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及通道管理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63216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7
本技术涉及智能安防门禁技术领域,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及通道管理设备。其中,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包括相机模组、控制模组和连接模组。相机模组包括相机散热壳体组件、相机组件和相机散热组件,相机散热壳体组件具有第一安装腔,相机组件和相机散热组件均设于第一安装腔,相机散热组件用于对相机组件进行散热;控制模组包括控制散热壳体组件、控制组件和控制散热组件,控制散热壳体组件具有第二安装腔,控制组件和控制散热组件均设于第二安装腔,控制散热组件用于对控制组件进行散热。本申请提高了散热效率,增强了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降低了拆装和维修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安防门禁,尤其涉及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及通道管理设备


技术介绍

1、通道管理设备,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主要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收费检票闸机系统,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因此形成了付费区与非付费区。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可用于各种收费、门禁场合的入口通道处。

2、现有的通道管理设备,例如闸机,基本上都是以对射传感器或光栅为主要的通行逻辑监测方式,在通道两边的闸机中合理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对射传感器,其中一侧的对射传感器为发射端,另一侧为接收端,当行人通过闸机时,会按一定顺序遮挡闸机内传感器光路,传感器再将相应信号传递到设备主控板,从而监测行人的位置,作出相应判断和动作。

3、但是,由于不同性别、年龄和生活环境造成人与人之间体型和身高上的差异较大,因此仅凭借固定尺寸和布局且数量有限的对射传感器来监测通道情况,十分具有局限性,因此一款普通的通行逻辑闸机设备经常因人体特征不同发生误判、漏人等情况。而视觉逻辑通行模块(又称视觉识别模块)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闸机对通道监测不够细致、不够全面的问题,将通道通行监测的误差率降到了最低点;此外,搭配了视觉逻辑通行模块的闸机可以有效减少所需对射传感器数量,进而减少了线缆数量,极大地缩减了生产和维护的工作量同时降低了成本。视觉逻辑通行模块可对通道进行可视化实时监测,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未来通道通行管理设备发展的新趋势。

4、而视觉逻辑通行模块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配备的芯片和深度相机,现有技术的视觉逻辑通行模块通常将主控板和深度相机一体化设计,由于要降低灰尘对摄像头产生的影响并减少噪音,视觉识别模块往往采用被动散热的方式,而高性能的控制板和深度相机会产生相对较高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发出去会造成热量累积,在达到一定温度之后,芯片就会降频,对视觉识别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会极大的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及通道管理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视觉逻辑通行模块的散热性能差的缺陷,实现提高了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的散热效率,在保证高性能的前提下增强了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降低了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的拆装和维修难度。

2、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包括:

3、相机模组,所述相机模组用于获取实时高清图像和深度图像的信息数据,所述相机模组包括相机散热壳体组件、相机组件和相机散热组件,所述相机散热壳体组件具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相机组件和所述相机散热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相机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相机组件进行散热;

4、控制模组,所述控制模组用于分析判断所述相机模组获取的信息数据,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控制散热壳体组件、控制组件和控制散热组件,所述控制散热壳体组件具有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控制散热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控制组件进行散热;以及

5、连接模组,所述相机模组和所述控制模组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模组通信连接。

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所述相机散热壳体组件包括相机壳体、相机端盖和相机侧盖,所述相机壳体具有多个安装口,所述相机端盖和所述相机侧盖分别盖合多个所述安装口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相机侧盖上设有散热孔。

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所述相机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阵列于所述相机端盖的外立面及所述相机组件的外立面。

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所述控制散热壳体组件包括控制底座和控制盖体,所述控制盖体盖合所述控制底座形成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控制底座固定设置,所述控制板设有处理器的一侧朝向所述控制底座设置,所述控制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处理器相对的散热凸台,所述处理器通过导热材料与所述散热凸台的端面紧贴设置。

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所述控制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阵列于所述控制底座背离所述控制板的一侧。

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所述相机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双目深度相机和至少一个高清相机,所述双目深度相机间隔设置,所述高清相机设于间隔处,所述双目深度相机的中点连接线穿过所述高清相机的中点,且所述连接线与通道管理设备的通行方向垂直设置。

