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及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3264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7
本技术属于称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动态称重装置,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传感单元,各传感单元沿车道的横向方向成排布设;传感单元包括承载箱、分配梁和两个压电传感器;承载箱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体,分配梁嵌设于容纳腔体内,分配梁的两端为支点端,两个压电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分配梁的两个支点端的底部,且压电传感器与承载箱的底部相接触。该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可以满足车辆在车道范围内横向错位情况下均能够准确采集车辆各轴的轴重以及车辆总重,也可以实现跨车道采集,减少跨车道采集的错误数据,同时减小分配梁的跨径,降低分配梁的高度,常规的桥面铺设厚度或者路面面层即可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可以减少开挖、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称重,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及车辆动态称重系统


技术介绍

1、为遏制超载运输,近年来人们在高速公路、桥梁等的入口处设置收费台,采用记重收费,即按照车辆通过时的重量来进行收费,而记重收费的基础设施就是车辆称重装置。早期使用的车辆称重装置是静态称重仪,该种称重装置在使用时需要车辆先行驶到称重装置上,待车辆在秤台上稳定之后才能够精确显示读数,这导致称重速度非常缓慢,在车流量较大的情况下,经常造成很多车辆的等候,导致道路拥堵。

2、为了避免静态称重装置的上述缺陷,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应运而生。动态称重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动态行使的车辆经过安装有传感器的称重台后,传感器感受到动态车辆的压力信号,再由处理器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处理,最后计算得出车辆的动态称重数值。但是,采用现有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仅能够准确测量车辆在车道内行驶时的轴重和总重,对于车辆在车道内横向错位行驶或车辆跨车道行驶的情况下,会出现难以准确测量车辆的轴重和总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车辆在车道内横向错位行驶或车辆跨车道行驶的情况下仍能够准确测量车辆的轴重和总重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

2、实现上述目的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动态称重装置,所述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传感单元,各所述传感单元沿车道的横向方向成排布设;所述传感单元包括承载箱、分配梁和两个压电传感器;

4、所述承载箱具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体,所述分配梁嵌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分配梁的两端为支点端,两个所述压电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分配梁的两个支点端的底部,且所述压电传感器与所述承载箱的底部相接触。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沿车道的横向方向成排布设的所有所述传感单元组合形成一个传感单元组件,所述传感单元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传感单元组件沿车道的车行方向平行布设。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单元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传感单元沿车道的横向方向成排布设。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传感器为水泥基压电传感器。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梁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梁包括梁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梁本体相对两端的底部的承载柱,两个所述承载柱配合承载所述梁本体,且两个所述承载柱为两个所述支点端。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梁的顶面与所述承载箱的顶面平齐。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箱包括底板以及竖向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合形成顶部开口的所述容纳腔体,所述侧板和所述分配梁之间填充润滑剂形成润滑层。

12、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所述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包括采集仪、工控机和如上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所述采集仪与所述压电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工控机与所述采集仪电连接。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工控机电连接。

14、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15、该车辆动态称重装置设置至少两个传感单元沿车道的横向方向布设,且通过承载箱内嵌设分配梁、两个压电传感器设置于分配梁的两个支点端底部处形成该传感单元,以使车辆驶过时同一轴的两个车轮能够分别作用于相邻的分配梁上,通过各分配梁的支点端处的压电传感器测得的压力值能够获得车辆各轴的轴重和总重,其中至少两个传感单元沿车道的横向方向布设形成分段布置的结构可以满足车辆在车道范围内横向错位情况下均能够准确采集车辆各轴的轴重以及车辆总重,也可以实现跨车道采集,减少跨车道采集的错误数据,同时减小分配梁的跨径,降低分配梁的高度,常规的桥面铺设厚度或者路面面层即可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可以减少开挖、降低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传感单元,各所述传感单元沿车道的横向方向成排布设;所述传感单元包括承载箱、分配梁和两个压电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车道的横向方向成排布设的所有所述传感单元组合形成一个传感单元组件,所述传感单元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传感单元组件沿车道的车行方向平行布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传感单元沿车道的横向方向成排布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传感器为水泥基压电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包括梁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梁本体相对两端的底部的承载柱,两个所述承载柱配合承载所述梁本体,且两个所述承载柱为两个所述支点端。

7.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的顶面与所述承载箱的顶面平齐。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箱包括底板以及竖向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合形成顶部开口的所述容纳腔体,所述侧板和所述分配梁之间填充润滑剂形成润滑层。

9.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包括采集仪、工控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所述采集仪与所述压电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工控机与所述采集仪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动态称重系统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工控机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传感单元,各所述传感单元沿车道的横向方向成排布设;所述传感单元包括承载箱、分配梁和两个压电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车道的横向方向成排布设的所有所述传感单元组合形成一个传感单元组件,所述传感单元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传感单元组件沿车道的车行方向平行布设。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单元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传感单元沿车道的横向方向成排布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传感器为水泥基压电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动态称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彭世杰梁家熙李翔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交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