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微调修色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微调修色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8874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调修色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修色配方的准确性,增强修色效果,减少打样轮次,提高生产效率。其技术方案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人工修色和数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人工调整可获得修色方向,数学方法可在实染配方基础上,将配方中染料调整程度引起的色差变化情况数字化、可视化,获得修色程度,可以实现定向、精准、微调修色,既解决了人工修色因主观性强,对小色差情况修色程度难以掌控、稳定性差的问题,保证了修色配方的稳定性和客观性,又保留了人工修色可以解决多元化问题的灵活性;通过已有实染样颜色及配方,引入修正系数,修正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进行,进一步提高修色配方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色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微调修色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逐渐提高,色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提升产品的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市场上各种五颜六色的产品,大多都是通过加入染料或颜料,依靠一定印染工艺制得,要想获得理想的目标颜色,工厂一般需要在大生产之前先打小样,从而得到对应的生产配方。

2、印染生产配方的获得方法,最早是依靠人工配色,根据打样师傅的实践经验和目测观察进行配色,后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配色也逐渐应用于印染企业中。目前大部分工厂都是两种方式结合使用,然而在打小样的过程中,一次配色就成功的情况极少,通常需要历经几轮修色才能获得满意的配方,每多1轮修色打样,就多耗费1~3小时的时间及相应人力、物力,故如何提高修色效果,减少修色轮次,是目前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据本专利技术人所知,现有的修色方法包括人工修色和计算机修色。人工修色是打样师傅结合配色原理、色差数据、目测观察及个人经验,得到人工修色配方。计算机修色是采用数学方法,依靠对标准样与实染样之间的反射率值或三刺激值差异进行修正,得到计算机修色配方。人工修色以配色原理为基础,根据色差数据进行修色,修色的方向准确;计算机修色依靠数学方法,运算效率高,客观性强,两者在实染颜色和标准颜色的色差较大的时候,都可以很快将其修到一个色差较小(de≤2)的范围内。但是,当色差较小时,配方的调整程度较小,需要较为精细化的调整,此时人工修色因主观性强,会对修色的程度难以掌控,以纺织品印染为例,虽然知道修色的方向,但配方中的染料浓度增加或减少多少,才能达到客户满意的色差标准,只能依靠个人经验,稳定性差;而计算机修色因完全不考虑配色原理,修色效果也会出现明显的波动;两种方法均会出现色差变化趋势如2→1.2→1.5→1.4→0.8的情况。

4、除此之外,在实际生产中还会出现一些多元化问题或需求,如个性化定向修色需求、目测与色差数值不符等情况。如,目前国内的客户在接收成品时,除了要求色差数值满足要求外,还需要目测观察也不能有色差,但是由于目前色差公式的缺陷,还有较少数颜色会出现色差数值已经极小了,但目测还有色差的现象,此时计算机修色因仅以数值为基础,完全依靠数学方法,灵活性较差,无法再进行有效修色,只能依靠人工修色解决。而这些多元化问题或需求,通常需要调整的程度也在很小的范围内,所以仍然会出现波动性较大,修色轮次较多的问题。

5、综上,获得一种针对较小色差的,稳定性好、客观性强、准确性高的微调修色方法,既能有效减少打样轮次,提高生产效率,又能解决灵活性的多元化问题,将有利于企业更好的适应当今“生产周期短、交货快”的发展趋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微调修色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修色配方的准确性,增强修色效果,减少打样轮次,提高生产效率。

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微调修色方法,方法包括:

4、步骤s1:获取修色所需的基础信息,包括:光源类型,基材的类型、基材的规格、标准颜色的反射率值r标,实染颜色的反射率值r实,实染颜色的染色配方a实,实染颜色与标准颜色的色差数据;

5、步骤s2:根据基材的类型和实染颜色的染色配方a实,计算得到配方a实在对应基材上呈现的理论颜色在人眼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理论反射率值r理;

6、步骤s3:根据染色配方a实在人眼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对应的实际反射率值r实和理论反射率值r理,以及基材类型对应的空白基材的反射率值r0,计算出对应的修正系数μ;

7、步骤s4:获取用户在染色配方a实的基础上,输入的染料变化信息,染料变化信息包括:染料的名称、对应的单次浓度变化值对应的累计浓度变化值yij,变化后的配方aj;

8、步骤s5:计算步骤s4中的累计浓度变化值yij的绝对值对应的颜色理论反射率值并进行校正,获得校正后的理论反射率值

9、步骤s6:计算变化后的配方aj所对应的理论反射率rj,并结合标准颜色的反射率值r标,获得变化后的配方aj对应的理论颜色与标准颜色的色差数据,并输出;

10、步骤s7:重复循环步骤s4~s6,直至满足用户需求条件后得到的最终配方及色差数据,即为修色配方及对应的色差数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调修色方法的一实施例,步骤s2中的理论反射率值r理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包括:

11、首先,采用插值法分别计算配方a实中单支染料浓度对应的理论颜色反射率值ri;

12、其次,将反射率值ri转化为对应的k/s值ki;

13、然后,计算出配方a实中所有单支染料拼混后对应理论颜色的k/s值k理;

14、最后,将k/s值k理转化为配方a实在对应基材上呈现的理论颜色在人眼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理论反射率值r理。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调修色方法的一实施例,配方a实中单支染料浓度对应的反射率值ri的插值法的计算公式为:

16、

17、其中:ai表示:配方a实中,第i支染料对应的浓度;

18、ri表示:配方a实中,第i支染料浓度为ai时的理论颜色反射率值;

19、分别表示:基础数据中,ai所处浓度区域的上、下边界浓度;

20、分别表示:基础数据中,第i支染料在浓度分别为时的颜色反射率值;

21、r0表示:第i支染料对应的基础数据中,用于制作基础色样的空白基材的反射率值。

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调修色方法的一实施例,配方a实中所有单支染料拼混后对应理论颜色的k/s值k理的计算公式为:

23、

24、其中:ki表示:配方a实中,第i支染料浓度为ai时理论颜色的k/s值;

25、k0表示:第i支染料对应的基础数据中,用于制作基础色样的空白基材的k/s值;

26、m表示:配方a实中,染料产品的个数。

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调修色方法的一实施例,在步骤s3中,修正系数μ的计算公式如下:

28、

29、其中:μ表示:反射率的修正系数;

30、r0表示:第i支染料对应的基础数据中,用于制作基础色样的空白基材的反射率值;

31、r理表示:配方a实在对应基材上呈现的理论颜色的理论反射率值r理;

32、r实表示:实染颜色的反射率值。

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微调修色方法的一实施例,在步骤s4中,

34、aj、a实、yij的关系为:其中:n表示调整次数。

3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理论反射率值R理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配方A实中单支染料浓度对应的反射率值Ri的插值法的计算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配方A实中所有单支染料拼混后对应理论颜色的K/S值K理的计算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修正系数μ的计算公式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校正后的理论反射率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的变化后的配方Aj,对应的理论反射率Rj的计算方法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的用户需求条件包括用户不再调整染料浓度或者系统获取的配方中所有染料浓度的单次变化值均为0。

10.一种微调修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理论反射率值r理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配方a实中单支染料浓度对应的反射率值ri的插值法的计算公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配方a实中所有单支染料拼混后对应理论颜色的k/s值k理的计算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调修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修正系数μ的计算公式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兵杨天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蒙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