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余热利用储热可变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余热利用储热可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9245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能源领域,低真空运行供热改造方案和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改造方案在国内应用更加广泛,通用性强,但低真空运行供热改造方案和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在我国“碳中和”的社会背景下热电联产煤耗率依旧很高,无法符合当今社会所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余热利用储热可变系统,包括汽轮机组、吸收式热泵、尖峰加热器、油水换热器、槽式集热器、储热罐及槽式集热器,所述汽轮机组由高压缸、中压缸及低压缸组成,所述中压缸排气通过管道分别与吸收式热泵、尖峰加热器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通过管道分别与凝汽器循环水冷却水进水管、循环水冷却水回水管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余热利用储热可变系统


技术介绍

1、在国际社会当中能源使用被细分为三个转型过程,1880年作为第一次转型的完成年,此时煤炭替代薪柴,到1913年占比达70%;1960年作为第二次转型完成年;目前我国还处于第三次转型当中。

2、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作为我国能源利用重要的三大能源,备受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各大高校也在通过教学质量的提升来呼应国策,从而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三大能源理论知识。但随着全球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使用问题也逐渐暴露(1.随着能源需求的大大增加,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储量有限,能源面临匮乏危机;2.能源开采导致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如何合理高效的解决能源这一关键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人们对于能量梯级利用及余热回收越来越重视。中国作为一个煤炭大国,70%以上的发电装机容量是燃煤火电机组,消耗着全国一半左右的煤炭产量,其中热电联产作为各种热源方式中能效最高的集中供热方式,长期以来政府都非常重视它的发展。因此,近年来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其他高效热源方式为补充的基本供热格局。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0.02亿kw,破10亿kw大关,相比2015年底实现翻番,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3.5%,相比2015年底提高了10.2%。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达到3.85亿kw,2.99亿kw,2.82亿kw和3534万kw,均持续保持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火电装机容量124517万千瓦,比去年增长4.7%,其中热电联产所占部分,承担着全国80%以上的工业热负荷和民用采暖热负荷。随着社会发展与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暖的需求也有了一些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1年我国城市供热面积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2021年达到104亿m2。

3、为了使传统热电联产机组的更符合“碳中和”的社会背景,国内外学者常见的供热节能改造方案为常规大型抽凝供热机组、高背压供热机组、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与ncb机组供热系统,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两个以上缺点:1)背压式,汽轮机在提高背压的基础之上会降低机组发电功率;2)抽凝式,虽然可降冷端损失,但并未充分将其利用,同时抽汽同样会降低汽轮发电机组的发电量;3)热泵技术,与前者一样,无论是电驱动还是蒸汽驱动,均降低了汽轮发电机组的发电量。

4、如将四种方案进行对比可发现低真空运行供热改造方案和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改造方案在国内应用更加广泛,通用性强,但低真空运行供热改造方案和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在我国“碳中和”的社会背景下热电联产煤耗率依旧很高,无法符合当今社会所需。原因在于上述所说四种热电联产耦合供热系统相同性就是系统对热电联产机组依赖性仍然较强。

5、为了热电联产机组更符合“碳中和”的社会背景下,结合已有的研究与不足,本设计系统基于热泵供热系统与太阳能热电联产供热系统,建立“双碳”政策下热电联产机组高效、清洁、节能为一体的新型热供热运行模式。此系统可有效解决热泵所需高温热源抽气与气机余热浪费等问题并且通过节流阀可根据供热时期的不同给出不同供热模式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余热利用储热可变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余热利用储热可变系统,包括汽轮机组、吸收式热泵、尖峰加热器、油水换热器、槽式集热器、储热罐及槽式集热器,所述汽轮机组由高压缸、中压缸及低压缸组成,所述中压缸排气通过管道分别与吸收式热泵、尖峰加热器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通过管道分别与凝汽器循环水冷却水进水管、循环水冷却水回水管连接;

3、所述槽式集热器通过管道与储热罐连接,所述储热罐通过管道与油水换热器连接,所述油水换热器通过管道分别与高压加热器、吸收式热泵及凝汽器凝结水出水管连接。

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5、本系统通过在时控调节器和槽式集热器双调节控制理想运行下,满足在供热期下不同供热时期的使用情况,依据所设计系统方案,在结合电厂实际双机运行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得到此双调节系统,仅在供热期且白天阳光充足下使用,可相比于常规凝抽机组一年可节约标准煤1.9173万t、co24.736万t、so20.0383万t、nox13.900万t和粉尘0.192万t,并且此系统仅在供热期间使用,就可收益近达5596万元左右。

6、结合系统运行与分析结果,得出此系统可根据实际供热天气与时段进行双调节动态调控,从而打破单一系统所引起的能源浪费这一问题。合理做到一机多用的情况,适用性更符合双碳”政策下热电联产机组高效、清洁、节能、调控为一体的新型热供热、发电和储热系统这一标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余热利用储热可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组、吸收式热泵(4)、尖峰加热器(5)、油水换热器(16)、槽式集热器(17)、储热罐(20)及槽式集热器(23),所述汽轮机组由高压缸(1)、中压缸(2)及低压缸(3)组成,所述中压缸(2)排气通过管道分别与吸收式热泵(4)、尖峰加热器(5)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4)通过管道分别与凝汽器(7)循环水冷却水进水管、循环水冷却水回水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余热利用储热可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轮机组、吸收式热泵(4)、尖峰加热器(5)、油水换热器(16)、槽式集热器(17)、储热罐(20)及槽式集热器(23),所述汽轮机组由高压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卓楠王杰张斌张智羽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