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器、机油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731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20:5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机油罐及车辆,油气分离器包括主体以及透气过滤件,主体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分离腔和第二分离腔,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发动机的曲轴腔以及机油罐的罐体,所述第二分离腔连通所述发动机的燃料腔以及机油罐的罐体;透气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一分离腔内,用于过滤含油气体;其中,含油气体于所述第一分离腔内能够沿至少两条过滤路径经过所述透气过滤件并进入至所述第二分离腔。本申请中,油气分离器能够更快的过滤含油气体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机油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在相关的
中,发动机运转时,活塞腔内的高压高温气体经活塞和缸套的间隙、活塞环开口、活塞环和气缸套的间隙会窜入到曲轴箱内,该气体中含有部分机油,排放至大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2、车辆在急加速、急减速过程中均会产生很大的加速度,造成油雾浓度高,油气分离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机油罐及车辆,其对含油气体的过滤效率更快。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包括主体以及透气过滤件,主体围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分离腔和第二分离腔,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发动机的曲轴腔以及机油罐的罐体,所述第二分离腔连通发动机的燃料腔以及机油罐的罐体;透气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一分离腔内,用于过滤含油气体;其中,含油气体于所述第一分离腔内能够沿至少两条过滤路径经过所述透气过滤件并进入至所述第二分离腔。

3、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发动机的曲轴腔内的含油气体窜气至第一分离腔内,由于含油气体于第一分离腔内能够沿至少两条过滤路径经过透气过滤件并进入至所述第二分离腔,提高了透气过滤件过滤含油气体中的效率,使车辆在各个急加、减速工况下均能正常通过分离结构,提高油气分离效率。透气过滤件过滤的机油由第一分离腔流入至机油罐的罐体内,含油气体进入第二分离腔后,经过透气过滤件过滤的含油气体中的机油在第二分离腔的表面进一步液化并流入至机油罐的罐体内,过滤后的含油气体由第二分离腔进入至发动机的燃料腔参与发动机内燃料的燃烧,并不排入至空气中,即该油气分离器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的取气口,所述取气口用于连通发动机的曲轴腔,且所述主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和所述第二分离腔的至少一组连通口,所述取气口至至少一组所述连通口之间具有至少两条过滤路径。

5、基于上述实施例,发动机的曲轴腔内的含油气体经由取气口进入至第一分离腔内,由于取气口至连通口之间具有至少两条过滤路径以实现含油气体沿至少两条过滤路径经过透气过滤件。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口的数量为一组,所述第一分离腔配置为环形空腔结构且围绕于所述第二分离腔的周侧,所述取气口和一组所述连通口沿所述第一分离腔的周向间隔分布以形成两个所述过滤路径。

7、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分离腔围绕于第二分离腔的周侧,即透气过滤件围绕于第二分离腔的周侧,含油气体经由取气口进入至第一分离腔后,自取气口开始同时分为两路并分别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在第一分离腔内进行流动,且两路含油气体在流动至连通口后经由连通口进入至第二分离腔内。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口的数量为多组,所述第二分离腔配置为环形空腔结构且围绕于所述第一分离腔的周侧,多个所述连通口沿所述第二分离腔的周向间隔分布以形成多个所述过滤路径。

9、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二分离腔围绕于第一分离腔的周侧,即第二分离件围绕于第一分离腔的周侧,含油气体经由取气口进入至第一分离腔后,自取气口开始分为多路并沿第一分离腔的多个径向流动至至少两组连通口,并经由至少两组连通口进入第二分离腔内。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口配置为加速口,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液化件,至少一个液化件设于所述第二分离腔内且与所述第二分离腔的腔壁固定连接,一个所述液化件沿所述第一分离腔的径向正对对应所述连通口设置。

11、基于上述实施例,含油气体在经过加速孔时被加速并进入至第二分离腔内,被加速的含油气体在进入第二分离腔内后冲击对应的液化件,含油气体中的机油将在液化件上液化并在重力作用下进入至机油罐的罐体内,如此,液化件可加快含油气体在第二分离腔内液化的效率。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的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一分离腔经由所述第一回油孔连通机油罐的罐体。