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所述相机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双目深度相机,两个所述双目深度相机的中轴线呈互成夹角设置,且与所述高清相机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相反设置。

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所述相机模组还包括多个固定架,所述相机壳体相对的两端设有定位凸腔,所述定位凸腔内壁上设有多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用于所述双目深度相机安装时定位,两个所述双目深度相机通过多个所述固定架连接于所述定位凸腔内。

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所述控制散热壳体组件还包括控制侧盖,所述控制侧盖与所述控制底座和所述控制盖体共同围合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侧盖和所述控制盖体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控制板上的控制接口和控制按钮显露的开口。

1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通道管理设备,该通道管理设备包括所述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所述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包括相机模组、控制模组和连接模组,所述相机模组用于获取实时高清图像和深度图像的信息数据,所述相机模组包括相机散热壳体组件、相机组件和相机散热组件,所述相机散热壳体组件具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相机组件和所述相机散热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相机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相机组件进行散热;所述控制模组用于分析判断所述相机模组获取的信息数据,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控制散热壳体组件、控制组件和控制散热组件,所述控制散热壳体组件具有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控制散热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控制组件进行散热;所述相机模组和所述控制模组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模组通信连接。

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包括相机模组、控制模组和连接模组,所述相机模组用于获取实时高清图像和深度图像的信息数据,所述相机模组包括相机散热壳体组件、相机组件和相机散热组件,所述相机散热壳体组件具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相机组件和所述相机散热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相机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相机组件进行散热;所述控制模组用于分析判断所述相机模组获取的信息数据,所述控制模组包括控制散热壳体组件、控制组件和控制散热组件,所述控制散热壳体组件具有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控制散热组件均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控制组件进行散热;所述相机模组和所述控制模组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模组通信连接。本申请通过将所述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分为了相机模组和控制模组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主体后通过连接模组进行连接,同时所述相机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散热壳体组件包括相机壳体、相机端盖和相机侧盖,所述相机壳体具有多个安装口,所述相机端盖和所述相机侧盖分别盖合多个所述安装口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相机侧盖上设有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阵列于所述相机端盖的外立面及所述相机组件的外立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散热壳体组件包括控制底座和控制盖体,所述控制盖体盖合所述控制底座形成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控制底座固定设置,所述控制板设有处理器的一侧朝向所述控制底座设置,所述控制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处理器相对的散热凸台,所述处理器通过导热材料与所述散热凸台的端面紧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阵列于所述控制底座背离所述控制板的一侧。

<p>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双目深度相机和至少一个高清相机,所述双目深度相机间隔设置,所述高清相机设于间隔处,所述双目深度相机的中点连接线穿过所述高清相机的中点,且所述连接线与通道管理设备的通行方向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双目深度相机,两个所述双目深度相机的中轴线呈互成夹角设置,且与所述高清相机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相反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模组还包括多个固定架,所述相机壳体相对的两端设有定位凸腔,所述定位凸腔内壁上设有多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用于所述双目深度相机安装时定位,两个所述双目深度相机通过多个所述固定架连接于所述定位凸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散热壳体组件还包括控制侧盖,所述控制侧盖与所述控制底座和所述控制盖体共同围合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侧盖和所述控制盖体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控制板上的控制接口和控制按钮显露的开口。

10.一种通道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管理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散热壳体组件包括相机壳体、相机端盖和相机侧盖,所述相机壳体具有多个安装口,所述相机端盖和所述相机侧盖分别盖合多个所述安装口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相机侧盖上设有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阵列于所述相机端盖的外立面及所述相机组件的外立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散热壳体组件包括控制底座和控制盖体,所述控制盖体盖合所述控制底座形成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控制底座固定设置,所述控制板设有处理器的一侧朝向所述控制底座设置,所述控制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处理器相对的散热凸台,所述处理器通过导热材料与所述散热凸台的端面紧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散热组件包括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阵列于所述控制底座背离所述控制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深度视觉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宏杰郭志俭尹昌能李嘉杰黄嘉杰许风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电运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