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的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944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的电路结构,通过蓝牙控制模块的设置,以便于在实现蓝牙功能的同时能够接收各个模块的信号和控制各个模块的动作。所述前馈降噪模块、后馈降噪模块的设置,以便于实现双馈式主动降噪,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所述音频输出模块及其扬声器电路的设置,能够输出与能够噪声相互抵消的音频,从而能够实现降噪。所述蓝牙耳机芯片U1设有四组麦克风输入引脚的设置,能够节省一个蓝牙芯片,简化电路结构的同时降低成本。通过另外接的DC‑DC模块,能够将电源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转换再输出至蓝牙控制模块,从而为内部的音频处理模块提供稳定的输入电压,以便于减少噪声的产生,从而有利于保证耳机的音频输出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耳机领域,具体涉及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的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1、头戴式耳机由信号发射器和带有信号接收和放大装置的耳机所组成。

2、中国公开号cn218387841 u公开了一种蓝牙耳机双馈降噪电路及头戴式耳机,其能够运用双蓝牙芯片电路,将前馈麦克风功能复用到前馈降噪模式与环境监听模式;可以实现双馈降噪功能,对耳机周围的不同类型噪音进行更加彻底和均衡的处理,降噪深度效果大幅提升。但是,运用双蓝牙芯片电路结构较为复杂,且不利于降低成本。另外,当耳机开启主动降噪即双馈降噪时,耳机需要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发出反向声波去抵消外在噪音,会影响音乐的音质,且只通过双馈降噪的降噪效果有限。

3、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离线语音中控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3、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的电路结构,包括:蓝牙控制模块1、前馈降噪模块2、后馈降噪模块3、音频输出模块4以及用于对蓝牙耳机进行供电的电源模块5,所述蓝牙控制模块1分别与前馈降噪模块2、后馈降噪模块3、音频输出模块4连接;所述前馈降噪模块2包括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和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所述后馈降噪模块3包括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和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所述音频输出模块4包括第一扬声器电路41和第二扬声器电路42;所述蓝牙控制模块1包括蓝牙耳机芯片u1及其外围电路,所述蓝牙耳机芯片u1设有四组麦克风输入引脚,所述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的输出端、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的输出端、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的输出端、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的输出端与所述蓝牙耳机芯片u1的麦克风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扬声器电路41的输入端和第二扬声器电路42的输入端与蓝牙耳机芯片u1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1和电源模块5之间连接有用于提供稳定电压以降低噪声的dc-dc模块6。

4、优选的,所述dc-dc模块6包括型号为tmi3101d的同步降压芯片u2及其外围电路。

5、优选的,所述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包括:第一mems麦克风m1及其第一外围电路,所述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包括:第二mems麦克风m2及其第二外围电路;所述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包括:第三mems麦克风m3及其第三外围电路,所述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包括:第四mems麦克风m4及其第四外围电路。

6、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围电路至少包括:连接在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的供电输入端与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之间的第一电阻r18、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与信号地之间的第一电容c1、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输出引脚out与信号地之间的第二电容c9、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与电源地的第一tvs管d14、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输出引脚out与电源地的第二tvs管d13、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的正向输出端之间的第三电容c14、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的负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四电容c18;

7、所述第二外围电路至少包括:连接在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的供电输入端与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之间的第二电阻r220、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与信号地之间的第五电容c2、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输出引脚out与信号地之间的第六电容c10、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与电源地的第三tvs管d15、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输出引脚out与电源地的第四tvs管d19、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的正向输出端之间的第七电容c15、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的负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八电容c19;

8、所述第三外围电路至少包括:连接在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的供电输入端与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之间的第三电阻r21、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与信号地之间的第九电容c6、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输出引脚out与信号地之间的第十电容c12、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与电源地的第五tvs管d16、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输出引脚out与电源地的第六tvs管d20、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的正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十一电容c16、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的负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十二电容c20;

