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4177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斗轮清渣机构,用以配合皮带使用,包括外清渣轮,定义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位于外清渣轮的中部设置有穿孔,穿孔由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皮带穿伸于穿孔中;外清渣轮上沿穿孔的周缘朝向第一表面所在侧延伸设置有圆形导轨,圆形导轨外套设有内清渣轮,内清渣轮可沿圆形导轨的周向移动,内清渣轮朝向第一表面所在侧设置有圆形齿轮钢圈,圆形齿轮钢圈的外周缘设置有第一齿轮,外清渣轮上还设置有扭矩电机,扭矩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内清渣轮的外周向外延伸设置有多个第一铲斗,外清渣轮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铲斗。本申请通过电机扭矩牵引转动实现自动收渣,提高了清渣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工程,具体涉及一种斗轮清渣机构


技术介绍

1、敞开式岩石隧道盾构机(简称敞开式tbm),是一种集机、电、液、光、气、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的隧道施工成套设备,能够同时完成破岩、支护、出渣、导向等作业。主要用于铁路隧道的挖掘,也被用于围岩稳定性好、岩层强度中~高的条件良好的矿井掘进使用。高家堡煤矿属于极复杂地质煤矿,井下条件恶劣,敞开式tbm护盾掘进巷道发生围岩破碎后,容易造成渣石坠落,坠落的渣石会落于设备底部,如不及时清理造成堆积,影响设备向前掘进效率。由于井下空间狭窄、设备底部空间不足,落到装备底部渣石清理困难、效率低下,是困扰敞开式tbm施工的一大难题。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人工铲渣,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也有的敞开式tbm采用智能机械爪自动清理渣土,但成本较高。

2、因此,如何在敞开式tbm掘进时高效且低成本地清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斗轮清渣机构,该斗轮清渣机构用于配合敞开式岩石隧道盾构机使用。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斗轮清渣机构,用以配合皮带使用,包括:

4、外清渣轮,定义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位于所述外清渣轮的中部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由所述第一表面延伸至第二表面,所述皮带穿伸于所述穿孔中;

5、所述外清渣轮上沿所述穿孔的周缘朝向第一表面所在侧延伸设置有圆形导轨,所述圆形导轨外套设有内清渣轮,所述内清渣轮可沿圆形导轨的周向移动,所述内清渣轮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所在侧设置有圆形齿轮钢圈,所述圆形齿轮钢圈的外周缘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外清渣轮上还设置有扭矩电机,所述扭矩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内清渣轮的外周向外延伸设置有多个第一铲斗,所述外清渣轮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铲斗,两个所述第二铲斗沿所述内清渣轮的外周分别包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铲斗。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二铲斗呈间隔且对称设置,并于所述外清渣轮上沿穿孔的轴向方向形成有镂空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铲斗位于所述镂空部内。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铲斗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曲面板及第二曲面板,所述第一曲面板及第二曲面板沿所述外清渣轮的周缘均朝向第一表面所在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曲面板及第二曲面板朝向所述内清渣轮所在表面共同构成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铲斗至所述第二铲斗的第一导引面上具有一间距d,所述间距d的取值范围大于2毫米。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铲斗沿沿穿孔的轴向方向上具有最大距离a,所述第一导引面沿穿孔的轴向方向上具有最大距离b,所述最大距离a小于或等于最大距离b。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第一铲斗于所述内清渣轮的外周沿穿孔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且呈等距间隔设置。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及驱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固定在用于配合斗轮清渣机构使用的主梁上,所述驱动组件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组件上,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外清渣轮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外清渣轮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移动。

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具有两个第一支撑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内部均具有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沿上下方向固定于所述外清渣轮上,并位于所述外清渣轮的第二表面,且分别位于所述穿孔的两侧;

12、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平台及沿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两侧端部向下延伸的滑轨,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固定于所述主梁上,两个所述滑轨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滑槽中。

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为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上,所述升降油缸具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抵接于所述外清渣轮上,所述升降油缸通过驱动伸缩杆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外清渣轮沿上下方向移动。

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平台,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皮带。

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具有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支撑表面所在位置低于所述穿孔的轴心所在位置,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支撑表面所在位置高于所述穿孔的最低位置。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电机扭矩牵引转动实现自动收渣,提高了清渣效率,减少了工人劳动量;

18、本技术还通过在主梁连接处布置斗轮清渣机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且成本较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斗轮清渣机构,用以配合皮带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铲斗呈间隔且对称设置,并于所述外清渣轮上沿穿孔的轴向方向形成有镂空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铲斗位于所述镂空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铲斗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曲面板及第二曲面板,所述第一曲面板及第二曲面板沿所述外清渣轮的周缘均朝向第一表面所在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曲面板及第二曲面板朝向所述内清渣轮所在表面共同构成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铲斗至所述第二铲斗的第一导引面上具有一间距D,所述间距D的取值范围大于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铲斗沿沿穿孔的轴向方向上具有最大距离A,所述第一导引面沿穿孔的轴向方向上具有最大距离B,所述最大距离A小于或等于最大距离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铲斗于所述内清渣轮的外周沿穿孔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且呈等距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及驱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固定在用于配合斗轮清渣机构使用的主梁上,所述驱动组件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组件上,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外清渣轮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外清渣轮相对于所述支撑组件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具有两个第一支撑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内部均具有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沿上下方向固定于所述外清渣轮上,并位于所述外清渣轮的第二表面,且分别位于所述穿孔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上,所述升降油缸具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抵接于所述外清渣轮上,所述升降油缸通过驱动伸缩杆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外清渣轮沿上下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平台,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用于支撑所述皮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沿上下方向,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具有一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支撑表面所在位置低于所述穿孔的轴心所在位置,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支撑表面所在位置高于所述穿孔的最低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斗轮清渣机构,用以配合皮带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铲斗呈间隔且对称设置,并于所述外清渣轮上沿穿孔的轴向方向形成有镂空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铲斗位于所述镂空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铲斗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曲面板及第二曲面板,所述第一曲面板及第二曲面板沿所述外清渣轮的周缘均朝向第一表面所在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曲面板及第二曲面板朝向所述内清渣轮所在表面共同构成第一导引面,所述第一铲斗至所述第二铲斗的第一导引面上具有一间距d,所述间距d的取值范围大于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铲斗沿沿穿孔的轴向方向上具有最大距离a,所述第一导引面沿穿孔的轴向方向上具有最大距离b,所述最大距离a小于或等于最大距离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铲斗于所述内清渣轮的外周沿穿孔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且呈等距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斗轮清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及驱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固定在用于配合斗轮清渣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昌如董鑫王伟澎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