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丝绳检测,尤其涉及一种多绳摩擦提升钢丝绳多源协同检测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1、钢丝绳被广泛用作运输、提升及承载设备的重要部件,由于过载能力强和自重较轻等优点,发挥着人员升降、物料运输以及设备传送等作用,在煤炭、冶金、水利、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重要领域应用广泛。然而,钢丝绳作为工程中的关键构件,其工作环境通常十分恶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种摩擦、挤压以及冲击等现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钢丝绳的损伤,进而引起设备故障,甚至威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保障生产的安全性,需要对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和优化。
2、钢丝绳的损伤检测大致可分为截面损失检测、局部损伤检测和结构缺陷检测三类。钢丝绳无损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电磁检测法、视觉检测法、声发射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电涡流检测法、红外检测法和x射线检测法。但现有的无损检测技术都各自存在其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生产的高要求。摩擦式提升系统包括落地式和井塔式两种布置方式,其钢丝绳的运动方向不同,落地式的钢丝绳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90°,而井塔式的钢丝绳垂直于水平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绳摩擦提升钢丝绳多源协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平板(1),所述系统平板(1)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2),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的角度调节端上设置有工作平台(3),所述工作平台(3)上设置有用于钢丝绳穿设的检测孔(4),所述工作平台(3)上设置有平移机构(5),所述平移机构(5)的滑移驱动端上设置有对钢丝绳检测的视觉-电磁协同检测装置(6),所述视觉-电磁协同检测装置(6)的检测端分布在所述检测孔(4)的两侧,所述工作平台(3)上设置有对钢丝绳励磁的励磁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绳摩擦提升钢丝绳多源协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绳摩擦提升钢丝绳多源协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平板(1),所述系统平板(1)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2),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的角度调节端上设置有工作平台(3),所述工作平台(3)上设置有用于钢丝绳穿设的检测孔(4),所述工作平台(3)上设置有平移机构(5),所述平移机构(5)的滑移驱动端上设置有对钢丝绳检测的视觉-电磁协同检测装置(6),所述视觉-电磁协同检测装置(6)的检测端分布在所述检测孔(4)的两侧,所述工作平台(3)上设置有对钢丝绳励磁的励磁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绳摩擦提升钢丝绳多源协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包括多个旋转支撑板(21)和多个升降驱动件(22),多个所述旋转支撑板(21)并排设置在所述系统平板(1)上,所述旋转支撑板(21)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腰形孔(8),所述工作平台(3)的一侧滑移设置在所述腰形孔(8)内,多个所述升降驱动件(22)并排设置在所述系统平板(1)上,所述升降驱动件(22)的升降驱动端和所述工作平台(3)远离所述旋转支撑板(21)的一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绳摩擦提升钢丝绳多源协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5)包括两组平移组件(51),两组所述平移组件(51)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3)上,两组所述平移组件(51)分布在所述检测孔(4)的两侧,所述平移组件(51)包括第一直线传动驱动件(511)、第一直线导轨(512)和滑动支撑架(513),所述第一直线传动驱动件(511)和所述第一直线导轨(512)并排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3)上,所述第一直线传动驱动件(511)的长边和所述检测孔(4)的长边平行设置,所述滑动支撑架(513)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512)上,且所述滑动支撑架(513)和所述第一直线传动驱动件(511)的滑移驱动端连接,所述视觉-电磁协同检测装置(6)设置在所述滑动支撑架(51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绳摩擦提升钢丝绳多源协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电磁协同检测装置(6)包括两组检测机构(61)和编码定位机构(62),两组所述检测机构(61)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滑动支撑架(513)上,两组所述检测机构(61)分布在所述检测孔(4)的两侧,所述编码定位机构(62)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3)上,所述编码定位机构(62)用于确定钢丝绳的损伤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绳摩擦提升钢丝绳多源协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装置(7)包括第一励磁部(71)、第二励磁部(72)和多个第三直线传动驱动件(73),多个所述第三直线传动驱动件(73)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3)上,所述第三直线传动驱动件(73)滑移驱动端的滑移方向和所述第二直线传动驱动件(611)滑移驱动端的滑移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励磁部(71)和所述第三直线传动驱动件(73)的滑移驱动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坪,李远博,周公博,朱真才,陈文博,王锦超,李煊瀚,何贞志,唐超权,江帆,李猛钢,李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