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及其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及其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4474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及其制备装置,涉及慢性创面修复领域,包括自体血液微凝胶制备部件以及向制备部件内推注血液的注射部件,自体血微凝胶制备部件包括上固定密封部和下微凝胶制备部以及微凝胶基质支架。注射部件在向微凝胶制备部件里面注入血液时,注射部件与微凝胶制备部件间形成有效密封,防止外界病原微生物及微粒进入,自体血液在接触到基质支架时,由于基质支架负载钙离子微球,钙离子微球作用下可快速凝固形成血液微凝胶,血液微凝胶在形成过程中与基质支架发生交互反应,形成互穿网络结构的微凝胶,缩短了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的制备时间,增强其机械性能,从而保证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制备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及其制备装置以及支架的制备方法,涉及高端医疗器械,特别是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尤其是在慢性创面修复领域。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全球范围内糖尿病、肥胖的增加,慢性创面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创面有创伤感染、压疮、糖尿病溃疡、静脉性溃疡、烧烫伤等等。慢性创面受组织缺氧、缺血、感染、局部生长因子数量减少、自身免疫力低下等的影响,愈合周期长,甚至常年不愈,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据《annals of epidemiology》的数据,一般人群中慢性伤口的发生率约为2.21‰;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据高达1-2%。虽不及心脏病和肿瘤受关注,但慢性伤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成千上万的患者。高发病率带来的是高危害性。长达数月、甚至数年无法愈合的慢性伤口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漫长的治疗周期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护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在控制原发病的前提下,除了标准的清创操作,优质的伤口护理产品是慢性创面治疗的关键。

3、目前临床上对慢性创面的治疗主要采取医用敷料外敷的形式,其主要功能是让伤口渗出液尽快蒸发,同时预防有害细菌对伤口的入侵。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功能性创面敷料将会逐渐普及,这些新型功能性创面敷料包括:金属离子抗菌敷料、生物活性敷料、人工皮肤等,这些敷料大多已经在国外开始应用或者即将投入使用。在新兴的创面修复产品中,专利cn114901320a公开了一种用于慢性创面修复的血凝块敷料。该专利公布的用于制备伤口敷料的组件和方法,包括具有用于形成用于敷伤口的模制血凝块的模腔的血液凝固模具装置,除了包括在模腔中的元件之外或代替包括在模腔中的元件,该组件还可以包括其他元件,例如用于从患者抽取静脉血的抽血组件、一个或多个注射器、一个或多个针、纱布或其他敷料材料、膏药、具有凝固引发剂的容器。凝固引发剂可以例如是高岭土;抽出血液(通常是全血)然后注入模腔,包含全血的注射器的针刺穿封闭件并且注入血液直到其充满外壳的大部分以足以覆盖支撑基质,也可以首先通过例如血液注射针刺穿封闭件以形成孔口开口,然后才注射血液。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血液凝固引发剂已经预先存在于模腔中,在引入血液之前或之后将凝固引发剂引入模腔中。通常搅动装置以混合血液和凝固引发剂,并孵育足够长的时间以允许血液凝固和模制血凝块的形成。在孵育期间,模具装置最好放置在封闭件的顶部,以允许将支撑基质整合到模制血凝块中;

4、然而,诸如专利cn114901320a等此类现有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5、1、现有的技术需要单独的血液凝固引发剂,同时对于血液凝固引发剂没有明确的规定,血液凝固引发剂对临床使用安全性能有影响,同时在使用时需要额外的容器使血液和引发剂进行预混合,制备血凝胶需要较长孵育时间,才能形成具备临床使用的材料。

6、2、现有的技术中注射器在向血液凝固器具里面注入血液时,导致注射器与血液凝固器具间不密封,在制备血凝胶过程中,极易导致外界的细菌及杂质会进入器具及血液上,极易造成细菌污染的可能,影响血液凝块敷料的成型质量,造成创面的二次感染,延缓创面愈合时间,存在较大的医疗隐患;

7、3、现有的技术中使用高岭土作用凝血剂,高凝土在接触血液的过程中容易升温,进而导致血凝胶中的自有生长因子及其他如sod、cat、pod等生物活性物质失活,进而影响产品的实际临床效果。

