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面源污染控制和洪峰流量调节的复合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770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面源污染控制和洪峰流量调节的复合生态系统,包括依次阶梯设置的植被缓冲带、复合生态渠、湿地系统、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靠近河流;复合生态渠包括顶部开口的长箱体,长箱体内间隔竖向设置有若干竖隔板,若干竖隔板将长箱体分隔成若干短箱体,短箱体内水平设置有支撑层,支撑层将短箱体内腔水平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内设置有过滤组件,支撑层上设置有若干滤孔,滤孔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下腔室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第二溢流孔;其解决了现有的河流岸边生态净化系统净化能力差,以及在面对暴雨时,不具备一定的洪峰拦截能力,导致河流水面迅速暴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备面源污染控制和洪峰流量调节的复合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1、河流岸边带是河流与陆地之间进行物质转换、能量传递和信息交换的重要区域。岸边带兼具截流纳污、防洪排涝、护岸及生态保护功能,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能为不同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营造良好的区域生态景观,对区域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发展有极大裨益。

2、现有的河流岸边生态净化系统采用的是纯粹的表层植物过滤方式,对面源污染物削减量有限,尤其是位于污染物多的马路和生活区的河流,河流的水体极易被污染,同时传统的净化系统在面对暴雨时,容易被冲刷损害,雨水泥浆快速进入到河里,导致河流水面迅速暴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面源污染控制和洪峰流量调节的复合生态系统,其解决了现有的河流岸边生态净化系统净化能力差,以及在面对暴雨时,不具备一定的洪峰拦截能力,导致河流水面迅速暴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等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备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面源污染控制和洪峰流量调节的复合生态系统,在河流(1)两岸均设置有,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阶梯设置的植被缓冲带(2)、复合生态渠(3)、湿地系统(4)、挺水植物区(5)和沉水植物区(6),所述沉水植物区(6)靠近所述河流(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面源污染控制和洪峰流量调节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填料(37)和本土根系发达净化植物(38),所述过滤填料(37)填充在所述上腔室(341)内,所述过滤填料(37)上种植有所述本土根系发达净化植物(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面源污染控制和洪峰流量调节的复合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面源污染控制和洪峰流量调节的复合生态系统,在河流(1)两岸均设置有,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阶梯设置的植被缓冲带(2)、复合生态渠(3)、湿地系统(4)、挺水植物区(5)和沉水植物区(6),所述沉水植物区(6)靠近所述河流(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面源污染控制和洪峰流量调节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填料(37)和本土根系发达净化植物(38),所述过滤填料(37)填充在所述上腔室(341)内,所述过滤填料(37)上种植有所述本土根系发达净化植物(3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面源污染控制和洪峰流量调节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修井(39),所述检修井(39)竖向设置,所述检修井(39)下端与所述下腔室(342)连通,所述检修井(39)上端延伸出所述过滤填料(37)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备面源污染控制和洪峰流量调节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填料(37)顶部呈u形;所述过滤填料(37)顶部的左右两端低于相邻的所述植被缓冲带(2)和湿地系统(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备面源污染控制和洪峰流量调节的复合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溢流管(310),若干所述溢流管(3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鹏朱方毅丁文静龚正崔明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