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体外血管化模型构建,具体涉及一种大尺寸自组装血管化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血管作为体内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为各个器官运输营养、氧气,带走代谢废物以及促进器官间交流的作用。缺乏血管是体外模型难以在药物评价过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的原因之一。所以构建合适的血管化模型一直是药物评价模型构建的研究热点。目前常见的血管化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利用工程手段构建出管腔,然后在管腔中接种内皮细胞;第二种是利用内皮细胞在成纤维细胞的帮助下在纤维蛋白中自发形成血管网络的特性,构建出自组装血管网络。自组装血管化模型因为与体内生理血管更相近,药物反应会和体内更相似,在药物评价中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自组装血管化过程非常依赖于间隙流的力学刺激和间隙流介导的物质传输。因为微流控领域的软光刻和流体控制技术可以为血管化模型带来灵活的腔室结构设计和精准控制的流体压力/流速分布。所以目前的自组装血管化模型大多依赖于微流控系统。但是基于微流控系统的血管化模型又存在诸多限制:气泡问题,难以提升通量,需要光刻和流体控制设备与相关经验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尺寸自组装血管化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环形圆柱的内径为0.5~20mm,外径为4~24mm,高度为0.5~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聚合物为PDM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用未固化的PDMS胶水将PDMS环形圆柱粘接在Transwell小室内的多孔膜上,制备得到多孔膜插件,然后70~100℃热烘1~5h后,放入孔板中,紫外灭菌。
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尺寸自组装血管化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环形圆柱的内径为0.5~20mm,外径为4~24mm,高度为0.5~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聚合物为pdm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用未固化的pdms胶水将pdms环形圆柱粘接在transwell小室内的多孔膜上,制备得到多孔膜插件,然后70~100℃热烘1~5h后,放入孔板中,紫外灭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建华,邓鹏伟,张旭,赵孟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