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8422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20:0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和浮框,所述浮框设置于所述池体内部,所述池体内两侧竖向设置有两组贯穿浮框以支撑浮框升降滑移的导向杆,所述浮框顶部前后侧固定有两组滑杆,所述浮框中部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清理组件,两组所述滑杆之间横向滑动设置有支撑清理组件的纵轴;所述清理组件包括顶部两侧开口的扇形的收纳框。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池体内部设置能够浮起到水面的浮框,通过在浮框内侧设置能够横向滑移的清理组件,进而利用牵引绳两端的收卷组件拉动牵引绳并带动清理组件在池体内液面高度横移,进而自动通过收纳框将水面杂质捞出分离,使用便捷,且无需人工手动打捞,提高清理速度,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


技术介绍

1、污水处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污水处理时首先需要将污水注入处理池内静置沉淀,并将液面漂浮状态的杂质分离刮除,然而由于污水处理池内的水位高度受到不同时期的注水量影响,造成其液面高度不固定,因此无法使用固定器械打捞漂浮杂质,需要人工使用抄网捞起杂质,使用繁琐,人工劳动量大,且打捞速度慢,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池,在池体内部设置能够浮起到水面的浮框,通过在浮框内侧设置能够横向滑移的清理组件,进而利用牵引绳两端的收卷组件拉动牵引绳并带动清理组件在池体内液面高度横移,进而自动通过收纳框将水面杂质捞出分离,使用便捷,且无需人工手动打捞,提高清理速度,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池体和浮框,所述浮框设置于所述池体内部,所述池体内两侧竖向设置有两组贯穿浮框以支撑浮框升降滑移的导向杆,所述浮框顶部前后侧固定有两组滑杆,所述浮框中部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清理组件,两组所述滑杆之间横向滑动设置有支撑清理组件的纵轴;

4、所述清理组件包括顶部两侧开口的扇形的收纳框,所述滑杆纵向贯穿所述收纳框顶部,所述收纳框底侧密布有漏孔,且所述收纳框内底部前后侧均横向对称设置有两组沿所述收纳框底侧弧面延伸的限位槽,且所述收纳框内部横向设置有两组贴合所述收纳框内底侧弧面的刮片,刮片上密布有筛孔,两组所述刮片相接处前后侧均固定有伸入限位槽内并与该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块。

5、采用上述一种污水处理池,在使用时,将需要静置沉淀的污水排入池体内,浮框支撑滑杆以及清理组件漂浮在液面高度位置,需要对液面浮起的杂质聚集捞出时,通过一侧收卷组件收卷拉动牵引绳,另一侧收卷组件展开牵引绳,从而利用收卷组件牵引清理组件横移,在牵引绳通过拉杆和转动套拉动牵引杆过程中,清理组件整体绕纵轴转动,以将清理组件整体牵拉到倾斜状态,收纳框靠近拉动方向的一侧向下转动并伸入水中,另一侧向上转动保持水面上方位置,此时朝下转动一侧的收纳框内部的刮片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方滑移,以扩大收纳框伸入水面一侧的过滤面积,从而在后续持续拉动过程中保持收纳框的倾斜状态,以利用收纳框内侧的漏孔以及朝下一侧的刮片上的筛孔实现水面杂质的过滤收集动作,当收纳框横向拉动完成而处于静止状态时,收纳框处于直立状态,此时收集到的垃圾聚集到收纳框内部,完成水面垃圾的收集以及分离。

6、作为优选,所述池体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浮框为泡沫板材质,且所述浮框两侧均竖向贯穿有容纳导向杆竖向贯通的导向孔。

7、作为优选,所述纵轴两端固定有两组横向延伸的滑套,所述滑杆横向贯穿所述滑套并与该滑套横向滑动配合,所述刮片远离所述限位块一侧为向下倾斜延伸的斜坡状的坡口。

8、作为优选,所述收纳框顶部开口处固定有延伸到所述纵轴上方的牵引杆,所述池体上方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牵引绳,且所述牵引绳两端均向外延伸到所述池体两侧,所述池体外两侧固定有两组分别收卷牵引绳两端的收卷组件。

