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62112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包括:多个底座,每个底座的上端均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内侧均设置有连接组件;转动组件,其设置在连接环的两侧,用于端极板在连接环内侧转动。本技术在连接环上设置可带动端极板转动的转动组件以及设置驱动端极板转动的电机,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启动电机,驱动端极板转动方便极板组与端极板进行插接,使得两组电解槽进行拼接,使得装置往大型化发展,增加其电解小室,节省了人力,有利于提高拼接速度,因装置重量较大,拼接时不需要借助外部机械,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解槽组,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


技术介绍

1、电解水制氢是重要的制取绿氢的方法,电解水制氢规模的提升,也使电解槽市场迅速增长,工业化的电解水制氢过程需要在制氢厂房内进行。电解槽是电解水制氢工艺所需的核心设备,电解槽的重量极大,拼接搬运安装困难。

2、如中国技术专利(cn216947236u)公开了电解槽组及制氢系统,电解槽组及制氢系统包括:n个极板组,n≥2,每个极板组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极板;n+1个压板,n个极板组和n+1个压板交替设置;n个连接部,每个极板组两侧的两个压板均通过一个连接部连接;其中,一个极板组、极板组两侧的两个压板以及连接两个压板的连接部组成一个电解槽,n个极板组、n+1个压板和n个连接部共同组成多个串联的电解槽。采用该方案,通过分段夹紧、多压板支撑的串联连接方式,将多个电解槽首尾串联连接成一个电解槽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两端压板支撑、一套连接部连接的电解槽的连接部和极板的制造难度大,以及电解槽槽体过长导致槽体中间部分下坠明显的问题,实现了多个电解槽功能的集成化的同时实现了电解槽的大型化。这样设置,降低了每个电解槽中的连接部、压板和极板组的规格和制造难度,节约了制造成本以及电解槽组的安装空间,同时,采用分段夹紧和多压板支撑的紧固连接方式,增加了电解槽的稳定性,使得电解槽长度不受限制,使得多个采用较小直径极板的电解槽也能够通过串联实现电解槽组的大型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直径极板的电解槽不能实现大型化,存在运输超限的问题。进一步地,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多对一的并联电解槽组合方式,还减小了压板的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3、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具体实施此装置时,发现存在以下缺陷:电解槽的工作压力取决与电解小室的多少,也就是电解槽的长度,通常会使用两组电解槽进行拼接使用,增加电解槽的长度,因电解槽重量较大,对电解槽进行拼接时需要耗费较多人力,且需要借助外部机械,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在连接环上设置可带动端极板转动的转动组件以及设置驱动所述端极板转动的电机,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启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端极板转动方便极板组与端极板进行插接,使得两组电解槽进行拼接,增加其电解小室,节省了人力,有利于提高拼接速度,且不需要借助外部机械,安全性较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其应用于电解槽。

4、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具体包括:

5、多个底座,每个底座的上端均固定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内侧均设置有连接组件;

6、端极板,其设置在连接环的内侧且与连接环转动连接,每个相邻的端极板之间均设置有多个极板组,每个相邻的端极板之间且位于多个极板组的内侧还设置有拉杆;

7、转动组件,其设置在连接环的两侧,用于端极板在连接环内侧转动。

8、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座、转动环、移动圆筒和连接块,连接环的内部且与端极板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两侧和下端均设置有固定座,每个固定座均与连接环固定,固定座的内侧固定有转动环,转动环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圆筒,移动圆筒和端极板之间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上端与移动圆筒固定,连接块的下端与端极板固定。

9、进一步地:移动圆筒的上端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外侧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第一固定环,连接柱外侧的上端且位于第一固定环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

10、进一步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固定块。

11、进一步地:转动组件包括防偏环、第一钢绳、第二钢绳和转轴盒,连接环上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多个防偏环,连接环的两端均固定有转轴盒,每个转轴盒和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块之间且位于同侧的防偏环内侧均设置有第二钢绳,每个第二钢绳的一端均与第一固定块固定,第二钢绳的另一端均贯穿转轴盒的一侧且延伸至转轴盒的内侧,每个转轴盒和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块之间且位于同侧的防偏环内侧均设置有第一钢绳,每个第一钢绳的一端均与第二固定块固定,每个第一钢绳的另一端均贯穿转轴盒的另一侧且延伸至转轴盒的内部。

