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1710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39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高速背板连接器包括组装外壳以及安装于组装外壳内的插接模块,插接模块有两个以上且层叠布置,各插接模块包括成排布置的插接接触件以及绝缘片体,插接接触件包括成对的差分接触件以及接地接触件,相邻两插接模块的差分接触件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错位,且使相邻两插接模块中一个的差分接触件的至少部分延伸段与另一个的接地接触件在层叠方向上投影重合,以通过相邻两插接模块中的一个的接地接触件对另一个的对应的差分接触件进行屏蔽。插接模块取消了屏蔽片,使得零件数量减少,组装时省去了对屏蔽片与一次注塑体的二次注塑,减少了组装工序,结构更加简单,大大降低了连接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1、在现代数据通讯传输系统中,传输速率愈来愈高,高速互联系统广泛应用于通讯网络与数据交换系统中,高速背板连接器作为数据通讯的核心桥梁,对其性能要求愈来愈高。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要求高速背板连接器具有较高传输速率,而且要求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低,以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2、现有高速背板连接器一般包括组装外壳以及安装于组装外壳内的插接模块,插接模块有两个以上且层叠布置,相邻插接模块之间主要采用屏蔽片进行屏蔽,如图1所示,插接模块包括端子、屏蔽片以及注塑件,端子冲压成型后进行一次注塑,形成一次注塑体,然后通过二次注塑将屏蔽片与一次注塑体结合在一起,形成插接模块,通过二次注塑将屏蔽片压在一次注塑体上并与接地端子的走线接触,形成信号屏蔽回流路径。

3、现有高速背板连接器在组装时,涉及端子冲压成型后的一次注塑、屏蔽片扣壳以及二次注塑,产品结构复杂、零件多、组装工序多,导致产品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以解决现有高速背板连接器成本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高速背板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高速背板连接器,包括组装外壳以及安装于组装外壳内的插接模块,插接模块有两个以上且层叠布置,各插接模块包括成排布置的插接接触件以及将插接接触件注塑为一整体的绝缘片体,插接接触件包括成对的差分接触件以及处于相邻对差分接触件之间的接地接触件,相邻两插接模块的差分接触件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错位,且使相邻两插接模块中一个的差分接触件的至少部分延伸段与另一个的接地接触件在层叠方向上投影重合,以通过相邻两插接模块中的一个的接地接触件对另一个的对应的差分接触件进行屏蔽。

4、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改进后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各插接模块取消了屏蔽片,通过对插接模块中各插接接触件的布置结构进行设计,使相邻两插接模块的差分接触件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错位,且使相邻两插接模块的其中一个的差分接触件的至少部分延伸段与另一个的接地接触件在层叠方向上投影重合,进而通过相邻两插接模块中的一个的接地接触件对另一个的对应的差分接触件进行屏蔽,降低相邻插接模块间的串扰,保证si性能。由于插接模块取消了屏蔽片,使得插接模块的零件数量减少,而且在组装时,省去了对屏蔽片与一次注塑体的二次注塑,减少了组装工序,结构更加简单,从而大大降低了连接器成本。

5、进一步地,相邻两插接模块的差分接触件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错位比为50%以上。

6、有益效果:这样能够使相邻两插接模块的差分接触件尽可能错开,减小差分接触件正对面积,尽可能的使相邻两插接模块中的一个的接地接触件对另一个的对应的差分接触件提供更多屏蔽,在保证插接模块体积较小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相邻插接模块间的信号串扰。

7、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模块的插接接触件的一端为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鱼眼端,另一端为用于与适配连接器插接的插接端,相邻两插接模块中,一个在每对差分接触件的两侧均具有所述的接地接触件,为双侧屏蔽插接模块,另一个在处于插接接触件排列方向的边缘处的两对差分接触件的其中一对的外侧设有所述的接地接触件,为单侧屏蔽插接模块,通过该两个插接模块的差分接触件的错位,使得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各对差分接触件中的一个差分接触件的插接端与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接地接触件的插接端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8、有益效果:这样能够使相邻两插接模块的各对差分接触件的插接端形成一定程度的错位,通过其中一个插接模块的接地接触件的插接端对另一个插接模块的成对差分接触件中的一个差分接触件的插接端进行屏蔽,进而使插接模块的成对差分接触件即差分信号对的插接端的三面都有接地接触件为其提供屏蔽,提高差分信号对的插接端的屏蔽效果,降低插接端处信号串扰,进一步优化si性能。

