部贴附脉搏传感器,实现周向位置可调;所述手环并列设计三个,实现轴向位置可调。在具体取脉检测时分别戴在病人手腕桡部“寸、关、尺”位置处,三个手环分别不同程度伸缩实现对传统中医“三部九侯”取脉过程的复现。

4、所述手环装置在上半圆位置处设计凹槽结构,所述可调滑块为分离式的套筒结构,套筒底部盖板通过四个螺栓与套筒壳体连接,整个可调滑块通过凹槽结构与手环连接。

5、所述脉搏传感器选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本装置结构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薄膜式压力传感器,在传感器背部涂胶,贴附于可调滑块底部。

6、所述可调滑块侧面开孔,连接紧固螺栓,在实际脉搏检测时,先松开紧固螺栓调整滑块调节周向脉搏采集位置,在指定位置处拧紧预紧螺栓,从而实现定位脉搏采集。

7、所述主被动变形部分通过表带连接轴铰接,均采用柔性智能材料制备而成,具体地,主动变形部分需选用电驱动变形的柔性材料,被动变形部分则选用弹性材料即可,本专利技术所提主被动变形仅提供一种脉压施加方案,适用于不同材料类型。主动变形部分与控制电路连接,通过该部分伸缩控制被动变形部分变形,进而改变手环整体直径,实现对腕部取脉位置的按压。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9、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变形手环装置包括主被动变形部分、可调滑块、紧固螺栓、表带连接轴,通过主被动变形环的设计,大幅缩小整体尺寸,且两个部分均选用柔性智能材料,适用于不同材料类型,应用范围广泛;通过可调滑块设计,解决传统脉诊仪器当中的“寸、关、尺”定位难题;通过三路柔性手环设计,大幅提高装置可调性能,可针对不同人不同粗细的手腕、不同位置的取脉进行个性化调整,应用范围广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动变形环、主动变形环、可调滑块、预紧螺栓、表带连接轴,主被动变形部分通过表带连接轴铰接,共同组成一个手环结构,主动变形部分由智能材料制备而成,通过智能材料驱动伸缩控制整个手环装置直径的改变,实现取脉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并列设计三个,实现轴向位置可调,取脉检测时分别戴在病人手腕桡部“寸、关、尺”位置处,三个手环分别不同程度伸缩实现取脉过程的复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手环上半圆连接可调滑块,其底部贴附脉搏传感器,取脉检测过程中周向位置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手环装置在上半圆位置处设计凹槽结构,可调滑块设计为套筒式结构,通过该凹槽结构与手环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可调滑块为分离式的套筒结构,套筒底部盖板通过四个螺栓与套筒壳体连接,该结构与手环上的凹槽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可调滑块底部贴附脉搏传感器,所述脉搏传感器选用薄膜压力传感器,传感器背部涂胶,与可调滑块底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可调滑块侧面开孔,连接紧固螺栓,在实际脉搏检测时,先松开紧固螺栓调整滑块调节周向脉搏采集位置,在指定位置处拧紧预紧螺栓,从而实现定位脉搏采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被动变形部分通过表带连接轴铰接,均采用柔性智能材料制备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主动变形部分选用电驱动变形的柔性材料,被动变形部分则选用弹性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主动变形部分与控制电路连接,通过该部分伸缩控制被动变形部分变形,进而改变手环整体直径,实现对腕部取脉位置的按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动变形环、主动变形环、可调滑块、预紧螺栓、表带连接轴,主被动变形部分通过表带连接轴铰接,共同组成一个手环结构,主动变形部分由智能材料制备而成,通过智能材料驱动伸缩控制整个手环装置直径的改变,实现取脉按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并列设计三个,实现轴向位置可调,取脉检测时分别戴在病人手腕桡部“寸、关、尺”位置处,三个手环分别不同程度伸缩实现取脉过程的复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手环上半圆连接可调滑块,其底部贴附脉搏传感器,取脉检测过程中周向位置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手环装置在上半圆位置处设计凹槽结构,可调滑块设计为套筒式结构,通过该凹槽结构与手环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变直径结构的柔性智能材料脉搏检测手环,其特征在于,可调滑块为分离式的套筒结构,套筒底部盖板通过四个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桥李浩翔苏文斌朱子才邓明沛孟凡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