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万钧专利>正文

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7690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它包括内外依次套接的导丝、内导管、外导管,导丝的本体为一根金属材料制成的线状体,本体的表面有均匀分布且光滑的医用亲水涂层,内导管的前端设有一前小后大的空心第一锥形头,内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方便导丝穿进内导管的空心导向件,外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注射器接头件,内导管经注射器接头件穿入外导管中且内导管与注射器接头件密封配合,导丝的前端自第一锥形头中穿出,第一锥形头的材料为柔性材料。本装置具有治疗效果较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种类繁多,结构也各异,其中一种常用的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的结构为:它包括内外依次套接的导丝、内导管、外导管,导丝的本体为一根金属材料制成的线状体,本体的表面有均匀分布且光滑的医用亲水涂层,内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方便导丝穿进内导管的空心导向件,外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注射器接头件,内导管经注射器接头件穿入外导管中且内导管与注射器接头件密封配合,内导管前端为直口,外导管的前段外壁上安装双球囊。将该造影再通装置中的注射器接头件与注射器连通。手术中,通过注射器、注射器接头件,将注射器内的相应药液输送到外导管和内导管之间的腔室中,并进入患者的子宫腔内。该造影再通装置存在以下诸多缺陷:1、由于内导管前端为直口,抵住子宫角部,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内导管插入输卵管时比较困难,手术的操作时间长,易给病人的相关机体组织带来较大的创伤;2、由于外导管的前段外壁上安装双球囊,部分患者要扩宫颈后,才能把外导管插入宫腔,患者痛苦不垠,这时还要往子宫内打气以鼓起双球囊,堵住宫颈内口,进一步使得患者小肚涨痛,进而诱发输卵管痉挛,导致假阳性率增高,或无法完成子宫输卵管造影,手术的成功率较低;3、外导管和内导管之间的前端没有设置封闭件,这样,在手术中,药液易回流,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4、内导管前端和外导管的前段外壁上没有设置显影涂层,这样,在手术中,无法借助于X光,准确知道内导管和外导管的前端的具体位置,无法进行准确的定位寻找,尤其遇到宫颈畸形、子宫畸形、子宫曲度较大的患者,造影时经常无法插至子宫内,导致造影失败或假阳性率增高;5、导丝在手术中仅能起到单纯的疏通作用,治疗效果较差,另外,该导丝在一些特定的输卵管再通手术中,无法进行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6、造影和再通操作需要两人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尤其对于宫口、子宫畸形的患者),操作相对复杂、时间长,提高了工作量,大大增加病人和操作医生的放射线摄入量。7、无法做到一次性使用,易给患者带来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较佳的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它包括内外依次套接的导丝、内导管、外导管,导丝的本体为一根金属材料制成的线状体,本体的表面有均-->匀分布且光滑的医用亲水涂层,内导管的前端设有一前小后大的空心第一锥形头,内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方便导丝穿进内导管的空心导向件,外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注射器接头件,内导管经注射器接头件穿入外导管中且内导管与注射器接头件密封配合,导丝的前端自第一锥形头中穿出,第一锥形头的材料为柔性材料。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均简称为本装置。手术中,将本装置中的注射器接头件与注射器连通。第一锥形头的设置,可对内导管与输卵管的开口处进行封闭,这样,在手术中,可避免药液返流到子宫腔内,同时,也可减少在手术中给病人带来的创伤,对宫颈、子宫及输卵管开口处的机体组织损伤小,实现微创手术。因此,本装置具有治疗效果较佳的优点。据统计,采用本装置,输卵管造影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成功率能达到99%,适应症下再通成功率能达到9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外导管的前段外壁上套装一前小后大的空心第二锥形头,外导管的前段外壁上对称设有两组滑动件,每组滑动件由若干等间距间隔布置且共中心线的凸块构成,两组滑动件中凸块的数量和规格相同,且两组滑动件中的凸块分别一一对称,每组滑动件中相邻两凸块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锥形头的轴向长度,第二锥形头的内壁开有分别与两组滑动件滑动配合的两道贯通凹槽,使得第二锥形头沿外导管轴向滑动和定位,第二锥形头的材料为医用塑料。当两道贯通凹槽和两组滑动件中的凸块在位置上分别相对应时,使第二锥形头沿外导管轴向移动,让第二锥形头处于任意相邻的两凸块之间的间隙中,再旋转第二锥形头,使两道贯通凹槽和两组滑动件中的凸块在位置上分别相互错开时,让第二锥形头定位在相邻的两凸块之间的间隙中。上述结构,便于相应调整第二锥形头在外导管上的位置,以满足手术需要。手术中,可根据需要相应移动第二锥形头,对外导管的前段外壁和患者的子宫腔内壁或宫颈外口进行封闭,这样,可避免药液返流到患者的阴道内,加之内导管与注射器接头件密封配合,确保了宫腔压力,使子宫充盈,可更好地完成子宫和输卵管造影。