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1765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3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涉及电解槽极板间距测量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安装组件、基准组件和测量组件。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块;基准组件包括基板和基准块,基板的一端与安装块连接,基板的另一端与基准块连接,基准块内形成有容纳腔且基准块上形成有第一穿设通孔;测量组件包括第一测量件,第一测量件包括第一操作杆、第一齿轮和第一测量板,第一操作杆的一端延伸至容纳腔内且与第一齿轮同轴连接,第一测量板上形成有第一齿条,第一测量板上形成有刻度线。通过本申请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能够有效地保证测量准确度,同时,本申请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单人即可完成测量作业,操作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解槽极板间距测量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1、电解槽一般包括槽体和安装在槽体内的阳极板和阴极板,其种类可按电解质的不同而分为水溶液电解槽、熔融盐电解槽和非水溶液电解槽三大类。在电解槽中,阳极板和阴极板的间距是影响槽电压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极板间距的增大,槽内欧姆电压降增大,槽电压升高,尤其是在大电流工作时,欧姆电压降的幅度更大。

2、随着电解槽的持续使用,将会涉及到更换电极板(例如,电解生产金属镁时电解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阳极板氧化严重时就需要更换阳极板),在更换电极板的过程中,需要对更换后的极板间距进行测量,以便于保证更换后的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的间距尽量维持在原有间距。

3、目前,常采用卷尺等测量工具直接测量,虽然能够简单方便地实现极板间距的测量,但是,由于卷尺在测量时会卷曲或倾斜,将会导致测量准确度不高,同时,一般需要两个工作人员配合完成测量,操作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通过本申请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能够有效地保证测量准确度,同时,本申请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单人即可完成测量作业,操作更加方便。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用于电解槽内阳极板和阴极板的间距测量,包括:

3、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电解槽的边壁上;

4、基准组件,包括基板和基准块,所述基板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块连接,所述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准块连接,所述基准块内形成有容纳腔,且所述基准块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穿设通孔;

5、测量组件,包括第一测量件,所述第一测量件包括第一操作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齿轮以及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一测量板,所述第一操作杆的一端朝向所述安装块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操作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测量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条,且所述第一测量板上形成有刻度线;

6、其中,所述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包括基准状态和测量状态;在所述基准状态,所述第一测量板全部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一测量板靠近所述第一穿设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基准块的外周壁齐平;在所述测量状态,所述第一测量板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通孔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测量板伸出于所述容纳腔。

7、可选地,所述基准块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穿设通孔,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第二测量件;

8、所述第二测量件包括第二操作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齿轮以及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测量板,所述第二操作杆的一端朝向所述安装块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操作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二测量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且所述第二测量板上形成有刻度线;

9、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板和所述第二测量板沿所述第一操作杆或所述第二操作杆的轴向间隔设置。

10、可选地,所述安装块包括块本体和锁定件;

11、所述块本体形成为u形结构,所述块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块体和所述第二块体之间的第三块体,所述第一块体上开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块体方向延伸的锁定通孔,所述锁定通孔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

12、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杆和锁定板,所述锁定杆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内螺纹相互匹配的外螺纹,所述锁定板连接于所述锁定杆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块体和所述第二块体之间。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块体上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锁定通孔;所述锁定件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锁定件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锁定通孔安装。

14、可选地,所述锁定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与所述锁定杆连接,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电解槽的周壁抵顶;

15、其中,所述第二板体设置为柔性板。

16、可选地,所述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还包括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与所述安装块连接,且所述辅助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操作杆穿设的第一辅助通孔。

17、可选地,所述基准块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穿设通孔相对设置的第二穿设通孔,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第二测量件;所述第二测量件包括第二操作杆、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齿轮以及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测量板,所述第二操作杆的一端朝向所述安装块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操作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二测量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且所述第二测量板上形成有刻度线;所述第一测量板和所述第二测量板沿所述第一操作杆或所述第二操作杆的轴向间隔设置;

18、所述辅助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辅助通孔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操作杆穿设的第二辅助通孔。