9、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模块的插接接触件为弯式接触件,弯式接触件的鱼眼端的朝向与插接端的朝向相垂直,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位于折弯最外侧的一对差分接触件的外侧设有所述的接地接触件,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各插接接触件的插接端相较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各插接接触件的插接端整体错位一个插接端的偏移量,且使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位于折弯最内侧的差分接触件的插接端与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位于折弯最内侧的接地接触件的插接端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10、有益效果:使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各插接接触件的插接端相较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各插接接触件的插接端整体向折弯内侧错位一个插接端的偏移量,这样就可以省去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折弯最内侧的一个接地接触件,整体上更加节省空间,而且越靠近折弯内侧的插接接触件的长度越短,这样能够使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位于折弯最内侧的差分接触件能够更多的与相邻的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位于折弯最内侧的接地接触件的投影重合,屏蔽效果更好。

11、进一步地,插接模块的至少部分弯式接触件在鱼眼端与插接端之间具有与鱼眼端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段、与插接端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三段、连接于第一段和第三段之间的第一转向段以及连接于第三段和插接端之间的第二转向段,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弯式接触件的第一段、第一转向段均相对于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弯式接触件的对应段向折弯外侧方向错位偏移,单向屏蔽插接模块的弯式接触件的第三段、第二转向段均相对于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弯式接触件的对应段向折弯内侧方向错位偏移。

12、有益效果:使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弯式接触件的全部延伸段的其中一部分相对于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弯式接触件的对应段向折弯内侧方向错位偏移,其余部分相对于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弯式接触件的对应段向折弯外侧方向错位偏移,能够尽可能缩小插接模块的绝缘片体的尺寸,进而缩小插接模块的体积,更加节省空间。

13、进一步地,第一转向段为倾斜的直线段,插接模块的处于折弯外侧的弯式接触件的第一段和第一转向段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三段和第一转向段之间的夹角均处于120°-150°的范围内。

14、有益效果:使弯式接触件在每个折弯位置均具有合适的折弯角度,避免折弯角度过大或过小而影响弯式接触件性能,进而影响si性能;另外,折弯角度设置在120°-150°的范围内,能够在弯式接触件的两侧留出较大空间以实现相邻插接模块的弯式接触件的错位,达到较大错位比,进一步提高si性能。

15、进一步地,插接模块中接地接触件的宽度大于差分接触件的宽度。

16、有益效果:取消屏蔽片后,相邻两插接模块中的一个的接地接触件充当屏蔽片对另一个的对应的差分接触件进行屏蔽,使插接模块中接地接触件的宽度大于差分接触件的宽度,能够使相邻两插接模块中的一个的接地接触件对另一个的对应的差分接触件提供更多屏蔽,屏蔽面积更大,优化相邻插接模块间的信号串扰。

