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257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包括上辊、中辊、下辊,所述上辊、中辊、下辊的配辊采用同一种方式,且所述上辊、中辊、下辊开设孔型共用,所述上辊、中辊、下辊的孔型结构为C<subgt;1</subgt;、C<subgt;2</subgt;、C<subgt;3</subgt;、C<subgt;4</subgt;、C<subgt;5,</subgt;所述上辊、中辊、下辊上的每个孔型均采用箱形孔形式,所述上辊、中辊、下辊三根轧辊的配辊依次分布,压下量相同,所述上辊、下辊可对调调换。本技术三根轧辊的配辊采用同一种方式,且依次分布,压下量分布均匀,孔型共用性好,各孔磨损后进行换辊,只需更换中辊,上辊、下辊对调后可继续使用,提高了轧辊的有效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轧钢,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


技术介绍

1、小规格棒材产线粗轧区域600轧机为五道次可逆轧制,由于原孔型设置不合理,导致钢坯咬入困难,轧制连续性较差,且轧槽磨损后需要拆辊后掉头,费时费力,由于配辊方式不合理,轧制中易出现扭转、耳子等缺陷。实际工况中经常因为600轧机的原因停机处理较长的时间,而且处理较长时间后仍然效果不佳,600轧机的轧制节奏不能满足后部工序的需求,直接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2、鉴于上述因素,特别设计一种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每个孔型设计均采用箱形孔形式,改善轧制不稳定、孔型难咬入等问题,三根轧辊的配辊采用同一种方式,且依次分布,压下量分布均匀,孔型共用性好,消除了600轧机制约生产的瓶颈,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职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包括上辊、中辊、下辊,所述上辊、中辊、下辊的配辊采用同一种方式,且所述上辊、中辊、下辊开设孔型共用;

3、所述上辊、中辊、下辊的孔型结构为c1、c2、c3、c4、c5;

4、所述上辊、中辊、下辊上的每个孔型均采用箱形孔形式。

5、进一步地,所述上辊、中辊、下辊三根轧辊的配辊依次分布,压下量相同,所述上辊、下辊可对调调换。

6、进一步地,所述上辊、中辊、下辊上c1孔型设置一个,所述上辊、中辊、下辊配辊间距15mm,c1槽宽154mm,槽深122mm。

7、进一步地,所述上辊、中辊、下辊上c2孔型设置一个,所述上辊、中辊、下辊配辊间距15mm,c2槽宽158mm,槽深85mm。

8、进一步地,所述上辊、中辊、下辊上c3孔型设置一个,所述上辊、中辊、下辊配辊间距15mm,c3槽宽106mm,槽深110mm。

9、进一步地,所述上辊、中辊、下辊上c4孔型设置两个,所述上辊、中辊、下辊配辊间距15mm,c4槽宽113mm,槽深69mm。

10、进一步地,所述上辊、中辊、下辊上c5孔型设置三个,所述上辊、中辊、下辊配辊间距15mm,c5槽宽86mm,槽深78mm。

11、进一步地,所述上辊、中辊、下辊上为c1、c2、c3、c4、c5各道次孔型间隔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3、本技术合理匹配各道次料型尺寸及分配压下量,每个孔型设计均采用箱形孔形式,改善轧制不稳定、孔型难咬入问题。

14、本技术三根轧辊的配辊采用同一种方式,且依次分布,压下量分布均匀,孔型共用性好,各孔磨损后进行换辊,只需更换中辊,上辊、下辊对调后可继续使用,提高了轧辊的有效利用率。

15、本技术消除了600轧机制约生产的瓶颈,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每年可提升轧机作业效率增加纯轧时间为900分钟,直接效益为:900分钟/年*1.3吨/分钟*1.07支/吨*500元/吨(利润)=62.5万元。600轧机轧废支数月均轧废支数减少了12支,经济效益为:12支/月*12个月*1.07支/吨*1600元/吨(4400元/吨产品-2800元/吨废钢)=24万元。以上合计为86.5万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包括上辊(1)、中辊(2)、下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的配辊采用同一种方式,且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开设孔型共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三根轧辊的配辊依次分布,压下量相同,所述上辊、下辊可对调调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上C1(4)孔型设置一个,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配辊间距15mm,C1(4)槽宽154mm,槽深12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上C2(5)孔型设置一个,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配辊间距15mm,C2(5)槽宽158mm,槽深8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上C3(6)孔型设置一个,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配辊间距15mm,C3(6)槽宽106mm,槽深1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上C4(7)孔型设置两个,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配辊间距15mm,C4(7)槽宽113mm,槽深69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上C5(8)孔型设置三个,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配辊间距15mm,C5(8)槽宽86mm,槽深7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上为C1(4)、C2(5)、C3(6)、C4(7)、C5(8)各道次孔型间隔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包括上辊(1)、中辊(2)、下辊(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的配辊采用同一种方式,且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开设孔型共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三根轧辊的配辊依次分布,压下量相同,所述上辊、下辊可对调调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上c1(4)孔型设置一个,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配辊间距15mm,c1(4)槽宽154mm,槽深12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轧制小规格棒材三辊600轧机孔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上c2(5)孔型设置一个,所述上辊(1)、中辊(2)、下辊(3)配辊间距15mm,c2(5)槽宽158mm,槽深85mm。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波范延峰曲成韩强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