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拾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873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拾取装置,包括:用于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光源;用于使上述激光束照射到光记录介质上的物镜;设在上述激光光源与上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上的分束器,上述分束器具有第一反射膜,该第一反射膜用于反射上述激光束,从而使上述激光束射向上述物镜,上述激光束的射向上述第一反射膜的入射偏振角被设定为:在上述激光束的入射到上述第一反射膜上的直线偏振光成分中,P偏振光成分多于S偏振光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主张基于2009年7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9-172815号的优先权,在本申请中引用其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结构如下,通过分束器(beam splitter)的反射膜,使从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束反射后,将之引向物镜而照射到光记录介质上。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把从激光光源射出的直线偏振光的激光转化为圆偏振光并照射到光记录介质上的光拾取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用激光束以光学的方式对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或CD(Compact Disc)光盘等光记录介质进行信号的刻录、播放(读取)的光拾取装置中,已知有如下装置,由一个光拾取装置来应对记录密度不同的DVD及CD。这样的能应对DVD及CD的光拾取装置具有激光光源,该激光光源可发出适合于DVD的红色波段645nm~675nm的激光束,并可发出适合于CD的红外波段765nm~805nm的激光束。该光拾取装置根据光盘来切换所使用的激光束。上述激光光源一般由激光二极管的半导体激光器构成,采用如下多元激光单元的情况增多。其中,这种多元激光单元通过由一个激光芯片构成发出各波长激光的各激光发光部,或者由不同的激光芯片构成各激光发光部并将之设置在同一个半导体基部上,进而组装到一个封装内。另外,能应对DVD及CD的光拾取装置使用在入射面上形成有带环状的衍射光栅的物镜,通过由该衍射光栅引起的适合各光盘波长的各激光束的衍射,来针对DVD及CD各光盘校正其球差,从而确保照射到各光盘上的各激光束的品质,通过一个物镜来应对DVD及CD各光盘。能应对DVD及CD的光拾取装置通过采用上述多元激光单元及一个物镜,来谋求光学路径的简化。另一方面,存在适合Blu-ray Disc(商标)(简称BD)标准的光拾取装置。该BD使用蓝紫色波段400nm~420nm的激光束。这样的能应对BD的光拾取装置中,为使BD装置能应对DVD、CD的播放(及刻录),除BD播放(及刻录)用光学系统之外还具有DVD、CD用光学系统。因此,能应对BD的光拾取装置组装有各光学系统的多个零件,所以优选使DVD、CD用光学系统简单化、紧凑化的结构。然而,在光拾取装置中,进行以下处理:把照射到光盘的信号层上的激光束转化为圆偏振光,来减轻由于光盘透明基板树脂的双折射等的不良影响,优化由光盘反射的激光束的品质。作为用于刻录、播放光盘的光拾取装置的激光光源,半导体激光器的构造所发出-->的是直线偏振光,所以为了把照射到光盘上的激光束转化为圆偏振光,光拾取装置需要能使从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束产生1/4波长的相位差的1/4波片。另外,光拾取装置可以通过1/4波片使向光盘引导从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束的正向路径和向光检测器引导由光盘反射的激光束的反向路径间的激光束的直线偏振光方向相差90度,所以能够用偏振光分束器来提高激光束的利用率,在不同的光路上配置激光光源和光检测器。在具有能应对DVD及CD的不同波长的两组激光光源、且把各激光光源射出的各激光束向共用光路引导,通过共用的物镜来应对各光盘的光拾取装置中,已知有如下结构:使在正向路径上配置于物镜跟前处的调试用反射镜具有1/4波片的功能,把应对DVD及CD的各波长的激光束转化为圆偏振光照射到光盘上。(参照日本特开2008-251112号公报)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光拾取装置,通过使调试用反射镜具有1/4波片的功能,来减少光学零件的件数,对组装工时、小型化虽然有利,但是有必要通过上述调试用反射镜,使应对DVD及CD的各波长的激光束产生1/4波长的相位差。在上述光拾取装置中,为了通过上述调试用反射镜使入射激光束产生1/4波长的相位差,使入射到上述调试用反射镜上的激光束的直线偏振光方向以相对于反射镜的倾斜方向成45度的转角的方式,即,以使该激光束的P偏振光成分等于S偏振光成分的方式,入射到上述调试用反射镜上。通过这样,上述光拾取装置通过调试用反射镜使应对DVD及CD的各波长的激光束产生所期望的1/4波长的相位差。然而,上述光拾取装置有必要使单体的调试用反射镜具有能应对DVD及CD的各波长的激光束的宽频带1/4波长相位差功能,因此难于形成同时具有上述反射镜的反射率与相位差功能的反射膜,或者需要利用不利于表面精度和成本的粘接方式而非涂覆方式在上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上设置宽频带1/4波片相位差膜。