13、基于上述实施例,透气过滤件过滤的机油可经由第一回油孔流动至机油罐的罐体内。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的压力平衡口,压力平衡口连通发动机的燃料腔。

15、基于上述实施例,进入第一分离腔内的含油气体过多时,含油气体可经由压力平衡口流出第一分离腔并直接进入至发动机的燃料腔参与发动机内燃料的燃烧。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分离腔的排气口以及第二回油孔,所述第二分离腔经由所述排气口连通发动机的燃料腔,所述第二分离腔经由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机油罐的罐体。

17、基于上述实施例,经过透气过滤件过滤以及液化件液化的含油气体经由排气口流动至发动的燃料腔,液化件液化的机油经由第二回油孔进入至机油罐的罐体内。

1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油罐,包括罐体以及如上所述的油气分离器,罐体具有用于盛装机油的容纳腔;油气分离器与所述罐体连接且盖合所述罐体,所述第一分离腔和所述第二分离腔均连通所述容纳腔。

19、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机油罐,由于具有上述油气分离器,该机油罐可更快速的对含油气体进行过滤,且将油气分离器作为罐体的盖体盖合罐体的容纳腔,即将油气分离器集成至机油罐,提高了该机油罐的集成度。

20、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发动机以及如上所述的机油罐;发动机,具有燃料腔和曲轴腔。

21、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辆,由于具有上述机油罐,机油罐具有上述油气分离器,该车辆具有更好的油气分离效果,使得该车辆更为环保。

22、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机油罐以及车辆,发动机的曲轴腔内的含油气体窜气至第一分离腔内,由于含油气体于第一分离腔内能够沿至少两条过滤路径经过透气过滤件并进入至所述第二分离腔,提高了透气过滤件过滤含油气体中的效率,使车辆在各个急加、减速工况下均能正常通过分离结构,提高油气分离效率。透气过滤件过滤的机油由第一分离腔流入至机油罐的罐体内,含油气体进入第二分离腔后,经过透气过滤件过滤的含油气体中的机油在第二分离腔的表面进一步液化并流入至机油罐的罐体内,过滤后的含油气体由第二分离腔进入至发动机的燃料腔参与发动机内燃料的燃烧,并不排入至空气中,即该油气分离器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的取气口,所述取气口用于连通发动机的曲轴腔,且所述主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和所述第二分离腔的至少一组连通口,所述取气口至至少一组所述连通口之间具有至少两条过滤路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的数量为一组,所述第一分离腔配置为环形空腔结构且围绕于所述第二分离腔的周侧,所述取气口和一组所述连通口沿所述第一分离腔的周向间隔分布以形成两条述过滤路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的数量为多组,所述第二分离腔配置为环形空腔结构且围绕于所述第一分离腔的周侧,多个所述连通口沿所述第二分离腔的周向间隔分布以形成多条所述过滤路径。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配置为加速口,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的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一分离腔经由所述第一回油孔连通机油罐的罐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的压力平衡口,所述压力平衡口连通发动机的燃料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分离腔的排气口以及第二回油孔,所述第二分离腔经由所述排气口连通发动机的燃料腔,所述第二分离腔经由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机油罐的罐体。

9.一种机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的取气口,所述取气口用于连通发动机的曲轴腔,且所述主体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分离腔和所述第二分离腔的至少一组连通口,所述取气口至至少一组所述连通口之间具有至少两条过滤路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的数量为一组,所述第一分离腔配置为环形空腔结构且围绕于所述第二分离腔的周侧,所述取气口和一组所述连通口沿所述第一分离腔的周向间隔分布以形成两条述过滤路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的数量为多组,所述第二分离腔配置为环形空腔结构且围绕于所述第一分离腔的周侧,多个所述连通口沿所述第二分离腔的周向间隔分布以形成多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丰王正庭刘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