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7579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包括:在顶管始发井既有墙体背离顶管的一侧布置支撑槽体;在支撑槽体中布置多个用于支撑墙体的反力架;将顶管支撑在既有墙体上,运行顶管施工;在反力架和/或既有墙体上布置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反力架是否发生形变,若否,则继续顶管施工,若是,则暂停顶管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反力架的支撑能够对既有墙体和顶管结构提供足够的反向支撑力,使得顶管施工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加适用于结构复杂的井内施工,保证顶管的顺利顶进。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监测装置的布置,可以实时获取反力架的形变信息,通过形变信息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施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顶管施工通常是通过顶管始发井中实体墙对顶管及顶进设备进行支撑,为顶管提供反向支撑力,以使得顶管在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但是,此种方案只适用于支撑顶管的一侧为实体墙体的场景,即墙体背部无其他通道或者其他结构,整个墙体厚度较厚,并且墙体后面仍为实体支撑结构,这样在顶管顶进的过程中,墙体不会发生变形等问题。但是,对于墙体背部具有其他通道或者其他结构的场景,此种方案无法适用,例如墙体背部为其他换乘通道,此时通过该墙体支撑顶管即容易产生墙体形变或者损坏坍塌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包括:

3、在顶管始发井既有墙体背离顶管的一侧布置支撑槽体;

4、在支撑槽体中布置多个用于支撑墙体的反力架;

5、将顶管支撑在既有墙体上,运行顶管施工;

6、在反力架和/或既有墙体上布置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反力架是否发生形变,若否,则继续顶管施工,若是,则暂停顶管施工。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各所述反力架相互平行且间隔地布置在所述既有墙体的支撑槽体中。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反力架为直角三角架,其由第一直角支撑杆、第二直角支撑杆和倾斜杆组成;

9、所述第一直角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槽体固定连接;

10、所述第二直角支撑杆与底部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11、所述倾斜杆与所述第一直角支撑杆和所述第二直角支撑杆固定连接。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直角支撑杆的长度等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二直角支撑杆的长度。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直角支撑杆的两侧间隔布置多个连接板,各所述连接板通过膨胀螺栓与底部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监测装置布置在所述倾斜杆上,并且面向所述第一直角支撑杆和/或第二直角支撑杆布置;

15、获取监测装置采集到的数据变化,通过数据变化来判断反力架是否发生形变。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监测装置布置在所述支撑槽体中,并且面向所述第一直角支撑杆布置;

17、获取监测装置采集到的数据变化,通过数据变化来判断反力架是否发生形变。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当判定所述反力架发生形变时,判断形变是否超出阈值范围,未超出时继续顶管施工,超出时检修或者更换反力架;

19、所述判断形变是否超出阈值范围为:通过监测装置获取反力架发生形变时产生的数据变化值,判断数据变化值是否处于所述阈值范围内,未处于阈值范围内时,则判定形变超出阈值范围,处于阈值范围内时,则判定形变未超出阈值范围。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监测装置为激光传感器。

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顶管为矩形顶管。

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包括:在顶管始发井既有墙体背离顶管的一侧布置支撑槽体;在支撑槽体中布置多个用于支撑墙体的反力架;将顶管支撑在既有墙体上,运行顶管施工;在反力架和/或既有墙体上布置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反力架是否发生形变,若否,则继续顶管施工,若是,则暂停顶管施工。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既有墙体上的支撑槽体能够稳定支撑反力架,使得反力架在支撑墙体提供反力的基础上,防止反力架姿态反生偏移,保证支撑的稳定性;不仅如此,通过监测装置的设置,可以使得能够实时获取反力架的形变信息,通过形变信息可以精准得知顶管施工过程中对顶管的支撑是否稳定,支撑结构是否会发生安全隐患,保证井下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各反力架相互平行且间隔地布置在既有墙体的支撑槽体中。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多个反力架提供平衡均匀的反向支撑力,而且施工安装过程方便快捷,保证施工支撑的稳定性和便捷性。

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反力架为直角三角架,其由第一直角支撑杆、第二直角支撑杆和倾斜杆组成;第一直角支撑杆与支撑槽体固定连接;第二直角支撑杆与底部支撑结构固定连接;倾斜杆与第一直角支撑杆和第二直角支撑杆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三角形的设计提升结构稳定性,保证在提供反向支撑力时更加稳定牢靠,而且将第一直角支撑杆和第二直角支撑杆分别与墙体和底部地基结构固定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稳定性和整体强度,有效提升顶管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第一直角支撑杆的长度等于或者小于第二直角支撑杆的长度。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反力架的支撑重心更稳,使得通过第一直角支撑杆支撑提供反力时具有更稳定的支撑强度,有效减小甚至避免顶管施工过程中反力架产生姿态偏移或者形变。

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第二直角支撑杆的两侧间隔布置多个连接板,各连接板通过膨胀螺栓与底部支撑结构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二直角支撑杆的支撑更加稳定,有效增加固定连接面积和固定连接强度,提高抓地力。

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在反力架和/或既有墙体上布置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反力架是否发生形变为:将监测装置布置在倾斜杆上,并且面向第一直角支撑杆和/或第二直角支撑杆布置;获取监测装置采集到的数据变化,通过数据变化来判断反力架是否发生形变。监测装置可以为激光传感器。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激光传感器来监测第一直角支撑杆和/或第二直角支撑杆的初始位置以及发生形变产生位移后的位置变化,从而获取第一直角支撑杆和/或第二直角支撑杆的位移值,通过位移数据来判断反力架是否发生形变。

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在反力架和/或既有墙体上布置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反力架是否发生形变为:将监测装置布置在所述支撑槽体中,并且面向第一直角支撑杆布置;获取监测装置采集到的数据变化,通过数据变化来判断反力架是否发生形变。在本实施方式中,监测装置可以为激光传感器。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通过激光传感器来监测第一直角支撑杆初始位置以及发生形变产生位移后的位置变化,从而获取第一直角支撑杆位移值,通过位移数据来判断反力架是否发生形变。

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还包括:当判定反力架发生形变时,判断形变是否超出阈值范围,未超出时继续顶管施工,超出时检修或者更换反力架;判断形变是否超出阈值范围为:通过监测装置获取反力架发生形变时产生的数据变化值,判断数据变化值是否处于所述阈值范围内,未处于阈值范围内时,则判定形变超出阈值范围,处于阈值范围内时,则判定形变未超出阈值范围。监测装置可以为激光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力架相互平行且间隔地布置在所述既有墙体的支撑槽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为直角三角架,其由第一直角支撑杆、第二直角支撑杆和倾斜杆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角支撑杆的长度等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二直角支撑杆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角支撑杆的两侧间隔布置多个连接板,各所述连接板通过膨胀螺栓与底部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布置在所述倾斜杆上,并且面向所述第一直角支撑杆和/或第二直角支撑杆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布置在所述支撑槽体中,并且面向所述第一直角支撑杆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判定所述反力架发生形变时,判断形变是否超出阈值范围,未超出时继续顶管施工,超出时检修或者更换反力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为激光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为矩形顶管或者圆形顶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反力架相互平行且间隔地布置在所述既有墙体的支撑槽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为直角三角架,其由第一直角支撑杆、第二直角支撑杆和倾斜杆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角支撑杆的长度等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二直角支撑杆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顶管反力架传力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角支撑杆的两侧间隔布置多个连接板,各所述连接板通过膨胀螺栓与底部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程林王鑫平杨树民韩震郭建波郭世荣顾洋戚腾舞周长更李湘峰冯战兵黄胜宝刘博王大鹏张帅帅李璨刘健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