19、可选地,所述安装块包括块本体和锁定件;所述块本体形成为u形结构,所述块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块体和所述第二块体之间的第三块体,所述第一块体上开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块体方向延伸的锁定通孔,所述锁定通孔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杆和锁定板,所述锁定杆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内螺纹相互匹配的外螺纹,所述锁定板连接于所述锁定杆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块体和所述第二块体之间;

20、所述辅助板还包括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第一缺口用于容纳所述第三块体。

21、可选地,所述辅助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22、有益效果:

2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一方面,本申请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可以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到电解槽的边壁上,然后通过测量组件和基准组件完成极板间距的测量工作,单人即可完成,相对于现有卷尺的测量方案来说,测量操作更加便捷。在另一方面,本申请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通过第一测量板上设置的刻度线就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读取第一测量板伸出于基准块的长度,再加上基准块本身的长度即可快速且准确地获取极板间距,能够有效地避免现有相关技术方案所存在的准确度不高的问题。

24、2、本申请的其他有益效果或优势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电解槽(100)内阳极板(103)和阴极板(102)的间距测量,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块(22)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穿设通孔(222),所述测量组件(3)还包括第二测量件(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1)包括块本体(111)和锁定件(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1111)上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锁定通孔(1114);所述锁定件(112)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锁定件(112)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锁定通孔(1114)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板(11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1122a)和第二板体(1122b),所述第一板体(1122a)远离所述第二板体(1122b)的一端与所述锁定杆(1121)连接,所述第二板体(1122b)远离所述第一板体(1122a)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电解槽(100)的周壁抵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101)还包括辅助板(4),所述辅助板(4)与所述安装块(11)连接,且所述辅助板(4)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操作杆(311)穿设的第一辅助通孔(4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块(22)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穿设通孔(221)相对设置的第二穿设通孔(222),所述测量组件(3)还包括第二测量件(32);所述第二测量件(32)包括第二操作杆(321)、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齿轮(322)以及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的第二测量板(323),所述第二操作杆(321)的一端朝向所述安装块(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操作杆(32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齿轮(322)同轴连接,所述第二测量板(323)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齿轮(322)相互啮合的第二齿条(3231),且所述第二测量板(323)上形成有刻度线(314);所述第一测量板(313)和所述第二测量板(323)沿所述第一操作杆(311)或所述第二操作杆(321)的轴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1)包括块本体(111)和锁定件(112);所述块本体(111)形成为U形结构,所述块本体(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块体(1111)和第二块体(111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块体(1111)和所述第二块体(1112)之间的第三块体(1113),所述第一块体(1111)上开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块体(1112)方向延伸的锁定通孔(1114),所述锁定通孔(1114)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锁定件(112)包括锁定杆(1121)和锁定板(1122),所述锁定杆(1121)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内螺纹相互匹配的外螺纹,所述锁定板(1122)连接于所述锁定杆(112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块体(1111)和所述第二块体(111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4)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41)和所述第二部分(42)之间的第二缺口(44),所述第一缺口(43)和所述第二缺口(44)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电解槽(100)内阳极板(103)和阴极板(102)的间距测量,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块(22)上还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穿设通孔(222),所述测量组件(3)还包括第二测量件(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11)包括块本体(111)和锁定件(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1111)上形成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锁定通孔(1114);所述锁定件(112)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锁定件(112)分别对应于两个所述锁定通孔(1114)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板(11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1122a)和第二板体(1122b),所述第一板体(1122a)远离所述第二板体(1122b)的一端与所述锁定杆(1121)连接,所述第二板体(1122b)远离所述第一板体(1122a)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电解槽(100)的周壁抵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101)还包括辅助板(4),所述辅助板(4)与所述安装块(11)连接,且所述辅助板(4)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操作杆(311)穿设的第一辅助通孔(4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解槽的极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块(22)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穿设通孔(221)相对设置的第二穿设通孔(222),所述测量组件(3)还包括第二测量件(32);所述第二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余华李桂润胡冰刘子杨鄢薇欧阳尾平李宗杰辛亮芦志刚冷鹏陈五月乐成林苟安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澳晟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