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技术_技高网

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0125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静态软管侧端设置连接索具;将静态软管连接至配重块后湿存;潜水员在静态软管末端进行回接索具连接和布置;在靠近静态软管末端的连接索具上设置第一浮袋;在远离静态软管末端的两个连接索具设置第二浮袋,并将配重块连接至两个连接索具之间位置;通过吊机和手拉葫芦配合将静态软管法兰组对至PLET法兰位置;进行法兰螺栓拉伸和紧固,完成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铺设前对静态软管做索具预安装,海底湿存后通过使用浮袋来调整静态软管姿态,最后对静态软管进行调整回接并测试,使流程上更为合理,实现安全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特别涉及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海洋工程技术中静态软管一般用于连接钢管与水下plet,而饱和潜水员水下静态软管回接plet在深水环境下的连接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plet是一个海底连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面临着操作复杂、风险高等困难,使得如何保证饱和潜水员在水下如何安全回接plet的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通过铺设前对静态软管做索具预安装,海底湿存后通过使用浮袋来调整静态软管姿态,最后潜水员对静态软管进行调整回接并测试,规范了施工程序,使流程上更为合理,实现安全操作。

2、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在静态软管末端拖拉头上做好配重块连接索具,并在所述静态软管侧端间隔设置三组连接索具;

4、s2、将所述静态软管通过所述配重块连接索具连接至配重块后下放至plet所在区域进行湿存;

5、s3、潜水员在所述静态软管末端进行回接索具连接和布置;

6、s4、断开所述静态软管与所述配重块的连接,并在靠近所述静态软管末端的所述连接索具上设置第一浮袋;

7、s5、在远离所述静态软管末端的两个所述连接索具设置第二浮袋,并将所述配重块连接至两个所述连接索具之间位置,将所述静态软管缓慢抬高成驼峰的形态;>

8、s6、通过吊机和手拉葫芦配合将所述静态软管法兰组对至所述plet法兰位置;

9、s7、潜水员按照设计要求来完成法兰螺栓拉伸和紧固,完成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1中,三组所述连接索具分别设置于所述静态软管距离末端2米、10米和16米处。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2中,所述静态软管放置方位通过静态软管消耗长度和偏移角度来计算得出。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6中,所述静态软管法兰与所述plet法兰组对工作包括:s61、潜水员使用工具拆除所述静态软管末端拖拉头并回收;s62、吊机下放索具至海床,潜水员连接吊机索具至所述静态软管端头索具;s63、吊机提拉所述静态软管端头牵引至所述plet法兰处,保持高度,并将所述回接索具连接至所述plet端法兰后方位置;s64、潜水员通过给所述第一浮袋充气,缓慢提拉起所述静态软管,同时收紧所述回接索具,将所述静态软管法兰牵引至所述plet法兰处。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6中,当将所述静态软管法兰牵引至所述plet法兰处后,安装所述手拉葫芦至所述静态软管末端法兰的螺栓孔,潜水员调整手拉葫芦继续进行所述静态软管法兰和所述plet的法兰组对,当所述静态软管法兰和所述plet的法兰快要重合时,插入定位钢钎,完成法兰组对。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7中,所述螺栓紧固的设计要求包括:安装螺栓拉伸器,加压至10%拉伸压力,检查拉伸头是否被激活或存在泄漏,根据拉伸程序,逐步从25%、50%、75%加压至100%拉伸压力,记录数值,完成背压测试,测试通过后饱和潜水员在静态软管与plet的对接处安装保温罩。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步骤s7中,完成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后,潜水员清理作业现场,完成后回收索具和所有现场作业工具至甲板。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本专利技术通过预估静态软管余量和偏移角度,计算得出静态软管湿存处位置。其次,使用饱和潜水员下潜至作业区域进行作业区域清理与布置。准备就绪后,作业船释放静态软管将连接配重块放置目标区域。最后,饱和潜水员来将静态软管的端头转移至plet回接处正前方并进行回接。为了解决静态软管回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在静态软管铺设时提前在立管上做好两组回接预留索具。通过使用浮袋结合驼峰索具的方式来将静态软管端头转移至plet下方回接处位置并完成组对。通过铺设前对静态软管做索具预安装,海底湿存后通过使用浮袋来调整静态软管姿态,最后潜水员对静态软管进行调整回接并测试,测试通过后饱和潜水员在静态软管与plet的对接处安装保温罩,目的是防止油气在输送过程中过早冷却,减少海底水的冷却效果,保持流体的稳定性,规范了施工程序,使流程上更为合理,实现安全操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软管与plet的潜水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态软管与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超马庆林范景涛张杨夏宝莹杨盛丁永海和奇志刘松韩宪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深圳海洋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