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4395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充电装置包括盒体和软质结构,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盒壁和第二盒壁,盒体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形成于第一盒壁和第二盒壁之间,软质结构位于盒体的内部,且软质结构的边缘连接于第一盒壁处,软质结构朝向第二盒壁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凹陷部,凹陷部的内壁设置加强凸筋。由于凹陷部是软性材质(例如是橡胶材质),凹陷部是能够向其内侧发生较大程度变形的,以适用尺寸较厚的手机,而且,由于凹陷部内壁设置有加强凸筋,即使凹陷部因手机较厚而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形,加强凸筋的存在,也会使得凹陷部有恢复自然状态的趋势,以对较厚尺寸的手机有一个良好的压紧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1、随车汽车技术的逐渐发展,汽车的功能也更加丰富多样,为了使用户有更好的乘车或驾车体验,部分汽车上设置有能够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手机充电装置,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便捷性。该充电装置通常包括盒体和限位结构,而现有的充电装置的限位结构通常是硬质结构,比如硬质塑料,甚至是硬质金属,手机插入盒体后硬质结构发生微变形以对手机进行压紧定位,进而防止手机晃动,这些较硬的限位结构不仅容易压坏手机、划伤手机屏幕,而且由于只能进行微变形,也难以适用多种不同厚度的手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盒体和软质结构,所述盒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盒壁和第二盒壁,所述盒体开设有开口,且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第一盒壁和所述第二盒壁之间,所述软质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盒体的内部,且所述软质结构的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一盒壁处,所述软质结构朝向所述第二盒壁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内壁设置加强凸筋。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4、该充电装置中,将电子产品例如手机放入盒体后,软质结构可用于对其起到压紧定位作用。第一盒壁可以位于第二盒壁的上方,软质结构可连接于第一盒壁,例如其内壁,并在朝向第二盒壁的方向,即向下凹陷形成有凹陷部,软性材质,例如橡胶材质的凹陷部可以向其内侧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形。如此,当需要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手机的一端可以经开口进入盒体中并贴着第二盒壁移动,直至手机完全贴放在第二盒壁上,可利用例如设置于第二盒壁的无线充电器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其中,在手机贴着第二盒壁逐渐进入盒体的过程中,手机会挤压凹陷部以使凹陷部向其内侧变形,进而受压变形的凹陷部也会给予手机一个反作用力,以实现对手机的压紧定位。同时,由于凹陷部是软性材质,可以适用尺寸较厚的手机,而且,由于凹陷部内壁设置有加强凸筋,即使凹陷部因手机较厚而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形,因加强凸筋的存在,也会使得凹陷部有恢复自然状态的趋势,以对较厚尺寸的手机有一个良好的压紧力。此外,由于凹陷部是软性材质,其给予手机压力,手机也不会被压坏,手机进入和移出盒体时,也不会被划伤,且由于例如橡胶材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凹陷部压紧手机时,手机受到的摩擦力更大,凹陷部对手机的防滑效果更好。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盒壁上设置有通口,所述软质结构的边缘伸出所述通口并设置有环形翻边,所述环形翻边连接在所述第一盒壁的外侧。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盒壁环绕所述通口设置有多个定位凸起,所述环形翻边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孔。

7、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的底壁向远离所述第二盒壁的方向凸起形成有凸起条,以将所述凹陷部分隔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凹陷单元部,其中,多个所述加强凸筋对称分布在所述凸起条的两侧,所述加强凸筋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凸起条的延伸方向。

8、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朝向所述开口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盒壁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凹陷部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盒壁的夹角为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9、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包括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第二骨架用于与所述第二骨架可拆卸连接,以形成所述盒体,其中,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一骨架上,所述第一骨架包括所述第一盒壁,所述第二骨架包括所述第二盒壁。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盒壁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盒壁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低于所述第二盒壁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盒壁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设置有逐渐远离所述第二盒壁的导向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的轮廓形状为驼峰状。

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前所述的充电装置。

14、由于所述汽车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与所述充电装置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汽车进行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和软质结构,所述盒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盒壁(111)和第二盒壁(121),所述盒体(1)开设有开口(13),且所述开口(13)形成于所述第一盒壁(111)和所述第二盒壁(121)之间,所述软质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盒体(1)的内部,且所述软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盒壁(111)处,所述软质结构朝向所述第二盒壁(121)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凹陷部(21),所述凹陷部(21)的内壁设置加强凸筋(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壁(111)上设置有通口(1111),所述软质结构的边缘伸出所述通口(1111)并设置有环形翻边(22),所述环形翻边(22)连接在所述第一盒壁(11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壁(111)环绕所述通口(1111)设置有多个定位凸起(1112),所述环形翻边(22)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1112)配合的定位孔(2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21)的底壁向远离所述第二盒壁(121)的方向凸起形成有凸起条(213),以将所述凹陷部(21)分隔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凹陷单元部(211),其中,多个所述加强凸筋(212)对称分布在所述凸起条(213)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21)朝向所述开口(13)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盒壁(121)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凹陷部(21)远离所述开口(13)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盒壁(121)的夹角为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包括第一骨架(11)和第二骨架(12),所述第二骨架(12)用于与所述第二骨架(12)可拆卸连接,以形成所述盒体(1),其中,所述开口(13)开设于所述第一骨架(11)上,所述第一骨架(11)包括所述第一盒壁(111),所述第二骨架(12)包括所述第二盒壁(1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盒壁(121)与水平面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二盒壁(121)远离所述开口(13)的一端低于所述第二盒壁(121)靠近所述开口(13)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壁(111)靠近所述开口(13)的一端设置有逐渐远离所述第二盒壁(121)的导向结构(11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21)的轮廓形状为驼峰状。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和软质结构,所述盒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盒壁(111)和第二盒壁(121),所述盒体(1)开设有开口(13),且所述开口(13)形成于所述第一盒壁(111)和所述第二盒壁(121)之间,所述软质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盒体(1)的内部,且所述软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盒壁(111)处,所述软质结构朝向所述第二盒壁(121)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凹陷部(21),所述凹陷部(21)的内壁设置加强凸筋(2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壁(111)上设置有通口(1111),所述软质结构的边缘伸出所述通口(1111)并设置有环形翻边(22),所述环形翻边(22)连接在所述第一盒壁(11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壁(111)环绕所述通口(1111)设置有多个定位凸起(1112),所述环形翻边(22)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1112)配合的定位孔(2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21)的底壁向远离所述第二盒壁(121)的方向凸起形成有凸起条(213),以将所述凹陷部(21)分隔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凹陷单元部(211),其中,多个所述加强凸筋(212)对称分布在所述凸起条(213)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正刚王海朝王磊李金广张俊郑轩丁伟朋苟黎刚段修健闫彦彬陈高春付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