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1575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37
本技术涉及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包括搅拌箱、位于搅拌箱下方的震荡箱和菌液箱,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开有进料口,搅拌箱内设有搅碎装置,搅拌箱底部的出料口和所述震荡箱顶部的上料口通过阀门连通,震荡箱外壁设置有振动电机,震荡箱内腔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倾斜设置,筛网上侧与震荡箱形成粗料腔,所述粗料腔的前侧壁开有出口,筛网下侧与震荡箱形成细料腔,所述细料腔的左、右侧壁上设有喷洒器,细料腔的底部开有下料口,所述震荡箱通过减震弹簧安装在底架上,所述菌液箱的输出端与喷洒器输入端连通,菌液箱的输出端安装有管阀,本技术具有对结块的土壤进行异位搅碎细化并修复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土壤修复领域,涉及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1、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2、土壤经过雨水淋湿和长期曝晒或有土壤混合不易分解的污染物等,会导致土壤出现结块的现象,从而导致土壤污染丢失养分不易植作,导致土壤失去利用性,现有技术很少有可将结块的土壤细化并进行修复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结块的土壤异位搅碎细化并修复的装置。

2、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包括搅拌箱、位于搅拌箱下方的震荡箱和菌液箱,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开有进料口,搅拌箱内设有搅碎装置,搅拌箱底部的出料口和所述震荡箱顶部的上料口通过阀门连通,震荡箱外壁设置有振动电机,震荡箱内腔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倾斜设置,筛网上侧与震荡箱形成粗料腔,所述粗料腔的前侧壁开有出口,筛网下侧与震荡箱形成细料腔,所述细料腔的左、右侧壁上设有喷洒器,细料腔的底部开有下料口,所述震荡箱通过减震弹簧安装在底架上,所述菌液箱的输出端与喷洒器输入端连通,菌液箱的输出端安装有管阀。

3、本方案中搅拌箱内设有搅碎装置可将结块的土壤进行搅碎细化,通过搅拌箱出料口安装的阀门控制土壤的下落,震荡箱内部设置有倾斜的筛网,下落的土壤落入粗料腔进行筛分,震荡箱外侧的振动电机使震荡箱上下振动,从而对土壤进一步筛分细化,粗料腔的前侧壁开有出口,筛分出的杂物可从出口送出,细化后的土壤落入细料腔,细料腔的左、右侧壁安装有喷洒器,土壤从细料腔下落过程中喷洒器可将菌液喷洒到土壤上进行修复,实现了土壤的细化并修复的效果。

4、作为优化,所述搅碎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转轴和破碎叶片,所述驱动电机固接于搅拌箱侧壁,转轴位于搅拌箱内部且一端与驱动电机输出端固接,转轴外壁固接有破碎叶片,所述破碎叶片呈螺旋状结构。本优化方案通过螺旋结构的破碎叶片来输送搅拌结块土壤,使土壤搅碎更加细化。

5、作为优化,所述搅拌箱为顶部大底部小的漏斗状的结构,搅拌箱的前、后侧壁平行设置,搅拌箱左、右两侧壁相互远离倾斜设置,所述驱动电机固接于搅拌箱的前侧壁上。本优化方案中搅拌箱为漏斗状结构,便于土壤向下集中滑落挤压,从而加强对土壤的搅碎效果,前、后侧壁平行设置便于驱动电机的安装。

6、作为优化,所述震荡箱的进料端位于震荡箱顶部的后侧,震荡箱顶部螺接有防尘盖,所述筛网与震荡箱内壁螺接固定。本优化方案震荡箱的进料端在顶部后侧设置使震荡箱有最大的筛分长度,筛网与震荡箱螺接便于更换不同网孔的筛网,螺接的防尘盖可防止其他杂物灰尘落入震荡箱内且便于筛网的取出。

7、作为优化,所述喷洒器包括与震荡箱内壁固接的输送管和与输送管外壁固接且连通的多个喷头,多个所述喷头沿输送管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输送管沿细料腔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细料腔前、后两端设置。本优化方案中震荡箱左、右两侧内壁设置的喷洒器中的喷头沿细料腔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使菌液能均匀的喷洒在所有下落的土壤上,提高土壤修复效果。

8、作为优化,所述菌液箱的输出端位于菌液箱左、右侧壁的底部设置,所述菌液箱的输出端通过软管与输送管的输入端连通,菌液箱的输出端水平高度高于喷洒器的水平高度。本优化方案软管可跟随震荡箱振动,结构稳定,菌液箱的输出端水平高度高于喷洒器的水平高度,菌液可随重力自动下流不需其他加压设备。

