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8094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所述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包括耗能圆环及连接机构,所述框架梁与框架柱横纵交错设置形成多个矩形腔,在其中的部分矩形腔中设置所述耗能圆环,矩形腔的四个转角处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耗能圆环相连;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斜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撑斜杆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于耗能圆环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于矩形腔的转角处。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改进了现有柱间中心支撑不能耗能的缺点,另一方面,将偏心支撑梁端耗能转变为中心支撑耗能圆环耗能,在强烈地震时,使耗能圆环产生非弹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具有很好的延性,地震破坏后维修更换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尤其涉及一种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框架支撑体系是在框架体系中的部分框架柱之间设置竖向支撑,支撑桁架的形式有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其中,中心支撑为支撑斜杆交汇于梁柱轴线的交点,具有较大刚度,但往复的水平地震时,支撑斜杆会从受压转变为受拉,对结构产生较大冲击力,使支撑斜杆及连接节点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不能消耗地震能量。

2、偏心支撑是将支撑斜杆偏离梁柱轴线安装,在支撑斜杆与框架柱之间形成一段耗能梁段。在强烈地震时,通过耗能梁段实现耗能。因耗能梁段设置在梁端,在强烈地震时,耗能即为梁端破坏。另外,因耗能梁段为承重结构,后期维护更换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即具有较大的刚度,又能消耗地震能量,有很好的延性,且便于维修更换。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包括耗能圆环及连接机构,所述框架梁与框架柱横纵交错设置形成多个矩形腔,在其中的部分矩形腔中设置所述耗能圆环,矩形腔的四个转角处通过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支撑于框架梁(4)与框架柱(3)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耗能圆环(2)及连接机构(10),所述框架梁(4)与框架柱(3)横纵交错设置形成多个矩形腔(8),在矩形腔(8)中设置所述耗能圆环(2),矩形腔(8)的四个转角处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0)与耗能圆环(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包括第一边(51)、第二边(52)和第三边(53),所述第一边(51)与第二边(5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边(53)在第一边(51)的两侧同第一边(51)和第二边(52)连接,所述第二边(52)为与耗能圆环(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支撑于框架梁(4)与框架柱(3)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耗能圆环(2)及连接机构(10),所述框架梁(4)与框架柱(3)横纵交错设置形成多个矩形腔(8),在矩形腔(8)中设置所述耗能圆环(2),矩形腔(8)的四个转角处通过所述连接机构(10)与耗能圆环(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包括第一边(51)、第二边(52)和第三边(53),所述第一边(51)与第二边(5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边(53)在第一边(51)的两侧同第一边(51)和第二边(52)连接,所述第二边(52)为与耗能圆环(2)外侧适配的弧边,所述第一边(51)置于支撑斜杆(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边(51)、第二边(52)和第三边(53)形成梯形,所述第一边(51)的长度小于第二边(52)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5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支撑斜杆(1)的宽度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能柱间中心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7)包括第四边(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