8、4、现有的专利或产品中的凝胶支撑基质与血凝胶之间是一种简单的结合方式,在血凝胶取出、使用和换药过程中,极易因机械外力导致血凝胶敷料破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在制备过程中,注射部件在向自体血液微凝胶制备部件里面注入血液时,注射部件与自体血液微凝胶制备部件间形成有效的密封,有效地防止外界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微粒)进入血液微凝胶,避免血液微凝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微粒污染导致创面的二次感染,从而避免医疗隐患;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在制备过程中,无需血液和凝血剂预先混合,才能形成血液凝胶,避免血液和凝血剂混合过程中导致微生物的污染,进而导致创面的二次感染;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中微凝胶支架采用网状结构,负载凝血功能微球,血液和微凝胶基质支架接触发生交互反应,形成互穿网络结构的微凝胶,缩短了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的制备时间,同时增强其机械性能,从而有效保证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的成型质量。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制备装置,包括血液微凝胶制备部件以及向制备部件内推注血液的注射部件,所述血液微凝胶制备部件包括上固定密封部和设于上固定密封部下端的下微凝胶制备部,所述上固定密封部可拆卸地密封盖合于下微凝胶制备部,所述上固定密封部上设有弹性密封部件及呼吸器,所述注射部件穿过弹性密封部件后伸入下微凝胶制备部内,所述弹性密封部件通过弹性形变与注射部件的接触处呈密封设置。所述的呼吸器中由上至下设有单向排气阀和医用滤菌滤芯,所述医用滤菌滤芯为0.22μm的滤芯,以避免自体血在推注过程中形成腔内过压,有效完成自体血液推注。

3、作为优选地,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制备部件呈圆形盒状结构,所述上固定密封部与下微凝胶制备部之间可拆卸连接为旋转分离式连接,所述上固定密封部内侧边缘处设有限位螺纹凹槽,所述下微凝胶制备部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定位螺纹凸起,所述定位螺纹凸起与限位螺纹凹槽呈旋转分离式连接从而将上固定密封部与血液凝固部盖合固定。

4、作为优选地,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制备部件呈方形盒状结构,所述上固定密封部与下微凝胶制备部之间可直接上下拆卸或采用活动式铰接,所述上固定密封部与下微凝胶制备部件通过铰链分离连接;所述的上固定密封部通过过盈配合盖合于下微凝胶制备部件上,所述上固定密封部内侧边缘处设有限位凹槽及上锁扣,所述下微凝胶制备部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定位凸起及下锁扣,所述定位凸起与限位凹槽呈过盈配合连接,上锁扣与下锁扣呈限位连接,从而将上固定密封部与下微凝胶制备部盖合、密封固定,为了方便上固定密封部与下微凝胶制备部拆卸,在下微凝胶制备部件侧面设有侧耳。

5、作为优选地,所述上固定密封部与下微凝胶制备部之间可拆卸连接为断裂式分离连接,所述上固定密封部外缘设有多个相连接易断裂齿条,所述下微凝胶制备部外缘设有与易断裂齿条相连接的可撕除弧形件,所述可撕除弧形件的接合处开设有间隙槽,所述可撕除弧形件的边缘处设有可撕除锁扣,通过拉动可撕除锁扣使易断裂齿条断裂,从而可撕除弧形件从下微凝胶制备部上移除。

