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氮氧化物排放量分析大气细颗粒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742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14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氮氧化物排放量分析大气细颗粒物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大气化学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电子设备从污染源监控系统中调用目标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将在单位时间段内的氮氧化物排放量输入到细颗粒物负荷量函数中,输出单位时间段内的细颗粒物负荷量,其中,细颗粒物负荷量函数是基于目标区域的目标数据集构建的;利用单位时间段内的细颗粒物负荷量和细颗粒物的环境容量,生成以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为指标的细颗粒物处理体系,其中,细颗粒物的环境容量是基于目标区域的空间网格模型,根据目标区域的细颗粒物的预设浓度达标值、初始本底浓度和物质浓度—物质总量之间的积分函数生成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大气化学和大气污染防治,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氮氧化物排放量分析大气细颗粒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改善大气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以下简称pm2.5)污染的历程中,如何突破pm2.5改善瓶颈寻求新的治理策略或依据,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至关重要。

2、在实现本公开专利技术构思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一般会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对于pm2.5的分析以及治理方法一般是通过嵌有高精度大气排放清单网格,以及涉及调用复杂大气物理化学参数的pm2.5模式分析系统实现,但该系统的高精度大气排放清单网格由于需求精度高、成本高,进而难以在多个地区展开;而且该pm2.5模式分析系统的实际应用一般还要借助于高精度的环境监测系统,但由于部分地区的环境监测系统并不完善,难以具备高精度的多方位环境监测因子,所以现有的对于pm2.5的分析以及治理方法难以覆盖多个地区,以及对于部分地区的成本较高。总体上,相关技术对于pm2.5的分析以及治理方法,存在多样性不足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难以有效的降低大气中的pm2.5。p>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氮氧化物排放量分析大气细颗粒物的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参数集包括第一目标参数子集、第二目标参数子集以及第三目标参数子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子集包括氮氧化物排放参量、第一预设时间段的羟基自由基浓度、第二预设时间段的臭氧浓度、氮氧化物与羟基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数、氮氧化物与臭氧的反应速率常数、硝酸的摩尔质量以及氮氧化物的摩尔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参数子集包括从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系统中调用的在所述细颗粒物中所述硝酸盐组分的观测数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氮氧化物排放量分析大气细颗粒物的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参数集包括第一目标参数子集、第二目标参数子集以及第三目标参数子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参数子集包括氮氧化物排放参量、第一预设时间段的羟基自由基浓度、第二预设时间段的臭氧浓度、氮氧化物与羟基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数、氮氧化物与臭氧的反应速率常数、硝酸的摩尔质量以及氮氧化物的摩尔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参数子集包括从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系统中调用的在所述细颗粒物中所述硝酸盐组分的观测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目标参数子集包括在从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控系统中调用的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目标细颗粒物浓度数据以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飞付双张成龙牟玉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