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及缓冲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及缓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3737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及缓冲方法,包括竖直的主溜井以及倾斜的分支溜井,所述主溜井与分支溜井交叉处的外侧挖掘有缓冲硐室,所述缓冲硐室用于填充粉矿,所述缓冲硐室倾斜方向与分支溜井相同;所述缓冲硐室靠近主溜井的硐口处安装有封闭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具有弹性,所述缓冲硐室内中间位置安装有分隔装置,通过分隔装置将缓冲硐室分隔为位于侧上方的缓冲室以及位于侧下方的存储室;还包括粉矿输送装置。该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增加缓冲硐室的缓冲、消能结构,减少工作人员对缓冲硐室的检修频次,提高井下施工效率,保证井下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施工,尤其涉及一种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及缓冲方法


技术介绍

1、主溜井是地下金属矿山积贮与转运矿岩的咽喉工程,其稳定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由于主溜井既受静载应力场影响,又受冲击荷载作用,其受力状态复杂,稳定性较差,破坏率居高。当主溜井发生垮塌事故时,将造成矿山部分矿段的停产,给矿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结合生产实际,深入研究主溜井破坏机理,采用合理有效的主溜井新型卸矿口结构,防止溜井过度磨损造成垮塌,延长溜井服务年限,对确保安全稳定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某铜矿主矿体采用大直径深孔空区嗣后一次充填法,薄~中厚缓倾斜矿体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小矿体和残矿采用浅孔留矿法,矿山生产规模120万吨/年左右。

3、主溜井数量多,分布在4个矿体之间,由于部分溜井围岩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长期受到矿废石卸载与放矿时的冲击荷载作用,稳定条件恶劣,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磨损破坏甚至垮塌等问题,如某矿体的22#、23#溜井以及深部矿体的1#溜井目前都因垮塌而报废。

4、粉矿缓冲台卸矿口结构溜井方案利用平台内的粉矿堆可缓冲铲运机卸载矿石对溜井壁的首次强冲击,并且使得矿石流反向流动从而有效降低其下落水平向初速度,是一种工程量不大、施工方便的溜井上口卸矿结构;但是现有的缓冲硐室结构简单,外部缺少完善的缓冲密封结构,内部缺少完善的粉矿分隔、补充结构,在矿石冲击超过预定次数后,需要对缓冲硐室进行修复,频繁对缓冲硐室进行修复,影响了矿山井下的施工效率,同时对矿山井下结构的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及缓冲方法,该专利技术能够增加缓冲硐室的缓冲、消能结构,减少工作人员对缓冲硐室的检修频次,提高井下施工效率,保证井下结构安全。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包括竖直的主溜井以及倾斜的分支溜井,所述主溜井与分支溜井交叉处的外侧挖掘有缓冲硐室,所述缓冲硐室用于填充粉矿,所述缓冲硐室倾斜方向与分支溜井相同;所述缓冲硐室靠近主溜井的硐口处安装有封闭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具有弹性,所述缓冲硐室内中间位置安装有分隔装置,通过分隔装置将缓冲硐室分隔为位于侧上方的缓冲室以及位于侧下方的存储室;还包括粉矿输送装置,通过粉矿输送装置将存储室内的粉矿定向输送至缓冲室内以完成缓冲室内粉矿的补充。

4、优选地,所述分支溜井的轴线与主溜井的轴线之间形成缓冲夹角,缓冲夹角的范围是:50°~55°。

5、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从内侧至外侧依次设置的钢丝网、密封布、缓冲钢板一,所述缓冲装置与缓冲硐室之间设置有弹性组件。

6、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的底部通过钢筋、混凝土、缓冲钢板二形成加强支护组件。

7、优选地,所述分隔装置包括分隔挡板,所述分隔挡板的顶部通过转动连接件与缓冲硐室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分隔挡板的底部固定有配重块。

8、优选地,所述粉矿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通道,所述缓冲室的顶部形成下料开口与输送通道连通,所述输送通道与缓冲装置之间存在预定的横向间距。

9、优选地,所述分支溜井顶部形成有分支溜井井口,所述分支溜井井口外侧形成有泄矿硐室。

10、优选地,主溜井的顶部形成有主溜井井口,所述主溜井井口外侧形成有天井钻机硐室。

11、一种溜井卸矿缓冲结构的缓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矿石投入分支溜井内,矿石朝着缓冲硐室方向滚动,通过缓冲硐室实现对滚动矿石的缓冲消能;s2、矿石投入预定次数后,通过粉矿输送装置将存储室内的粉矿定向输送至缓冲室内以完成缓冲室内粉矿的补充。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3、采用分支溜井粉矿缓冲硐室结构方案后,矿石流在分支溜井内首先与缓冲硐室内的粉矿碰撞消能,进而在后续矿石流的推动下作横向翻滚运动落入主溜井,经历缓冲→消能→横滚运动之后,矿石颗粒相对于主溜井的法向运动速度下降,进而有效地保护两井交叉部位避免卸载矿石流的直接冲击破坏,保护主溜井井壁,避免受到大块矿石撞击,延长溜井使用寿命;并且通过设置粉矿输送装置、分隔装置等结构,能够保证缓冲室内粉体的相对一致,将顶部的空隙消除,保证粉矿支撑效果的一致;保证了整体结构尤其是缓冲装置能够持续发挥稳定的缓冲、消能作用;该专利技术能够增加缓冲硐室的缓冲、消能结构,减少工作人员对缓冲硐室的检修频次,提高井下施工效率,保证井下结构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包括竖直的主溜井(1)以及倾斜的分支溜井(2),所述主溜井(1)与分支溜井(2)交叉处的外侧挖掘有缓冲硐室(6),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溜井(2)的轴线与主溜井(1)的轴线之间形成缓冲夹角,缓冲夹角的范围是:50°~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5)包括从内侧至外侧依次设置的钢丝网、密封布、缓冲钢板一,所述缓冲装置(5)与缓冲硐室(6)之间设置有弹性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5)的底部通过钢筋、混凝土、缓冲钢板而形成加强支护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装置(8)包括分隔挡板,所述分隔挡板的顶部通过转动连接件(81)与缓冲硐室(6)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分隔挡板的底部固定有配重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矿输送装置(7)包括输送通道,所述缓冲室的顶部形成下料开口(71)与输送通道连通,所述输送通道与缓冲装置(5)之间存在预定的横向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溜井(2)顶部形成有分支溜井井口(21),所述分支溜井井口(21)外侧形成有泄矿硐室(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主溜井(1)的顶部形成有主溜井井口(11),所述主溜井井口(11)外侧形成有天井钻机硐室(3)。

9.一种溜井卸矿缓冲结构的缓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包括竖直的主溜井(1)以及倾斜的分支溜井(2),所述主溜井(1)与分支溜井(2)交叉处的外侧挖掘有缓冲硐室(6),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溜井(2)的轴线与主溜井(1)的轴线之间形成缓冲夹角,缓冲夹角的范围是:50°~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5)包括从内侧至外侧依次设置的钢丝网、密封布、缓冲钢板一,所述缓冲装置(5)与缓冲硐室(6)之间设置有弹性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5)的底部通过钢筋、混凝土、缓冲钢板而形成加强支护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井卸矿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装置(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章能张文郑攻关谢经鹏覃星朗胡亚桥唐浩东罗皖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铜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