手术中,根据宫口的大小,先把导丝探入宫腔,再分别推进内导管或外导管或移动第二锥形头,可应付各类宫颈、子宫,病人损伤小、痛苦小,大大降低因为输卵管痉挛造成的假阳性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外导管的前端管腔内插装空心的第三锥形头,内导管的前端自第三锥形头中穿出,第三锥形头的材料为柔性材料。第三锥形头的设置,可对外导管前端和内导管前部之间进行封闭,这样,在手术中,可避免药液返流到外导管和内导管之间的腔室内及阴道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锥形头和第三锥形头的外壁上均设有显影涂层。显影涂层的设置,可在手术中,借助于X光,准确得知内导管和外导管的前端在宫腔内的具体位置,可进行准确的定位寻找,完成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输卵管选择性造影;这样,使得操作步骤简单、操作时间缩短,若操作熟练,从造影到再通,3-5分钟即可完成,一人即可独立操作,有效降低了工作量,大大减少了病人和医生放射线的摄入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导丝的医用亲水涂层外还设置具有抗炎和抗粘连作用的药物涂层,药物涂层的轴向长度为导丝长度的3/4-1/3。-->手术中,导丝除起到疏通作用、对患处的粘连和狭窄起到内支撑的作用外,还可同步发挥药物涂层所具有的抗炎和抗粘连作用,在患处持续释放药物涂层中的药物,有效改善患处的治疗条件,这样,使得治疗效果更佳;另外,医用亲水涂层的亲水性还会保持不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导丝的后端同轴固设圆柱状连接头,连接头上制有外螺纹,螺母与连接头旋接,螺母与连接头的材料为医用塑料。螺母与连接头的设置,使得导丝在输卵管再通手术中,可进行固定,螺母与子宫颈外口接触,并留置导丝在输卵管内,这样,又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综上所述,采用本装置,可在子宫、输卵管造影的同时,进行输卵管阻塞的再通术,减少了多次插管所带来的手术创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完全可一人操作,成功率高,操作简便,不需要扩宫颈,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手术成本较低,能做到一次性使用,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和痛苦,并且也大大减少放射线对病人及医生的身体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3的B部局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参见图1-图4:本装置包括内外依次套接的导丝1、内导管2、外导管3。导丝1的本体1a为一根金属材料制成的线状体,本体1a的表面有均匀分布且光滑的医用亲水涂层1b。导丝1的医用亲水涂层1b外还设置具有抗炎和抗粘连作用的药物涂层(附图中均未示出该药物涂层),该药物涂层的轴向长度为导丝1长度的1/2,且该药物涂层位于导丝1的前部,该药物涂层中的药物为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导丝1的后端同轴固设圆柱状连接头1c,连接头1c上制有外螺纹,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

【技术保护点】
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包括内外依次套接的导丝、内导管、外导管,导丝的本体为一根金属材料制成的线状体,本体的表面有均匀分布且光滑的医用亲水涂层,内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方便导丝穿进内导管的空心导向件,外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注射器接头件,内导管经注射器接头件穿入外导管中且内导管与注射器接头件密封配合,其特征是:内导管的前端设有一前小后大的空心第一锥形头,导丝的前端自第一锥形头中穿出,第一锥形头的材料为柔性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包括内外依次套接的导丝、内导管、外导管,导丝的本体为一根金属材料制成的线状体,本体的表面有均匀分布且光滑的医用亲水涂层,内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方便导丝穿进内导管的空心导向件,外导管的后端连通有注射器接头件,内导管经注射器接头件穿入外导管中且内导管与注射器接头件密封配合,其特征是:内导管的前端设有一前小后大的空心第一锥形头,导丝的前端自第一锥形头中穿出,第一锥形头的材料为柔性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其特征是:外导管的前段外壁上套装一前小后大的空心第二锥形头,外导管的前段外壁上对称设有两组滑动件,每组滑动件由若干等间距间隔布置且共中心线的凸块构成,两组滑动件中凸块的数量和规格相同,且两组滑动件中的凸块分别一一对称,每组滑动件中相邻两凸块之间的间距等于第二锥形头的轴向长度,第二锥形头的内壁开有分别与两组滑动件滑动配合的两道贯通凹槽,使得第二锥形头沿外导管轴向滑动和定位,第二锥形头的材料为医用塑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卵管造影再通装置,其特征是:外导管的前端管腔内插装空心的第三锥形头,内导管的前端自第三锥形头中穿出,第三锥形头的材料为柔性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卵管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万钧
申请(专利权)人:姚万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