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恒温器能效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3132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式恒温器能效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等温吸热模块、温度测定装置、能耗测定装置、标准恒温器;所述温度测定装置与所述能耗测定装置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等温吸热模块与所述温度测定装置配套连接,所述温度测定装置中有测温热电阻,能够配套插入等温吸热模块的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中;所述等温吸热模块包括普通等温吸热模块和/或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所述温度测定装置包括中心点测温传感器、四周测温传感器、数据采集记录装置、温差分析装置、测温固定支架,所述能耗测定装置包括能耗测试设备、质量测定装置、控制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恒温器能效测试,涉及一种干式恒温器能效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金属控温精度的增强,恒温金属浴凭借着加热速度快、便携方便等特点,逐渐取代传统水浴锅,成为实验室重要的加热恒温器件。恒温金属浴广泛用于微生物检测、环境监测、生物检测、医药合成、食品检测、特种材料制备等领域的生产及实验,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如在医疗领域,干式恒温器取代了传统水浴加热方式,用于酶制剂反应,血清灭活试验,rb血样研究,胆固醇检测等多个领域;在环境监测领域cod测定仪对化学需氧量进行定量检测等,广泛用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检验检测机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恒温金属浴最高工作温度通常为150℃至250℃,分别以金属板为发热介质,工作时间普遍在数小时甚至数天,通常额定功率几千瓦,需要有快速加温加热能力。连续运行要求高,启停加热时间短,其逐渐取代传统水浴锅,由于其使用时间长、使用温度高的特点,成为实验室高耗能设备之一。受科研技术水平、高等院校、科研监测机构及工矿企业实验室分布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恒温金属浴生产企业主要分布于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北京地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恒温金属浴能效测试装置,导致该类产品用户无法对比各厂家产品的能效使用情况,生产厂家、用户盲目最求低价,而忽视产品的能耗情况。通过恒温金属浴能效测试装置,规范恒温金属浴能效测试的评判依据,为节能设备推广提供权威数据,逐步淘汰高耗能产品,为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提供技术依据。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能效测试方法,为恒温金属浴能效等级分类建立统一、科学、有效技术支持,将进一步促进行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为打造绿色实验室做出贡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恒温器能效测试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干式恒温器能效测试装置,用于恒温金属浴的能效测定,包括等温吸热模块、温度测定装置、能耗测定装置、标准恒温器;

3、其中温度测定装置与能耗测定装置采用连接线连接;等温吸热模块与温度测定装置配套连接,所述温度测定装置中有测温热电阻,能够配套插入等温吸热模块的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中。

4、等温吸热模块包括普通等温吸热模块和/或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普通等温吸热模块、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均采用导热性能稳定、良好的材质(比如金属、液体等,具体地可以使用标准铜、标准铂、油、乙醇等,等温吸热模块的材质一般需要选取比热容随温度变化较小的材料)制作,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上有一个用于固定测温传感器的测温孔,并深入模块中心位置。普通等温吸热模块、带测温吸热模块均由外壳和内填充两部分组成,两部分可以是同种材质,也可以是不同材质,外壳和内填充的材质均具有可测定和量化的比热容。普通等温吸热模块由形状统一的颗粒组成,每个颗粒即为一个普通等温吸热模块,所述普通等温吸热模块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他可能的规则形状,但其具有很好的叠放性能,以确保其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所述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的形状和大小与普通等温吸热模块的形状和大小类似,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或其他可能的规则形状。每次测量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的数量为5~6个,一个布设于被测恒温金属浴中心测试孔位置,(若无法确定单独中心测试孔,则布设2个对称的中心测试孔中),其余几个布设于恒温金属浴四周测试孔的位置,做到均匀对称布置,其他未布设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的恒温器上的测试孔中填充普通等温吸热模块,确保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在恒温金属浴发热孔的中心位置。普通等温吸热模块的数量根据恒温金属浴发热孔尺寸确定,使其填充满每个恒温金属浴发热孔的额定金属发热区域。普通等温吸热模块,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具有相同的比热容c(单位:j/(kg·℃))。