9、作为优化,所述底架包括底框,底框下端的四角处固接有支腿,支腿固接有万向轮,底框左、右两侧壁的前后端均固接有向上的挡板,挡板向上延伸至震荡箱左、右两侧设置。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万向轮使装置可移动,挡板可阻挡震荡箱振动时左右方向的位移,提高装置稳定性。

10、作为优化,所述菌液箱底部固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与所述底框的后侧壁固接。本优化方案通过支撑架与底框固定,使装置成为整体,便于装置移动。

11、作为优化,所述细料腔的下料口底部设置有滑动底板,下料口下方设置有收料箱。本优化方案可用滑动底板将下料口封闭,收料箱对下落的土壤收集。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搅拌箱内的搅碎装置对结块土壤进行初步搅碎细化,震荡箱通过振动电机实现上下振动,振动时震荡箱内的筛网对土壤进一步筛分细化,细化后的土壤下落时,通过震荡箱内壁的喷洒器均匀的喷洒菌液到土壤上,并落入收集箱内,实现了对土壤的搅碎细化并同时修复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包括搅拌箱(1)、位于搅拌箱下方的震荡箱(2)和菌液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1)的顶部开有进料口,搅拌箱内设有搅碎装置,搅拌箱底部的出料口和所述震荡箱(2)顶部的上料口通过阀门(4)连通,震荡箱外壁设置有振动电机(19),震荡箱内腔设置有筛网(8),所述筛网倾斜设置,筛网上侧与震荡箱形成粗料腔,所述粗料腔的前侧壁开有出口,筛网下侧与震荡箱形成细料腔,所述细料腔的左、右侧壁上设有喷洒器,细料腔的底部开有下料口,所述震荡箱通过减震弹簧(17)安装在底架(15)上,所述菌液箱的输出端与喷洒器输入端连通,菌液箱的输出端安装有管阀(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碎装置包括驱动电机(5)、转轴(6)和破碎叶片(7),所述驱动电机固接于搅拌箱侧壁,转轴位于搅拌箱内部且一端与驱动电机输出端固接,转轴外壁固接有破碎叶片,所述破碎叶片呈螺旋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1)为顶部大底部小的漏斗状的结构,搅拌箱的前、后侧壁平行设置,搅拌箱左、右两侧壁相互远离倾斜设置,所述驱动电机(5)固接于搅拌箱的前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荡箱的上料口位于震荡箱顶部的后侧,震荡箱顶部螺接有防尘盖(11),所述筛网与震荡箱内壁螺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器包括与震荡箱内壁固接的输送管(9)和与输送管外壁固接且连通的多个喷头(10),多个所述喷头沿输送管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输送管沿细料腔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细料腔前、后两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箱(3)的输出端位于菌液箱左、右侧壁的底部设置,所述菌液箱的输出端通过软管(13)与输送管(9)的输入端连通,菌液箱的输出端水平高度高于喷洒器的水平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5)包括底框,底框下端的四角处固接有支腿,支腿固接有万向轮,底框左、右两侧壁的前后端均固接有向上的挡板(16),挡板向上延伸至震荡箱左、右两侧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箱底部固接有支撑架(18),支撑架与所述底框的后侧壁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料腔的下料口底部设置有滑动底板(12),下料口下方设置有收料箱(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包括搅拌箱(1)、位于搅拌箱下方的震荡箱(2)和菌液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1)的顶部开有进料口,搅拌箱内设有搅碎装置,搅拌箱底部的出料口和所述震荡箱(2)顶部的上料口通过阀门(4)连通,震荡箱外壁设置有振动电机(19),震荡箱内腔设置有筛网(8),所述筛网倾斜设置,筛网上侧与震荡箱形成粗料腔,所述粗料腔的前侧壁开有出口,筛网下侧与震荡箱形成细料腔,所述细料腔的左、右侧壁上设有喷洒器,细料腔的底部开有下料口,所述震荡箱通过减震弹簧(17)安装在底架(15)上,所述菌液箱的输出端与喷洒器输入端连通,菌液箱的输出端安装有管阀(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碎装置包括驱动电机(5)、转轴(6)和破碎叶片(7),所述驱动电机固接于搅拌箱侧壁,转轴位于搅拌箱内部且一端与驱动电机输出端固接,转轴外壁固接有破碎叶片,所述破碎叶片呈螺旋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1)为顶部大底部小的漏斗状的结构,搅拌箱的前、后侧壁平行设置,搅拌箱左、右两侧壁相互远离倾斜设置,所述驱动电机(5)固接于搅拌箱的前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异位修复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胜芳张绪志王金花李恕涵王兰君薛燕楠高远菲刘胡楠姚锦乐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