因此,可以考虑不是在上述反射镜单体上设置相位差功能,而是在不设专用相位差板的情况下,利用其他的光学构件形成相位差功能。另外,调试用反射镜被用于谋求光拾取装置的薄型化,因而根据光拾取装置的不同形成有不具有调试用反射镜的光学布局,所以人们期望不设专用的相位差板,而是在调试用反射镜之外的光学零件上形成相位差功能。在像上述反射镜那样使上述激光束全反射的情况下,可以形成当激光束的45度转角入射时,使S偏振光及P偏振光的各反射率实质上同一化的反射膜。然而,可知在具有如下反射膜的分束器等中,即,该反射膜不是全反射而是要同时考虑反射激光束与透射激光束这两方面,在想要通过该反射膜使入射激光束产生相位差时,若把激光束的直线偏振光方向设定为相对于反射面的倾斜方向成45度的转角,使激光束入射,则不能通过上述反射膜使该激光束产生所期望的相位差。即,反射膜不是全反射时,从S偏振光、P偏振光的入射角与反射率关系的物理定律得出P偏振光反射率比S偏振光反射率小,所以,在分束器上形成的反射膜的反射特性为:当激光束具有一定入射角度时,P偏振光的反射率小于S偏振光的反射率。因此有以下问题:因上述反射膜的P偏振光与S偏振光反射率不同的特性,若为了使激光束的P偏振光成分与S偏振光成分相同而让激光束以相对于反射面的倾斜方向成45度转角入射,则不能准确地使通过上述反射膜产生的相位差为1/4波长(90度),而导致被上述反射膜反射的激-->光束无法转化为圆偏振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光拾取装置包括:用于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光源;用于使上述激光束照射到光记录介质上的物镜;设在上述激光光源与上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上的分束器,该分束器具有第一反射膜,上述第一反射膜用于反射上述激光束,从而使上述激光束射向上述物镜,射向上述激光束的上述第一反射膜上的入射偏振角被设定为:在入射到上述第一反射膜上的上述激光束的直线偏振光成分中,P偏振光成分多于S偏振光成分。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可从附图及本说明书的记载中了解。附图说明为了能更加完全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优点,请结合附图参照以下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的光学系统的俯视面的光学配置图。图2是表示图1的A-A′剖面的光学配置图。图3是说明光检测器的DVD受光领域及CD受光领域的各受光部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用于对分别产生于分束器的反射膜及调试用反射镜的反射膜中的相位差进行说明的表的说明图。图5是说明调试用反射镜的反射膜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照射到光盘D上的激光束要满足必要圆偏振光椭圆率所需的条件的特性图。图7是表示分束器7的反射膜8的光谱特性的特性图。图8是说明入射到分束器7的反射膜8上的激光束的激光入射偏振角θ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可明确以下事项。本实施方式的光拾取装置具有如下结构:把激光光源射出的激光束经分束器的反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光拾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光源;用于使上述激光束照射到光记录介质上的物镜;设在上述激光光源与上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上的分束器,上述分束器具有第一反射膜,该第一反射膜用于反射上述激光束,从而使上述激光束射向上述物镜,上述激光束的射向上述第一反射膜上的入射偏振角被设定为:在上述激光束的入射到上述第一反射膜上的直线偏振光成分中,P偏振光成分多于S偏振光成分。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7-24 2009-1728151.一种光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射激光束的激光光源;用于使上述激光束照射到光记录介质上的物镜;设在上述激光光源与上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上的分束器,上述分束器具有第一反射膜,该第一反射膜用于反射上述激光束,从而使上述激光束射向上述物镜,上述激光束的射向上述第一反射膜上的入射偏振角被设定为:在上述激光束的入射到上述第一反射膜上的直线偏振光成分中,P偏振光成分多于S偏振光成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上述第一反射膜使上述激光束产生±90度±15度的相位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包括设在上述分束器与上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上的反射镜,该反射镜具有第二反射膜,该第二反射膜用于反射上述激光束,以使上述激光束射向上述物镜;上述第一反射膜与上述第二反射膜使从上述激光光源射出的上述激光束产生±90度±15度的合成相位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上述激光束的入射到上述第一反射膜中的S偏振光的反射率Rs满足Rs>50%的条件,上述激光束的入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实江泉清隆浅川千晃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