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冷却剂泵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458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冷却剂泵检测装置,涉及核电设备用冷却剂泵内部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环、转环、电动升降组件、齿轮驱动机构、检测杆,所述安装环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凸耳;所述转环转动设置在安装环上;所述齿轮驱动机构与安装环内圈连接,且齿轮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转环配合连接;所述电动升降组件设置在转环上,所述电动升降组件上配设有升降连接板;所述检测杆贯穿升降连接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每次对相邻两个导叶之间的腔体内部上下焊缝位置进行拍摄检查时,仅需控制电动伸缩杆进行一次伸缩,电动伸缩杆伸长时则推顶作用到检查杆所连接的联动竖板,促使联动竖板带动检查杆偏转,如此便于检查杆底部检查端转入检查点位内部,进行拍摄检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电设备用冷却剂泵内部检测,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冷却剂泵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一般核电站反应堆会使用冷却剂泵使冷却剂形成强迫循环,从而把反应堆中产生的热能传送走,而冷却剂泵涡壳内部的金属表面状态是否存在缺陷关系着核设备的安全运行,所以需要对泵壳内部进行金属表面进行检测,特别是泵壳内部导叶与上下导向托盘连接焊缝位置。

2、现有核电站用冷却剂泵壳体内部的导叶周向分布一圈,故存在多个需要检测的点位,一般进行检测时,依靠人工手持拍摄检测工具进入泵壳内部,然后对每个点位逐个进行拍摄操作,然后通过拍摄的图像判断泵壳内部导叶上下侧位置焊缝是否存在问题。

3、现有核电设备用冷却剂泵检测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检测操作过程中,依靠人工手持拍摄设备拍摄泵壳内部导叶各个焊缝位置,检查效率低,并且劳动强度大,并且由于泵体内部导叶与上下导向托盘焊缝呈螺旋状深入背部,造成空间狭小,手持检测设备进入通道困难,容易出现检查盲区,导致检查效果不够好,且操作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站冷却剂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冷却剂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组件包括主托板(12)、过渡托板(16)和复位顶板机构,所述主托板(12)连接在升降连接板(21)靠近电动伸缩杆(20)的一侧,且联动竖板(19)配合处于主托板(12)上,所述主托板(12)前端边缘位置连接有导套(14),所述过渡托板(16)滑动穿插在导套(14)内,且过渡托板(16)与主托板(12)平齐,所述过渡托板(16)与导套(14)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15),所述过渡托板(16)远离检测杆(5)的一端连接有与电动伸缩杆(20)伸缩端对齐的联动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冷却剂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冷却剂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组件包括主托板(12)、过渡托板(16)和复位顶板机构,所述主托板(12)连接在升降连接板(21)靠近电动伸缩杆(20)的一侧,且联动竖板(19)配合处于主托板(12)上,所述主托板(12)前端边缘位置连接有导套(14),所述过渡托板(16)滑动穿插在导套(14)内,且过渡托板(16)与主托板(12)平齐,所述过渡托板(16)与导套(14)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15),所述过渡托板(16)远离检测杆(5)的一端连接有与电动伸缩杆(20)伸缩端对齐的联动挡板(13),所述复位顶板机构设置在主托板(12)前端一侧,且复位顶板机构与电动伸缩杆(20)的伸缩端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电站冷却剂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顶板机构包括连接导轨(18)和升降托板(17),所述连接导轨(18)连接在主托板(12)前端下侧,所述升降托板(17)滑动连接在连接导轨(18)上,所述升降托板(17)与电动伸缩杆(20)的伸缩端之间连接有牵引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电站冷却剂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钢丝(24)和导向球(25),所述牵引钢丝(24)一端与电动伸缩杆(20)的伸缩端连接,所述导向球(25)连接在主托板(12)的前端,且牵引钢丝(24)贯穿导向球(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冷却剂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11)、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平于滨李光辉肖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砾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