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2984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包括基座、外部电缆、植入电缆,基座对应设置在患者耳后颅骨上,基座上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柱,安装柱内同轴设置有贯穿通道,贯穿通道内上部安装电缆插母连接件,基座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开孔,基座上沿圆周阵列有若干凹型切口,凹型切口与开孔交替分布,凹型切口的凹型部底面上设置有骨接收通孔,植入电缆一端与电缆插母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心室内血泵连接,外部电缆,外部电缆一端连接电缆插公连接件,电缆插公连接件与基座上的电缆插母连接件配合,电缆另一端与体外控制系统和电池连接。本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人工心脏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与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人工心脏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植入人体的心室辅助装置进行供能和控制的耳后电缆系统。


技术介绍

1、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一般是由心肌病、风心病、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疾病等导致。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大部分治疗手段只是单纯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基本不能延长患者的寿命,经过外科领域的长期探索,最后发现只有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才能有效的治疗心力衰竭。虽然心脏移植手术可以把患者从心力衰竭的痛苦中解救出来,但是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首要限制因素就是心脏供体的缺乏,其次是移植可能会产生慢性排异反应和继发性心脏疾病变等。

2、目前,心脏捐献数量不能满足众多患者的需求,所以给患者植入人工心脏成为治疗该类心脏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且逐渐成为治疗心力衰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3、人工心脏就是为了起到自然心脏的效果,用机械的手段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它在功能上可以部分或完全代替自然心脏功能。但是在传统的人工心脏装置中,基本上是采用经皮穿过腹部导线连接外部电源和控制线来为人工心脏提供动力和控制。这种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经皮腹部导线由于需要穿过人体皮肤,极其容易产生感染与排异反应,并且在日常对经皮导线创面的护理中,也存在诸多风险,极大程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4、所以目前一些医疗设备已经被用于长期植入,比如心脏起搏器和各种类型的肌肉和神经刺激器,但这些医疗设备运转所需功率很低,植入式电池可以持续可靠的提供设备运转多年所需的能量。而人工心脏相关装置持续运行所需要的能量是起搏器的数千倍,可为起搏器供电十年的电池可能仅能支撑人工心脏装置运转不到一个小时。所以植入方式并不适合于人工心脏相关装置的,并不能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电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人工心脏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与传输效率。

2、提供适用于上述系统的布置路径是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

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外部电缆、植入电缆,

4、所述基座,对应设置在患者耳后颅骨上,所述基座上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内同轴设置有贯穿通道,贯穿通道与基座底面连通,所述贯穿通道内上部安装电缆插母连接件,基座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开孔,用于通过颅骨螺钉将基座与颅骨固定,基座上沿圆周阵列有若干凹型切口,凹型切口与开孔交替分布,所述凹型切口的凹型部底面上设置有骨接收通孔,用于放置碎骨片使组织向内生长与颅骨融合,

5、所述植入电缆一端与电缆插母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心室内血泵连接,

6、所述外部电缆,外部电缆一端连接电缆插公连接件,电缆插公连接件与基座上的电缆插母连接件配合,电缆另一端与体外控制系统和电池连接。

7、所述骨接收通孔的形状与骨螺钉开孔用的颅骨螺钉的横截面形状不一致,防止错误插入颅骨螺钉。

8、所述颅骨安装柱的顶端设置有对位凸沿,对位凸沿形状为三角形或蘑菇形。

9、所述插公连接件外部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对应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与对位凸沿匹配,用于辅助插公连接件与插母连接件插接。

10、还包括一个锁定环,锁定环的一端设置有唇缘,唇缘朝向锁定环圆心,唇缘与对位凸沿后端配合,将锁定环限位安装在安装柱上,所述锁定环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弹簧钢材质,内壁设置有滚花和弹性凸片,锁定环与保护套外壁配合连接。

11、基座开孔上的颅骨螺钉为自攻螺钉,钉尖为圆弧状。

12、所述基座为钛金属,底面设置有微球体涂层或促进组织融合涂层,基座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网状或可塑金属匹配头骨的形状。

13、所述植入电缆对应颈椎段为蛇形管。

14、所述基座开孔上设置有与颅骨螺钉匹配的螺纹。

15、本技术还提供了,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的的布置路径,所述基座与骨骼刚性连接在一起,位置对应于骨骼上没有皮肤运动且血管网丰富的左侧耳后颅骨乳突部位,用于将植入电缆从体内引出,并提供与外部电缆连接的接头;所述植入电缆布置在体内,分两段,一段对应颈椎位置设置,采用蛇形管,弯曲布置,另一端对应胸腔位置,使植入电缆连接基座和植入设备;所述外部电缆布置在体外,一端配备接头与基座的接头插接,另一端与控制系统和电池连接。

16、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经皮腹部导线穿过皮肤护理困难的问题,减少了感染的发生几率,而且本技术技术方案能在意外发生时有效抵抗损害,相较于经皮腹部导线的方式更加安全可靠,从而有效提高人工心脏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与传输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外部电缆、植入电缆,所述基座,对应设置在患者耳后颅骨上,所述基座上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内同轴设置有贯穿通道,贯穿通道与基座底面连通,所述贯穿通道内上部安装电缆插母连接件,基座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开孔,用于通过颅骨螺钉将基座与颅骨固定,基座上沿圆周阵列有若干凹型切口,凹型切口与开孔交替分布,所述凹型切口的凹型部底面上设置有骨接收通孔,用于放置碎骨片使组织向内生长与颅骨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接收通孔形状与骨螺钉开孔用的颅骨螺钉的横截面形状不一致,防止错误插入颅骨螺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的顶端设置有对位凸沿,对位凸沿形状为三角形或蘑菇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公连接件外部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对应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与对位凸沿匹配,用于辅助插公连接件与插母连接件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锁定环,锁定环的一端设置有唇缘,唇缘朝向锁定环圆心,唇缘与对位凸沿后端配合,将锁定环限位安装在安装柱上,所述锁定环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弹簧钢材质,内壁设置有滚花和弹性凸片,锁定环与保护套外壁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基座开孔上的颅骨螺钉为自攻螺钉,钉尖为圆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钛金属,底面设置有微球体涂层或促进组织融合涂层,基座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网状或可塑金属匹配头骨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电缆对应颈椎段为蛇形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开孔上设置有与颅骨螺钉匹配的螺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外部电缆、植入电缆,所述基座,对应设置在患者耳后颅骨上,所述基座上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内同轴设置有贯穿通道,贯穿通道与基座底面连通,所述贯穿通道内上部安装电缆插母连接件,基座上阵列设置有若干开孔,用于通过颅骨螺钉将基座与颅骨固定,基座上沿圆周阵列有若干凹型切口,凹型切口与开孔交替分布,所述凹型切口的凹型部底面上设置有骨接收通孔,用于放置碎骨片使组织向内生长与颅骨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接收通孔形状与骨螺钉开孔用的颅骨螺钉的横截面形状不一致,防止错误插入颅骨螺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的顶端设置有对位凸沿,对位凸沿形状为三角形或蘑菇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植入装置供能及控制耳后电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公连接件外部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对应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与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航沈喆陈海丰田步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市人工心脏研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