6、作为优选地,所述弹性密封部件包括弹性变径密封塞,所述注射部件刺破弹性变径密封塞向下伸入下微凝胶制备部件内。

7、作为优选地,所述弹性变径密封塞由多个弧形变径垫圈构成,所述弧形变径垫圈间设有微型间隙,所述注射部件穿过微型间隙从而将弧形变径垫圈弹性伸缩贴紧注射部件。

8、作为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及其制备装置,其制备装置包括自体血液微凝胶支架制备部件(1)以及向制备部件内推动的注射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体血液微凝胶支架制备部件(1)包括上固定密封部(101)和设于上固定密封部下端的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以及设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内端的微凝胶基质支架(5),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可拆卸地密封盖合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上,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上设有弹性密封部件(3)及呼吸器(4),所述注射部件(2)穿过弹性密封部件(3)后伸入下微凝胶制备部(102)内,所述弹性密封部件(3)通过弹性形变与注射部件(2)的接触处呈密封设置;所述的呼吸器(4)中由上至下设有单向排气阀(401)和医用滤菌滤芯(402),以避免自体血液在推注过程中形成腔内过压,无法有效完成自体血推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制备部件(1)呈圆形盒状结构,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之间可拆卸连接为旋转分离式连接,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内侧边缘处设有限位螺纹凹槽(103),所述下微凝胶制备部(102)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定位螺纹凸起(104),所述定位螺纹凸起(104)与限位螺纹凹槽(103)呈旋转分离式连接从而将上固定密封部(101)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盖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制备部件(1)呈方形盒状结构,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之间可直接上下拆卸或采用活动式铰接,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通过铰链(105)分离连接;所述的上固定密封部(101)通过过盈配合盖合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上,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内侧边缘处设有限位凹槽(106)及上锁扣(109),所述下微凝胶制备部(102)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定位凸起(107)及下锁扣(110),所述定位凸起(107)与限位凹槽(106)呈过盈配合连接,上锁扣(109)与下锁扣(110)呈限位连接,从而将上固定密封部(101)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盖合、密封固定,所述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侧面设有侧耳(1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之间可拆卸连接为断裂式分离连接,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外缘设有多个相连接易断裂齿条(111),所述下微凝胶制备部(102)外缘设有与易断裂齿条(111)相连接的可撕除弧形件(112),所述可撕除弧形件(112)的接合处开设有间隙槽(113),所述可撕除弧形件(112)的边缘处设有可撕除锁扣(114),通过拉动可撕除锁扣(114)使易断裂齿条(111)断裂,从而可撕除弧形件(112)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上移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部件(3)包括弹性变径密封塞(301),所述注射部件(2)刺破弹性变径密封塞(301)向下伸入下微凝胶制备部(102)内,所述弹性变径密封塞(301)由多个弧形变径垫圈(302)构成,所述弧形变径垫圈(302)间设有微型间隙(303),所述注射部件(2)穿过微型间隙(303)从而将弧形变径垫圈(302),所述弹性变径密封塞(301)通过弹性伸缩作用贴紧注射部件(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部件(3)包括注射管体(305),所述注射管体(305)上安装有单向阀(306),所述注射管体(305)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塞(304),所述注射部件(2)刺破弹性变径密封塞(301)向下伸入下微凝胶制备部(102)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凝胶基质支架(5)设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内缘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上设有向上内凹并向两端延伸的下筋槽部(115),所述微凝胶基质支架(5)设于下筋槽部(115)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凝胶基质支架(5)为一种负载凝血功能微球(502)的网状结构(501),所述网状结构(501)由涤纶网纱、腈纶网纱、尼龙网纱、蚕丝网纱、脱脂棉纱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的凝血功能微球(502)由凝血酶、维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及其制备装置,其制备装置包括自体血液微凝胶支架制备部件(1)以及向制备部件内推动的注射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体血液微凝胶支架制备部件(1)包括上固定密封部(101)和设于上固定密封部下端的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以及设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内端的微凝胶基质支架(5),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可拆卸地密封盖合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上,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上设有弹性密封部件(3)及呼吸器(4),所述注射部件(2)穿过弹性密封部件(3)后伸入下微凝胶制备部(102)内,所述弹性密封部件(3)通过弹性形变与注射部件(2)的接触处呈密封设置;所述的呼吸器(4)中由上至下设有单向排气阀(401)和医用滤菌滤芯(402),以避免自体血液在推注过程中形成腔内过压,无法有效完成自体血推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制备部件(1)呈圆形盒状结构,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之间可拆卸连接为旋转分离式连接,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内侧边缘处设有限位螺纹凹槽(103),所述下微凝胶制备部(102)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定位螺纹凸起(104),所述定位螺纹凸起(104)与限位螺纹凹槽(103)呈旋转分离式连接从而将上固定密封部(101)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盖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制备部件(1)呈方形盒状结构,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之间可直接上下拆卸或采用活动式铰接,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通过铰链(105)分离连接;所述的上固定密封部(101)通过过盈配合盖合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上,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内侧边缘处设有限位凹槽(106)及上锁扣(109),所述下微凝胶制备部(102)的外侧边缘处设有定位凸起(107)及下锁扣(110),所述定位凸起(107)与限位凹槽(106)呈过盈配合连接,上锁扣(109)与下锁扣(110)呈限位连接,从而将上固定密封部(101)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盖合、密封固定,所述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侧面设有侧耳(1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血液微凝胶创面修复支架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密封部(101)与下微凝胶制备部(102)之间可拆卸连接为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千里泰州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