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2468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7
本技术提供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包括发酵装置本体,所述发酵装置本体包括发酵罐、加热仓、放置架和封闭组件,所述发酵罐的顶部侧边安装有加热仓,所述加热仓的顶部设置有温控管道,所述加热仓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元件以及进气设备,所述发酵罐的内部安装有放置架,所述发酵罐的前端设置有围板,所述围板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独立的封闭组件,该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在发酵罐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架,放置架上设置有多层的转盘形式的放置板,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且配合顶部的可转动机构能够便于放置和存取,在前端设置的取放口通过两个封闭组件围成,能够在发酵过程中对任意位置进行取放,使用更加灵活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酵,具体为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1、中药菌类发酵过程中,需要用到专用的发酵罐,将菌类材料均匀的放置在发酵罐的内部,注入营养液后,并提供一定的温度环境即可进行发酵过程。根据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件cn202120418720.5所述的一种中药发酵装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其通过将搅拌杆转动安装在壳体的底部内壁上;盖板活动安装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密封垫固定安装在所述盖板的底部,使其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根据需要进行移动调节,密封性强,不易产生漏气,不易影响发酵效果,加速发酵速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2、根据其公开的技术方案来看,现有技术中在对中药菌类发酵时,需要使发酵罐的内部始终维持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中,但是在发酵过程中当需要对内部的中药菌类进行采集观察时,就需要将发酵罐进行打开,对于体积较大的发酵罐就会由于开启导致内部温度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因此需要避免频繁的开启,另一方面,常规的发酵装置主要为单层结构,多层机构就需要更大面积的开启门板,因此密封性就会降低,内部空气极易受到外部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更大的放置空间,密封性好,每次开启对内部的温度影响更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包括发酵装置本体,所述发酵装置本体包括发酵罐、加热仓、放置架和封闭组件,所述发酵罐的顶部侧边安装有加热仓,所述加热仓的顶部设置有温控管道,所述加热仓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元件以及进气设备,所述发酵罐的内部安装有放置架,所述发酵罐的前端设置有围板,所述围板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独立的封闭组件,且两个封闭组件之间设置为取放口。

3、进一步的,所述围板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卷轴箱,所述封闭组件安装在卷轴箱的内部,所述围板的内壁两侧开设有内滑槽,所述围板的侧边前端开设有外滑槽。

4、进一步的,所述围板的高度与发酵罐的高度相同,所述发酵罐的内部通过取放口处与外部空间相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封闭组件包括转轴和保温膜,所述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嵌入到相应的卷轴箱内壁上,所述转轴的表面卷绕有保温膜,所述保温膜的前端连接有卡板。

6、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转轴部分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卷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板的两端顶部设置有凸杆,所述凸杆的前端顶部安装有拉杆。

7、进一步的,所述保温膜的两端插入到内滑槽的内侧,所述凸杆从外滑槽的内部向外穿出,所述卡板的表面嵌装有磁石板,两个所述卡板通过磁石板相互吸附贴合,所述取放口设置在两个卡板之间。

8、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架包括转动盘和放置板,所述转动盘的底端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从每个放置板的中间位置穿过,所述转动盘的顶部安装有拨杆。

9、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的底端套设有支撑轴承,所述中心轴通过底部的支撑轴承嵌入到发酵罐底板的中间位置上,每个所述放置板的边缘处与发酵罐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包括发酵装置本体,所述发酵装置本体包括发酵罐、加热仓、温控管道、放置架、取放口、封闭组件、转动盘、拨杆、中心轴、放置板、支撑轴承、转轴、保温膜、扭簧、卡板、拉杆、凸杆、磁石板、卷轴箱、围板、外滑槽、内滑槽。

11、1.该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在发酵罐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架,放置架上设置有多层的转盘形式的放置板,从而在高度上提供了更多的中药菌类的放置空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且配合顶部的可转动机构能够便于放置和存取。

12、2.该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在前端设置的取放口通过两个封闭组件围成,因此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取放的放置架上具体的位置改变该取放口的对齐位置,使该装置能够在发酵过程中对任意位置上的发酵菌类均进行取放,使用更加灵活便捷。

13、3.该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通过提升高度,扩大可放置空间,且前端设置有封闭组件,从而将开口部分进行缩小,在不影响取放的情况下,缩小开启空间,避免频繁开启内部温度产生的影响,且后续长时间的发酵过程,也提高了发酵罐内部的密封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包括发酵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装置本体包括发酵罐(1)、加热仓(2)、放置架(4)和封闭组件(6),所述发酵罐(1)的顶部侧边安装有加热仓(2),所述加热仓(2)的顶部设置有温控管道(3),所述加热仓(2)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元件以及进气设备,所述发酵罐(1)的内部安装有放置架(4),所述发酵罐(1)的前端设置有围板(20),所述围板(20)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独立的封闭组件(6),且两个封闭组件(6)之间设置为取放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0)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卷轴箱(19),所述封闭组件(6)安装在卷轴箱(19)的内部,所述围板(20)的内壁两侧开设有内滑槽(22),所述围板(20)的侧边前端开设有外滑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0)的高度与发酵罐(1)的高度相同,所述发酵罐(1)的内部通过取放口(5)处与外部空间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组件(6)包括转轴(12)和保温膜(13),所述转轴(12)的两端通过轴承嵌入到相应的卷轴箱(19)内壁上,所述转轴(12)的表面卷绕有保温膜(13),所述保温膜(13)的前端连接有卡板(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2)的两端均安装有扭簧(14),所述扭簧(14)的一端与转轴(12)部分固定连接,所述扭簧(14)的另一端与卷轴箱(1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板(15)的两端顶部设置有凸杆(17),所述凸杆(17)的前端顶部安装有拉杆(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膜(13)的两端插入到内滑槽(22)的内侧,所述凸杆(17)从外滑槽(21)的内部向外穿出,所述卡板(15)的表面嵌装有磁石板(18),两个所述卡板(15)通过磁石板(18)相互吸附贴合,所述取放口(5)设置在两个卡板(1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4)包括转动盘(7)和放置板(10),所述转动盘(7)的底端连接有中心轴(9),所述中心轴(9)从每个放置板(10)的中间位置穿过,所述转动盘(7)的顶部安装有拨杆(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9)的底端套设有支撑轴承(11),所述中心轴(9)通过底部的支撑轴承(11)嵌入到发酵罐(1)底板的中间位置上,每个所述放置板(10)的边缘处与发酵罐(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包括发酵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装置本体包括发酵罐(1)、加热仓(2)、放置架(4)和封闭组件(6),所述发酵罐(1)的顶部侧边安装有加热仓(2),所述加热仓(2)的顶部设置有温控管道(3),所述加热仓(2)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元件以及进气设备,所述发酵罐(1)的内部安装有放置架(4),所述发酵罐(1)的前端设置有围板(20),所述围板(20)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独立的封闭组件(6),且两个封闭组件(6)之间设置为取放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0)的内侧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卷轴箱(19),所述封闭组件(6)安装在卷轴箱(19)的内部,所述围板(20)的内壁两侧开设有内滑槽(22),所述围板(20)的侧边前端开设有外滑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0)的高度与发酵罐(1)的高度相同,所述发酵罐(1)的内部通过取放口(5)处与外部空间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温中药菌类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组件(6)包括转轴(12)和保温膜(13),所述转轴(12)的两端通过轴承嵌入到相应的卷轴箱(19)内壁上,所述转轴(12)的表面卷绕有保温膜(13),所述保温膜(13)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权焦生亮司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津皖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