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虾蟹养殖用水体泼洒型防病解毒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069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淡水虾蟹养殖用水体泼洒型防病解毒剂,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征是:将羟基乙酸、柠檬酸、月桂酸、绿原酸、纯水按比例称重后,在常温下逐一溶于纯水中,搅拌均匀后灌装。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使用量小;使用后见效快且效果稳定,可快速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污染,解除重金属离子对虾蟹的毒性,调节并稳定水体pH值,降低碱度,改变水体的表面张力,去除表面浮沫,增大气-液界面的气体交换,提高水体的溶氧水平,抑制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繁衍,减少虾蟹病害的发生,为淡水虾蟹类营造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提高虾蟹的健康和活力,促进池塘中虾蟹的生长,维持虾蟹的健康状态,提高虾蟹类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淡水虾蟹养殖用水体泼洒型防病解毒剂,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池塘生态系统因其结构简单、可控性强而成为水产养殖生产的主要水体,而淡水虾蟹类的池塘养殖在我国(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产养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淡水虾蟹类是广泛分布于淡水水域的主要经济种类,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繁殖能力强、营养丰富和肉嫩味美等特点,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水产品,也是当前中国池塘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淡水虾蟹类属于在水底栖息的甲壳动物,常在水底草丛中攀缘爬行,耗氧量高,不耐低氧环境,因此其对养殖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养殖池塘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已成为淡水虾蟹类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取决于水源的质量及养殖过程中的自身污染水平。养殖取用水源受外环境的影响较大,外源污染可导致取用水源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于虾蟹类养殖而言,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存在,不仅可直接造成养殖生物中毒死亡,而且可影响其生长、蜕壳、发育,导致养殖产量下降和效益降低。养殖自身污染主要是由不合理的养殖方式引起。现有的虾蟹池塘养殖大多秉承了以“密、混、轮”为技术特征的传统养殖模式,即以多品种、高密度、大量施肥投饵而获得高产量的养殖模式,但随着池塘水体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传统养殖模式的弊端不断迭现。如为了提高单位水体的养殖产量,片面追求高产,往往过分地增加水体营养,过度投饵、施肥和加大放养密度,致使水中氮、磷猛增,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底质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体中的饵料和养殖品种的代谢物大量积聚。这些过量有机质的分解可释放出许多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危害水体中的养殖生物。水体自然生态被破坏,养殖空间水产动物病害蔓延,养殖水体的疫源地作用加强,池塘中水产动物的病害发生频繁,渔业损失巨大;养殖水体中生物多样性下降,优质水产品种的养殖受到水质和饵料生物的限制。因养殖水体的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其自身污染日趋严重,养殖水域的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与此同时,水域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对养殖品种造成危害,而且可通过改变水域的微生态,使得病原微生物滋生繁衍,导致养殖品种暴发病的发生。为了防止病害,目前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均使用鱼药。鱼药的使用虽然取得了应急治疗的效果,但更多地带来了诸如抗药性、在水产品中的蓄积残留和引起水生生物潜在毒理效应等生态后果。如广泛使用的杀虫和杀藻药物就可能导致重金属锌和铜在水产品体内的蓄积。因此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尽管养殖水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水生生态系统,但不论其多复杂,主要是水生生物-病原-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归根到底是一个环境的问题。因此在虾蟹池塘养殖中,必须严格控制水体环境,一旦发现水体中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尽快去除或解除其毒性,同时尽量少用抗生素等药物来防病。现有技术主要是针对单一问题的,如虾蟹池中因水体环境不良导致有病害发生时,多采用消毒剂(如氯、碘制剂)、抗生素等来防病治病。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养殖生-->物的健康影响较大,并有残留的可能。而在对待重金属污染时,多采用如碱性物质、EDTA等来消除,可能会导致水体pH升高、水体变清等水质剧变,不利于水生态的稳定和虾蟹的健康。