12、进一步地:转动组件还包括转动柱、第一收线柱和第二收线柱,每个转轴盒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转动柱一侧的外侧固定有第一收线柱,转动柱一侧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收线柱,每个贯穿至转轴盒内侧的第一钢绳均与第一收线柱缠绕连接,每个贯穿至转轴盒内侧的第二钢绳均与第二收线柱缠绕连接。

13、进一步地:每个转轴盒的外侧均设置有电机,每个电机的输出端均贯穿转轴盒与转动柱固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技术提供的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通过在连接环上设置可带动端极板转动的转动组件以及设置驱动所述端极板转动的电机,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启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端极板转动方便极板组与端极板进行插接,使得两组电解槽进行拼接,使得装置往大型化发展,增加其电解小室,节省了人力,有利于提高拼接速度,因装置重量较大,拼接时不需要借助外部机械,安全性较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底座(1),每个所述底座(1)的上端均固定有连接环(2),所述连接环(2)的内侧均设置有连接组件;端极板(7),其设置在所述连接环(2)的内侧且与连接环(2)转动连接,每个相邻的所述端极板(7)之间均设置有多个极板组(8),每个相邻的所述端极板(7)之间且位于多个极板组(8)的内侧还设置有拉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座(3)、转动环(4)、移动圆筒(5)和连接块(6),所述连接环(2)的内部且与端极板(7)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两侧和下端均设置有固定座(3),每个所述固定座(3)均与连接环(2)固定,所述固定座(3)的内侧固定有转动环(4),所述转动环(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圆筒(5),所述移动圆筒(5)和端极板(7)之间设置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的上端与移动圆筒(5)固定,所述连接块(6)的下端与端极板(7)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圆筒(5)的上端固定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外侧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第一固定环(11),所述连接柱(10)外侧的上端且位于第一固定环(11)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1)和第二固定环(12)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固定块(13),所述第一固定环(11)和第二固定环(12)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固定块(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防偏环(15)、第一钢绳(16)、第二钢绳(17)和转轴盒(18),所述连接环(2)上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多个防偏环(15),所述连接环(2)的两端均固定有转轴盒(18),每个所述转轴盒(18)和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块(13)之间且位于同侧的防偏环(15)内侧均设置有第二钢绳(17),每个所述第二钢绳(17)的一端均与第一固定块(13)固定,所述第二钢绳(17)的另一端均贯穿转轴盒(18)的一侧且延伸至转轴盒(18)的内侧,每个所述转轴盒(18)和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块(14)之间且位于同侧的防偏环(15)内侧均设置有第一钢绳(16),每个所述第一钢绳(16)的一端均与第二固定块(14)固定,每个所述第一钢绳(16)的另一端均贯穿转轴盒(18)的另一侧且延伸至转轴盒(18)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转动柱(19)、第一收线柱(20)和第二收线柱(21),每个所述转轴盒(18)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9),所述转动柱(19)一侧的外侧固定有第一收线柱(20),所述转动柱(19)一侧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收线柱(21),每个所述贯穿至转轴盒(18)内侧的第一钢绳(16)均与第一收线柱(20)缠绕连接,每个所述贯穿至转轴盒(18)内侧的第二钢绳(17)均与第二收线柱(21)缠绕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轴盒(18)的外侧均设置有电机(22),每个所述电机(22)的输出端均贯穿转轴盒(18)与转动柱(19)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底座(1),每个所述底座(1)的上端均固定有连接环(2),所述连接环(2)的内侧均设置有连接组件;端极板(7),其设置在所述连接环(2)的内侧且与连接环(2)转动连接,每个相邻的所述端极板(7)之间均设置有多个极板组(8),每个相邻的所述端极板(7)之间且位于多个极板组(8)的内侧还设置有拉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座(3)、转动环(4)、移动圆筒(5)和连接块(6),所述连接环(2)的内部且与端极板(7)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两侧和下端均设置有固定座(3),每个所述固定座(3)均与连接环(2)固定,所述固定座(3)的内侧固定有转动环(4),所述转动环(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圆筒(5),所述移动圆筒(5)和端极板(7)之间设置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的上端与移动圆筒(5)固定,所述连接块(6)的下端与端极板(7)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圆筒(5)的上端固定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外侧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第一固定环(11),所述连接柱(10)外侧的上端且位于第一固定环(11)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氢系统电解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1)和第二固定环(12)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固定块(13),所述第一固定环(11)和第二固定环(12)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二固定块(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鹏朱冰丽丁旻炎鑫尹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