9、作为优选,所述牵引杆上方的所述牵引绳底侧固定有拉杆,所述拉杆底端固定有套设到所述牵引杆外侧的转动套,该转动套与所述牵引杆间隙配合。

10、作为优选,所述收卷组件包括两组纵向固定于所述池体外侧的转动耳,两组转动耳之间纵向转动设置有收卷牵引绳端部的卷筒,所述池体外部前侧的所述转动耳上固定有驱动卷筒旋转的电动机。

11、作为优选,所述池体顶端开口两侧设置有两组支撑牵引绳移动的约束框,所述约束框为开口朝向所述池体的u形的框体,所述牵引绳贯穿所述约束框,且所述约束框内部转动设置有支撑牵引绳移动的导轮。

12、作为优选,所述池体底部设置有排废孔,该排废孔内侧设置有开关阀,所述池体为混凝土材质,且所述导向杆预埋固定于所述池体内底部。

13、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池体内部设置能够浮起到水面的浮框,通过在浮框内侧设置能够横向滑移的清理组件,进而利用牵引绳两端的收卷组件拉动牵引绳并带动清理组件在池体内液面高度横移,进而自动通过收纳框将水面杂质捞出分离,使用便捷,且无需人工手动打捞,提高清理速度,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和浮框(2),所述浮框(2)设置于所述池体(1)内部,所述池体(1)内两侧竖向设置有两组贯穿浮框(2)以支撑浮框(2)升降滑移的导向杆(3),所述浮框(2)顶部前后侧固定有两组滑杆(6),所述浮框(2)中部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清理组件(5),两组所述滑杆(6)之间横向滑动设置有支撑清理组件(5)的纵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浮框(2)为泡沫板材质,且所述浮框(2)两侧均竖向贯穿有容纳导向杆(3)竖向贯通的导向孔(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轴(4)两端固定有两组横向延伸的滑套(401),所述滑杆(6)横向贯穿所述滑套(401)并与该滑套(401)横向滑动配合,所述刮片(505)远离所述限位块(505a)一侧为向下倾斜延伸的斜坡状的坡口(5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框(501)顶部开口处固定有延伸到所述纵轴(4)上方的牵引杆(504),所述池体(1)上方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牵引绳(7),且所述牵引绳(7)两端均向外延伸到所述池体(1)两侧,所述池体(1)外两侧固定有两组分别收卷牵引绳(7)两端的收卷组件(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504)上方的所述牵引绳(7)底侧固定有拉杆(701),所述拉杆(701)底端固定有套设到所述牵引杆(504)外侧的转动套(702),该转动套(702)与所述牵引杆(504)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组件(8)包括两组纵向固定于所述池体(1)外侧的转动耳(803),两组转动耳(803)之间纵向转动设置有收卷牵引绳(7)端部的卷筒(802),所述池体(1)外部前侧的所述转动耳(803)上固定有驱动卷筒(802)旋转的电动机(8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顶端开口两侧设置有两组支撑牵引绳(7)移动的约束框(9),所述约束框(9)为开口朝向所述池体(1)的U形的框体,所述牵引绳(7)贯穿所述约束框(9),且所述约束框(9)内部转动设置有支撑牵引绳(7)移动的导轮(9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底部设置有排废孔,该排废孔内侧设置有开关阀,所述池体(1)为混凝土材质,且所述导向杆(3)预埋固定于所述池体(1)内底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和浮框(2),所述浮框(2)设置于所述池体(1)内部,所述池体(1)内两侧竖向设置有两组贯穿浮框(2)以支撑浮框(2)升降滑移的导向杆(3),所述浮框(2)顶部前后侧固定有两组滑杆(6),所述浮框(2)中部设置有纵向延伸的清理组件(5),两组所述滑杆(6)之间横向滑动设置有支撑清理组件(5)的纵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为顶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浮框(2)为泡沫板材质,且所述浮框(2)两侧均竖向贯穿有容纳导向杆(3)竖向贯通的导向孔(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纵轴(4)两端固定有两组横向延伸的滑套(401),所述滑杆(6)横向贯穿所述滑套(401)并与该滑套(401)横向滑动配合,所述刮片(505)远离所述限位块(505a)一侧为向下倾斜延伸的斜坡状的坡口(5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框(501)顶部开口处固定有延伸到所述纵轴(4)上方的牵引杆(504),所述池体(1)上方设置有横向延伸的牵引绳(7),且所述牵引绳(7)两端均向外延伸到所述池体(1)两侧,所述池体(1)外两侧固定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颖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颖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