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可回收支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可回收支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808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可回收支架系统,支架主体被释放后产生自膨胀扩张动作,包括如下组成部分:拉丝,被配置于支架主体内,拉丝的两端沿支架主体径向与支架主体连接固定;回收管,回收管的管腔用于容纳收缩后的支架主体;叉体,可沿回收管的管腔行进,沿叉体行进方向,叉体前端具备至少两个叉端,相邻两叉端之间形成供拉丝通过的叉槽,叉体可绕自身轴线旋转以收卷拉丝,并带动支架主体产生收缩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幅提高了支架的回收成功率,降低了支架回收时患者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可回收支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支架是一种可植入的医疗器件,用于为循环血管或人体解剖学中的其他管腔通道提供结构支持,解决血管狭窄或者脏腔狭窄的问题。在进行支架植入时,根据狭窄部位的大小、形状、尺寸来选择合适的支架,支架在进入狭窄病变部位释放后,使原本的狭窄部位形成一个通道,恢复原本狭窄病变部位正常的生理功能。现有的支架主要有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覆膜支架。其中,目前用于脏腔狭窄病变部位中最多的是覆膜支架,覆膜支架是在普通金属裸支架的基础上加上高分子特殊膜性材料构成。

2、现有支架在植入狭窄病变部位后,易存在移位、皱缩、塌陷或破损等问题,进而导致支架的支撑力变弱,以及导致破损区出现支架内膜增殖、再狭窄或内瘘等问题,这时需要对出现问题的植入支架进行回收。现有的支架回收一般是在内窥镜的辅助下,用钩子、活检钳、异物钳等工具钩住支架强行拉出,在强行拉出的回收过程中,由于支架一般为金属丝网状,材质多为不锈钢或者合金,支架在穿过脏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脏器壁造成损伤或者出血,给患者带来不良的术中体验或者后遗症,且回收过程中不易准确找到支架的位置,回收成功率低,患者体验感不佳。而常用的覆膜支架由于外层的高分子材料可以让患者在回收支架的过程中不适感稍微减轻,但在回收过程中,外层和其里层的金属裸支架容易分离脱落,依然会给回收造成困难,因此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可回收支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大幅提高了支架的回收成功率,降低了支架回收时患者的不适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可回收支架系统,支架主体被释放后产生自膨胀扩张动作,

4、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5、拉丝,被配置于支架主体内,拉丝的两端沿支架主体径向与支架主体连接固定;

6、回收管,回收管的管腔用于容纳收缩后的支架主体;

7、叉体,可沿回收管的管腔行进,沿叉体行进方向,叉体前端具备至少两个叉端,相邻两叉端之间形成供拉丝通过的叉槽,叉体可绕自身轴线旋转以收卷拉丝,并带动支架主体产生收缩动作。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拉丝至少其中一段为激发段,激发段受激发源激发后发光,以供识别捕获。

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可回收支架系统还包括成像组件,成像组件用于对目标区域成像。

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成像组件包括成像镜头以及对称布置在成像镜头两侧并用于提高成像部位光照强度的光源,光源即为激发源。

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支架主体内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组拉丝,各拉丝受激发源激发后产生不同的色光。

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拉丝的激发段中含有发光材料,发光材料为含ce、pr、cr、nd、yb、er、nd、dy、eu、re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复合物,复合物由纺丝法、涂覆法、掺杂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制备而成,发光材料受可见光源、紫外光源、红外光源中的至少一种激发后发光。

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可回收支架系统还包括可沿回收管管腔行进的软镜,沿软镜行进方向,成像组件布置在软镜和/或回收管前端,软镜与回收管之间存在环状间隙以容纳收缩后的支架主体。

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软镜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叉体行进的工作通道。

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软镜前端开设有叉槽以使得软镜的前端作为叉体使用。

16、可回收支架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7、s1、将回收管输送至目标区域处,将叉体插入软镜内,沿回收管的管腔将软镜以及叉体送往目标区域处;

18、s2、通过成像组件的光源激发支架主体内的拉丝发光;

19、s3、在成像镜头的观察下,将叉体的叉槽对准拉丝,向前推送叉体直至拉丝位于叉槽内,旋转叉体的同时收卷拉丝,通过拉丝的牵引收缩支架主体;

20、s4、将叉体以及支架主体拉回至回收管的管腔内后,将回收管、软镜、叉体以及支架主体同步拉出。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叉体,沿回收管推进叉体直至支架主体的拉丝位于叉体的叉槽内后,旋转叉体即可通过叉体收卷拉丝,在拉丝被收卷的同时,在拉丝牵引力的作用下支架主体从扩张状态变为收缩状态,在回收至回收管内后可随回收管同步移出体外,相较于传统的硬拉取方式,不易对患者造成损伤,大幅提高了支架的回收成功率且降低了支架回收时患者的不适感。

23、2、由于支架由于长期植入患者体内,可能会被新生组织等覆盖,以致于难以寻找到拉丝所在的位置,因此将拉丝设置为在受到激发源的激发后发光,可便于寻找到拉丝的位置,方便成像组件快速回收支架;拉丝布置有多组时,在受激发后产生不同的色光,通过成像组件的成像在颜色区分下可快速判断支架主体的收缩程度,当支架主体最远端的拉丝牵引收缩支架主体完毕后,即可将支架主体拉出体外。

24、3、本专利技术通过软镜的工作通道快速推送叉体,并对叉体形成支撑,便于稳定操控叉体,通过软镜和回收管前端的两组成像组件可在从两个方向显示目标区域,从而对目标区域形成双向定位,定位更加准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回收支架系统,支架主体被释放后产生自膨胀扩张动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拉丝至少其中一段为激发段,激发段受激发源激发后发光,以供识别捕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可回收支架系统还包括成像组件,成像组件用于对目标区域成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成像组件包括成像镜头以及对称布置在成像镜头两侧并用于提高成像部位光照强度的光源,光源即为激发源。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架主体内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组拉丝,各拉丝受激发源激发后产生不同的色光。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拉丝的激发段中含有发光材料,发光材料为含Ce、Pr、Cr、Nd、Yb、Er、Nd、Dy、Eu、Re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复合物,复合物由纺丝法、涂覆法、掺杂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制备而成,发光材料受可见光源、紫外光源、红外光源中的至少一种激发后发光。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可回收支架系统还包括可沿回收管管腔行进的软镜,沿软镜行进方向,成像组件布置在软镜和/或回收管前端,软镜与回收管之间存在环状间隙以容纳收缩后的支架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软镜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供叉体行进的工作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软镜前端开设有叉槽以使得软镜的前端作为叉体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回收支架系统,支架主体被释放后产生自膨胀扩张动作,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拉丝至少其中一段为激发段,激发段受激发源激发后发光,以供识别捕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可回收支架系统还包括成像组件,成像组件用于对目标区域成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成像组件包括成像镜头以及对称布置在成像镜头两侧并用于提高成像部位光照强度的光源,光源即为激发源。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架主体内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组拉丝,各拉丝受激发源激发后产生不同的色光。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回收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拉丝的激发段中含有发光材料,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富友王庆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可映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