5、温度测定装置包括中心点测温传感器,四周测温传感器,数据采集记录装置,温差分析装置,测温固定支架。所述数据采集记录装置通过所述中心点测温传感器与设置在中心位置的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相连,所述数据采集记录装置和/或温差分析装置通过所述四周测温传感器与设置在四周位置的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相连。中心点测温传感器采用包括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热电偶在内的温度传感器;四周测温传感器采用热电阻(包括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等),中心点测温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记录装置连接,中心点测温传感器通过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的测温孔固定连接于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中心位置,包括中心点测温传感器和四周测温传感器在内的测温传感器数量与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的数量一致。数据采集记录装置为多通道同步数据实时采集模式,可以同步采集中心点测温传感器(中心点测温传感器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在本技术中可以为1~2个)的数据,可以同时得出恒温金属浴中心点的温度数据,用以计算恒温金属浴的中心点平均温度值。在测试时,也可以根据需要测试四周测温传感器的温度值。测温固定支架由中心点测温传感器插口、四周测温传感器插口、数据采集记录装置连接口、温差分析装置连接口组成。测温固定支架不限定具体的材料,可以使用铜、铁、铝合金、塑料等材质,用于固定中心点测温传感器、四周测温传感器,使整个测试过程更加系统,连接整齐,布线不凌乱,同时通过电路也起到切换测试四周测温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记录装置连接、四周测温传感器与温差分析装置连接的作用,实现四周测温传感器进行温度测试和温差测试的切换。温差分析装置连接测温支架四周测温传感器接口,采用电桥电路原理,通过测试四周测温传感器形成的电桥电流大小,判断四周测温传感器温度的均匀度。

6、能耗测定装置包括能耗测试设备,质量测定装置,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实体或者虚拟连接与能耗测试设备和/或质量测定装置相连,所述实体连接是指通过实体导线连接,所述虚拟连接是指通过wifi、蓝牙等无线连接形式连接,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不连接,通过直接在能耗测试设备或者质量测定装置上通过手输指令进行,控制模块同时与温度测定装置的数据采集记录装置和/或温差分析装置通过导线连接。控制模块连接温度测定装置的数据采集记录装置与能耗测试设备,控制升温过程以及恒温过程能耗的记录和停止。质量测定装置用于测定等温吸热模块的质量,以便进一步计算恒温金属浴整体吸热量。

7、标准恒温器可以是空气浴、也可以是液体浴,温度波动度要求≤0.05℃,温度均匀性要求≤0.10℃。标准恒温器用于恒定等温吸热模块起始温度,以确保每次能耗测量过程中等温吸热模块吸收的热量可以量化。

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干式恒温器能效测试方法。具体如下:

9、1.检查恒温器能效测试装置工作是否正常,一般通电预热时间不小于30分钟。整个测试环境温度控制在20.0℃±1.0℃,湿度控制在50%rh±3%rh的范围内,

10、2.将等温吸热模块(包括普通等温吸热模块、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及配套测温传感器)置于标准恒温器(一般设置为20℃)内等温,标准恒温器可以是空气浴、也可以是液体浴,温度波动度要求≤0.05℃,温度均匀性要求≤0.10℃。等温开始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式恒温器能效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等温吸热模块(1)、温度测定装置(2)、能耗测定装置(3)、标准恒温器(4);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等温吸热模块(5)和所述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6)均由外壳和内填充两部分组成,所述外壳和内填充的材质相同或不同,所述材质均具有可测定量化的比热容;所述普通等温吸热模块(5)和所述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6)具有相同的比热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点测温传感器(8)采用包括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热电偶在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四周测温传感器(9)采用包括铂热电阻、铜热电阻在内的热电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固定支架(12)上设置有包括中心点测温传感器插口(13)、四周测温传感器插口(14)、数据采集记录装置连接口(15)、温差分析装置连接口(1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恒温器(4)使用空气浴或液体浴,温度波动度要求≤0.05℃,温度均匀性要求≤0.10℃,用于恒定等温吸热模块(1)起始温度,以确保每次能耗测量过程中等温吸热模块(1)吸收的热量能够被量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恒温器能效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等温吸热模块(1)、温度测定装置(2)、能耗测定装置(3)、标准恒温器(4);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等温吸热模块(5)和所述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6)均由外壳和内填充两部分组成,所述外壳和内填充的材质相同或不同,所述材质均具有可测定量化的比热容;所述普通等温吸热模块(5)和所述带测温等温吸热模块(6)具有相同的比热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点测温传感器(8)采用包括铂热电阻、铜热电阻、热电偶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智淳凌彦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上海测试中心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上海市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