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清淤,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水下建筑物表面清淤机器人。
技术介绍
1、淤泥沉积一直是水利工程的一个棘手问题,过多的淤泥沉积不仅会影响水流的顺畅,还容易滋生有害生物和细菌,对水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淤。传统的清淤方式是将待清淤水域中的水抽干,再使用挖掘机或清淤机进行清淤工作,工作量大,成本高,效率低,需要的人力资源大,水下清淤机器人是解决淤泥沉积问题的新型手段,它可以通过自主控制、灵活机动地进行清淤,避免了传统清淤方式的不足。但是,目前水下清淤机器人的技术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设计的结构较为复杂,功能繁杂,操作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建筑物表面清淤机器人,本技术清淤效率高且清淤自动化程度高,从淤泥收集到处理的全过程都采用系统化操作,摆脱了传统的人工机械式劳动方式,完美地满足了现代化装备的要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水下建筑物表面清淤机器人,包括车架、动力系统、清淤系统
...【技术保护点】
1.水下建筑物表面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动力系统、清淤系统、行走系统、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安装在车架上,清淤系统安装在车架的前侧,行走系统安装在车架的底部,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设置在地面控制室内,动力系统分别提供动力给清淤系统和行走系统,电源系统分别提供电源给动力系统和清淤系统,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建筑物表面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车架为由方管组合焊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车架的左侧中部和右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方框支架,方框支架为由方管组合焊接而成的长方形框架,两个方框支架结构相同且左右
...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建筑物表面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动力系统、清淤系统、行走系统、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安装在车架上,清淤系统安装在车架的前侧,行走系统安装在车架的底部,电源系统和控制系统设置在地面控制室内,动力系统分别提供动力给清淤系统和行走系统,电源系统分别提供电源给动力系统和清淤系统,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建筑物表面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车架为由方管组合焊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车架的左侧中部和右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的方框支架,方框支架为由方管组合焊接而成的长方形框架,两个方框支架结构相同且左右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建筑物表面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动力系统为由电动液压泵、控制阀块、主油箱、副油箱及液压管路组装而成的小型液压站,电动液压泵、控制阀块和副油箱前后间隔固定安装在右侧的方框支架上,主油箱固定安装在左侧的方框支架上,电源系统提供电源给电动液压泵,电动液压泵通过液压管路将主油箱和副油箱内的液压油作为液压动力分别提供给清淤系统和行走系统,控制系统与控制阀块信号连接并控制清淤系统和行走系统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建筑物表面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清淤系统包括潜水泵、拢淤绞龙和两个提升油缸,潜水泵固定安装在车架内下部,拢淤绞龙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在车架的正前方,拢淤绞龙的外部设有前侧和下侧均敞口的绞龙护罩,拢淤绞龙的中心轴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绞龙护罩的左右两侧板上,绞龙护罩的左侧板左侧和右侧板右侧均固定安装有拢淤液压马达,拢淤液压马达的外部设有固定在绞龙护罩上的马达护罩,左侧的拢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峰,张太萍,金向杰,高丹,王文,王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