9、所述第四外围电路至少包括:连接在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的供电输入端与第四mems麦克风m4的电源引脚vdd之间的第三电阻r22、连接在第四mems麦克风m4的电源引脚vdd与信号地之间的第十三电容c7、连接在第四mems麦克风m4的输出引脚out与信号地之间的第十四电容c13、连接在第四mems麦克风m4的电源引脚vdd与电源地的第七tvs管d17、连接在第四mems麦克风m4的输出引脚out与电源地的第八tvs管d21、连接在第四mems麦克风m4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的正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十五电容c17、连接在第四mems麦克风m4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的负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十六电容c21。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扬声器电路41为安装在右耳机内的喇叭及其外围电路,第二扬声器电路42安装在左耳机内的喇叭及其外围电路,所述蓝牙耳机芯片u1通过dacr-、dacr+端口与第一扬声器电路41连接,蓝牙耳机芯片u1通过dacl-、dacl+端口与第二扬声器电路42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5包括电池51以及向电池51充电的充电电路52;所述蓝牙控制模块1设有pmu电源管理单元11,所述充电电路52包括通过pmu电源管理单元11再对电池51进行充电的第一充电电路521或/和直接对电池51进行充电的第二充电电路522。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充电电路521和第二充电电路522均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充电接口j4以及防浪涌电路,所述防浪涌电路连接在所述充电接口j4的一供电引脚a4与地端之间,所述防浪涌电路包括过流过压保护电路523或/和防浪涌二极管d12,所述过流过压保护电路523包括过流过压保护芯片u4及其外围电路;所述过流过压保护芯片u4的vi n引脚/防浪涌二极管d12的负极与充电接口j4的一供电引脚a4连接,过流过压保护芯片u4的out引脚用于作为第一充电电路521的电压输出端与pmu电源管理单元11的一输入端连接并通过pmu电源管理单元11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蓝牙控制模块(1)、前馈降噪模块(2)、后馈降噪模块(3)、音频输出模块(4)以及用于对蓝牙耳机进行供电的电源模块(5),所述蓝牙控制模块(1)分别与前馈降噪模块(2)、后馈降噪模块(3)、音频输出模块(4)连接;所述前馈降噪模块(2)包括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和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所述后馈降噪模块(3)包括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和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所述音频输出模块(4)包括第一扬声器电路(41)和第二扬声器电路(42);所述蓝牙控制模块(1)包括蓝牙耳机芯片U1及其外围电路,所述蓝牙耳机芯片U1设有四组麦克风输入引脚,所述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的输出端、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的输出端、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的输出端、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的输出端与所述蓝牙耳机芯片U1的麦克风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扬声器电路(41)的输入端和第二扬声器电路(42)的输入端与蓝牙耳机芯片U1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1)和电源模块(5)之间连接有用于提供稳定电压以降低噪声的DC-DC模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模块(6)包括型号为TMI 3101D的同步降压芯片(U2)及其外围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包括:第一MEMS麦克风M1及其第一外围电路,所述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包括:第二MEMS麦克风M2及其第二外围电路;所述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包括:第三MEMS麦克风M3及其第三外围电路,所述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包括:第四MEMS麦克风M4及其第四外围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围电路至少包括:连接在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的供电输入端与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之间的第一电阻R18、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与信号地之间的第一电容C1、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输出引脚OUT与信号地之间的第二电容C9、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与电源地的第一TVS管D14、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输出引脚OUT与电源地的第二TVS管D13、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的正向输出端之间的第三电容C14、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的负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四电容C18;所述第二外围电路至少包括:连接在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的供电输入端与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之间的第二电阻R220、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与信号地之间的第五电容C2、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输出引脚OUT与信号地之间的第六电容C10、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与电源地的第三TVS管D15、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输出引脚OUT与电源地的第四TVS管D19、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的正向输出端之间的第七电容C15、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的负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八电容C19;所述第三外围电路至少包括:连接在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的供电输入端与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之间的第三电阻R21、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与信号地之间的第九电容C6、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输出引脚OUT与信号地之间的第十电容C12、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与电源地的第五TVS管D16、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输出引脚OUT与电源地的第六TVS管D20、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的正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十一电容C16、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的负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十二电容C20;所述第四外围电路至少包括:连接在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的供电输入端与第四MEMS麦克风M4的电源引脚VDD之间的第三电阻R22、连接在第四MEMS麦克风M4的电源引脚VDD与信号地之间的第十三电容C7、连接在第四MEMS麦克风M4的输出引脚OUT与信号地之间的第十四电容C13、连接在第四MEMS麦克风M4的电源引脚VDD与电源地的第七TVS管D17、连接在第四MEMS麦克风M...

【技术特征摘要】

1.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蓝牙控制模块(1)、前馈降噪模块(2)、后馈降噪模块(3)、音频输出模块(4)以及用于对蓝牙耳机进行供电的电源模块(5),所述蓝牙控制模块(1)分别与前馈降噪模块(2)、后馈降噪模块(3)、音频输出模块(4)连接;所述前馈降噪模块(2)包括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和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所述后馈降噪模块(3)包括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和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所述音频输出模块(4)包括第一扬声器电路(41)和第二扬声器电路(42);所述蓝牙控制模块(1)包括蓝牙耳机芯片u1及其外围电路,所述蓝牙耳机芯片u1设有四组麦克风输入引脚,所述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的输出端、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的输出端、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的输出端、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的输出端与所述蓝牙耳机芯片u1的麦克风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一扬声器电路(41)的输入端和第二扬声器电路(42)的输入端与蓝牙耳机芯片u1连接,所述蓝牙控制模块(1)和电源模块(5)之间连接有用于提供稳定电压以降低噪声的dc-dc模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模块(6)包括型号为tmi 3101d的同步降压芯片(u2)及其外围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包括:第一mems麦克风m1及其第一外围电路,所述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包括:第二mems麦克风m2及其第二外围电路;所述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包括:第三mems麦克风m3及其第三外围电路,所述第二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2)包括:第四mems麦克风m4及其第四外围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围电路至少包括:连接在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的供电输入端与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之间的第一电阻r18、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与信号地之间的第一电容c1、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输出引脚out与信号地之间的第二电容c9、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与电源地的第一tvs管d14、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输出引脚out与电源地的第二tvs管d13、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的正向输出端之间的第三电容c14、连接在第一mems麦克风m1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一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1)的负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四电容c18;所述第二外围电路至少包括:连接在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的供电输入端与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之间的第二电阻r220、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与信号地之间的第五电容c2、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输出引脚out与信号地之间的第六电容c10、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与电源地的第三tvs管d15、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输出引脚out与电源地的第四tvs管d19、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的正向输出端之间的第七电容c15、连接在第二mems麦克风m2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二前馈降噪麦克风电路(22)的负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八电容c19;所述第三外围电路至少包括:连接在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的供电输入端与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之间的第三电阻r21、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与信号地之间的第九电容c6、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输出引脚out与信号地之间的第十电容c12、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与电源地的第五tvs管d16、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输出引脚out与电源地的第六tvs管d20、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一后馈降噪麦克风电路(31)的正向输出端之间的第十一电容c16、连接在第三mems麦克风m3的电源引脚vdd与第一后馈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铁华欧志开郑武扬张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宇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