17、进一步地,插接模块的处于绝缘片体内部的相邻两对差分接触件的间距与伸出绝缘片体外的相邻两对差分接触件的插接端的间距之比为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包括组装外壳以及安装于组装外壳内的插接模块,插接模块有两个以上且层叠布置,其特征是,各插接模块包括成排布置的插接接触件以及将插接接触件注塑为一整体的绝缘片体(305),插接接触件包括成对的差分接触件(302)以及处于相邻对差分接触件(302)之间的接地接触件(301),相邻两插接模块的差分接触件(302)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错位,且使相邻两插接模块中一个的差分接触件(302)的至少部分延伸段与另一个的接地接触件(301)在层叠方向上投影重合,以通过相邻两插接模块中的一个的接地接触件(301)对另一个的对应的差分接触件(302)进行屏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是,相邻两插接模块的差分接触件(302)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错位比为5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插接模块的插接接触件的一端为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鱼眼端(304),另一端为用于与适配连接器(5)插接的插接端(303),相邻两插接模块中,一个在每对差分接触件(302)的两侧均具有所述的接地接触件(301),为双侧屏蔽插接模块,另一个在处于插接接触件排列方向的边缘处的两对差分接触件(302)的其中一对的外侧设有所述的接地接触件(301),为单侧屏蔽插接模块,通过该两个插接模块的差分接触件(302)的错位,使得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各对差分接触件(302)中的一个差分接触件(302)的插接端(303)与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接地接触件(301)的插接端(303)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插接模块的插接接触件为弯式接触件,弯式接触件的鱼眼端(304)的朝向与插接端(303)的朝向相垂直,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位于折弯最外侧的一对差分接触件(302)的外侧设有所述的接地接触件(301),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各插接接触件的插接端(303)相较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各插接接触件的插接端(303)整体错位一个插接端(303)的偏移量,且使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位于折弯最内侧的差分接触件(302)的插接端(303)与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位于折弯最内侧的接地接触件(301)的插接端(303)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插接模块的至少部分弯式接触件在鱼眼端(304)与插接端(303)之间具有与鱼眼端(304)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段(306)、与插接端(303)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三段(308)、连接于第一段(306)和第三段(308)之间的第一转向段(307)以及连接于第三段(308)和插接端(303)之间的第二转向段(309),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弯式接触件的第一段(306)、第一转向段(307)均相对于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弯式接触件的对应段向折弯外侧方向错位偏移,单向屏蔽插接模块的弯式接触件的第三段(308)、第二转向段(309)均相对于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弯式接触件的对应段向折弯内侧方向错位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是,第一转向段(307)为倾斜的直线段,插接模块的处于折弯外侧的弯式接触件的第一段(306)和第一转向段(307)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三段(308)和第一转向段(307)之间的夹角均处于120°-150°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插接模块中接地接触件(301)的宽度大于差分接触件(302)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插接模块的处于绝缘片体内部的相邻两对差分接触件的间距与伸出绝缘片体外的相邻两对差分接触件的插接端的间距之比为0.6-1.2。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是,定义插接模块的层叠方向的两侧面分别为包胶面(315)和走线面(314),插接接触件至包胶面(315)的距离大于插接接触件至走线面(314)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插接接触件至包胶面(315)的距离与插接接触件至走线面(314)的距离之比约为1.4-1.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包括组装外壳以及安装于组装外壳内的插接模块,插接模块有两个以上且层叠布置,其特征是,各插接模块包括成排布置的插接接触件以及将插接接触件注塑为一整体的绝缘片体(305),插接接触件包括成对的差分接触件(302)以及处于相邻对差分接触件(302)之间的接地接触件(301),相邻两插接模块的差分接触件(302)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错位,且使相邻两插接模块中一个的差分接触件(302)的至少部分延伸段与另一个的接地接触件(301)在层叠方向上投影重合,以通过相邻两插接模块中的一个的接地接触件(301)对另一个的对应的差分接触件(302)进行屏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是,相邻两插接模块的差分接触件(302)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错位比为5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插接模块的插接接触件的一端为用于与印制板连接的鱼眼端(304),另一端为用于与适配连接器(5)插接的插接端(303),相邻两插接模块中,一个在每对差分接触件(302)的两侧均具有所述的接地接触件(301),为双侧屏蔽插接模块,另一个在处于插接接触件排列方向的边缘处的两对差分接触件(302)的其中一对的外侧设有所述的接地接触件(301),为单侧屏蔽插接模块,通过该两个插接模块的差分接触件(302)的错位,使得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各对差分接触件(302)中的一个差分接触件(302)的插接端(303)与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接地接触件(301)的插接端(303)在层叠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插接模块的插接接触件为弯式接触件,弯式接触件的鱼眼端(304)的朝向与插接端(303)的朝向相垂直,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位于折弯最外侧的一对差分接触件(302)的外侧设有所述的接地接触件(301),单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各插接接触件的插接端(303)相较双侧屏蔽插接模块的各插接接触件的插接端(303)整体错位一个插接端(303)的偏移量,且使单侧屏蔽插接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峰张翔杨兆振李国辉关中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