因此尚无一种有效的方法可在解除重金属等毒性的同时来防治虾蟹的病害,且安全、无毒、无残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淡水虾蟹养殖用水体泼洒型防病解毒剂,利用有机多元酸及螯合剂、植物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经合理组配,快速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污染,调节并稳定pH值,改变水体的表面张力,去除表面浮沫,增大气-液界面的气体交换,抑制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繁衍,为淡水虾蟹类营造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提高虾蟹的健康和活力。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淡水虾蟹养殖用水体泼洒型防病解毒剂,包含下列组份,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本专利技术中羟基乙酸为:0.5~5份,柠檬酸为:0.5~5份,月桂酸:0.05~2份;绿原酸为:0.5~5份;纯水为:80~95份。将上述组分按比例称重,然后逐一溶于纯水中,搅拌均匀后灌入包装桶。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利用有机多元酸及螯合剂、植物活性成分、表面活性剂等对淡水养殖虾蟹类无毒无害且易降解的多种化学物质,经合理组配,快速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污染,解除重金属离子对虾蟹的毒性;调节并稳定水体pH值,降低碱度;改变水体的表面张力,去除表面浮沫,增大气-液界面的气体交换,提高水体的溶氧水平;抑制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繁衍,减少虾蟹病害的发生,为淡水虾蟹类营造一个良好的水体环境,提高虾蟹的健康和活力;本专利技术的淡水虾蟹养殖用水体泼洒型防病解毒剂使用方便,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使用量小,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的用量仅为0.5公斤;使用后见效快且效果稳定,可促进池塘中虾蟹的生长,维持虾蟹的健康状态,提高虾蟹类的产量和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专利技术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一种淡水虾蟹养殖用水体泼洒型防病解毒剂,包含下列组份,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取羟基乙酸为4份,柠檬酸为2份,月桂酸0.5份;绿原酸为4份;纯水为89.5份。将上述组分按比例称重,然后按顺序逐一溶于纯水中,搅拌均匀后灌入包装桶,最后装箱入库。每个包装桶内防病解毒剂净含量为2Kg,包装桶容器体积为2.5升。本专利技术中各组分的作用原理如下:1、羟基乙酸:羟基乙酸又名乙醇酸、甘醇酸,分子式为C2H4O3,结构式为HOCH2COOH,为无色结晶体,熔点80℃,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和醚。羟基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粘结剂、生产降解聚合物、金属清洁剂、电镀助剂、奶制品容器清洁剂、染色助剂、水井清洁剂、石油添加剂、化妆品、感光表面防尘剂、建筑、纺织、洗涤剂、制药、农药、鞣革等领域。-->羟基乙酸70%溶液主要用作清洁剂,2%的羟基乙酸和1%的甲酸混合酸是一种效率高、成本低的清洗剂,可以用作空调、锅炉、电厂输送管道、冷凝器、热交换器等的主要清洗原料。羟基乙酸作为有机酸,对某些金属类垢物有较好的清洗功能,还可以与铁的腐蚀物发生反应,而且对设备材质腐蚀性极低。由于其不含氯离子,特别适合钢材设备清洗,而且其分解产物具有挥发性,无毒无气味,因此安全性能极佳。目前发达国家强制规定采用羟基乙酸作为电厂超临界锅炉清洗剂,可以避免二次污染,保护环境。此外,国外还大量用于冷凝器、水井、印刷电路板、乳制品设备等清洗。由羟基乙酸制备的聚羟基乙酸及羟基乙酸和乳酸的共聚物均具有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可以在体内通过降解,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因此广泛用于制备体内埋植型缓释药物系统、埋植型修复器械、生物吸收外科缝合线、人造骨胳和器官材料等,非常具有开发前景。目前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已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开发重点。由于羟基乙酸含有羟基和羧基的特殊结构,可与金属阳离子通过配位键形成亲水螯合物,因此对铁氧化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作杀菌剂,还可用在多种矿石浮选中作抑制剂。羟基乙酸是疗效较好的去除死皮和汗毛药剂,可用于合成抗皮肤衰老、美白化妆品,达到保湿、滋润肌肤、促进表皮更新的功效。羟基乙酸的分子量非常小,它可以有效地渗透皮肤毛孔,在短时间内解决皮肤老化,皱纹,黑斑,暗疮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淡水虾蟹养殖用水体泼洒型防病解毒剂,其特征是:包含下列组份,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羟基乙酸为:0.5~5份,柠檬酸为:0.5~5份,月桂酸:0.05~2份;绿原酸为:0.5~5份;纯水为:80~95份;将上述组分按比例称重,然后按顺序逐一溶于纯水中,搅拌均匀后灌入包装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淡水虾蟹养殖用水体泼洒型防病解毒剂,其特征是:包含下列组份,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数计:羟基乙酸为:0.5~5份,柠檬酸为:0.5~5份,月桂酸:0.05~2份;绿原酸为:0.5~5份;纯水为:80~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滟裘丽萍吴伟傅洪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