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减少水阻的游泳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7106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减少水阻的游泳镜,其包括两镜框、两镜片、一鼻架及一束带。所述镜框具有一框体及由该框体的后框缘向后倾斜延伸形成的一眼罩,所述镜片固定在所述框体上,当所述眼罩受到向前的作用力时,所述眼罩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上部的前表面相接触,且所述眼罩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上部的前表面呈倾斜连接状。所述鼻架与所述两镜片相连并位于所述两镜片之间,所述束带与所述镜片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眼罩与所述框体结构的配合,因而当流水流至所述框体上部时,通过所述眼罩上部前表面的引流作用,直接将流水引至眼睑上部,从而可减少水阻,进而可在竞技场合占较大优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游泳镜,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减少水阻的游泳镜
技术介绍
为了使游泳镜与使用者的面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水渗入眼睛,现有的游泳镜后部通常设置有一对眼罩。例如,专利申请号为02242480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游泳镜,其包括泳镜包括一主体、一对外框、一对镜罩及一对眼罩,所述主体包括彼此相连的两镜框部。所述外框设置于相应的各该镜框部外围。所述镜罩设置于相应的各该镜框部内,且各该镜罩背侧形成有一圈外凸边,于该外凸边的内圈处则设置有一圈凸缘。所述眼罩设置于各该相应镜罩的外凸边背侧,且各该眼罩的内缘并受该凸缘的挡止。所述的一对外框、一对镜罩与所述主体的一对镜框部之间均设置有可彼此卡扣的扣合结构,从而连成一体。然而,在使用时当流水流至所述外框上部时,所述流水沿着外框上部上表面流动,然后冲入所述眼罩与所述外框围成的沟槽内,最后再将流水引至眼睑上部,因而水的阻力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减少水阻的游泳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减少水阻的游泳镜,其包括两镜框、两镜片、一鼻架及一束带。所述镜框具有一框体及由该框体的后框缘向后倾斜延伸形成的一眼罩,所述镜片固定在所述框体上,当所述眼罩受到向前的作用力时,所述眼罩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上部的前表面相接触,且所述眼罩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上部的前表面呈倾斜连接状。所述鼻架与所述两镜片相连并位于所述两镜片之间,所述束带与所述镜片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框体具有一框体本体、一上包覆条及一下包覆条,所述框体本体围成有一框口,述框体本体后框缘向后倾斜延伸形成有一所述眼罩;所述框体本体后框缘的上部先向前上方倾斜延伸再向下倾斜延伸形成有一所述上包覆条及位于所述上包覆条上表面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所述框体本体后框缘的下部先向前上方倾斜延伸再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有一下包覆条;所述框体本体、上包覆条及下包覆条围成有一收容空间,所述镜片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当所述眼罩受到向前的作用力时,所述眼罩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上包覆条的第一表面相接触,且所述眼罩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上包覆条的第一表面呈倾斜连接状。进一步地,所述镜片具有一镜片本体、一包覆框、一连接耳及一连接座,所述镜片本体与所述框口相对应并位于所述框口的前方,所述镜片本体后表面向后延伸形成一所述包覆框,所述包覆框包覆在所述框体本体上并包围所述框口,所述镜片本体的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有一所述连接耳,所述镜片本体的另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有一所述连接座,所述连接耳与所述鼻架相连,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束带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耳具有一延伸部及由该延伸部一端内表面向内延伸而成的一扣接勾,所述鼻架的两端均设置有一扣接孔,所述扣接勾穿过所述扣接孔并扣接在所述鼻架的后表面。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的远离所述镜片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一穿孔,所述束带穿过所述穿孔并与所述连接座相连。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所述眼罩与所述框体结构的配合,当所述镜框盖合在人眼部时,则所述眼罩受到向前的作用力,因而所述眼罩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上部的前表面相接触,且所述眼罩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上部的前表面呈倾斜连接状,从而当流水流至所述框体上部时,通过所述眼罩上部前表面的引流作用,直接将流水引至眼睑上部,进而可减少水阻,进而可在竞技场合占较大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为图1所示本技术的镜框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可减少水阻的游泳镜包括两镜框1、两镜片2、一鼻架3及一束带(图中未示)。所述镜框1具有一框体11及由该框体11的后框缘向后倾斜延伸形成的一眼罩12。所述框体11具有一框体本体111、一上包覆条112及一下包覆条113。所述框体本体111围成有一框口114,述框体本体111后框缘向后倾斜延伸形成有一所述眼罩12。所述框体本体111后框缘的上部先向前上方倾斜延伸再向下倾斜延伸形成有一所述上包覆条112及位于所述上包覆条112上表面的一第一表面115及一第二表面116。所述框体本体111后框缘的下部先向前上方倾斜延伸再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有一所述下包覆条113。所述框体本体111、上包覆条112及下包覆条113围成有一收容空间117。所述镜片2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117内,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将所述镜片2与所述镜框1配合,从而使所述镜片2固定在所述框体11上。当所述镜框1盖合在人眼部时,则所述眼罩12受到向前的作用力,从而所述眼罩12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上包覆条112的第一表面115相接触,且所述眼罩12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上包覆条112的第一表面115呈倾斜连接状。即当所述镜框1盖合在人眼部时,所述眼罩12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11上部的前表面相接触,且所述眼罩12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11上部的前表面呈倾斜连接状。所述镜片2具有一镜片本体21、一包覆框22、一连接耳23及一连接座24。所述镜片本体21与所述框口114相对应并位于所述框口114的前方,所述镜片本体21后表面向后延伸形成一所述包覆框22,所述包覆框22包覆在所述框体本体111上并包围所述框口114,从而可可靠密封所述框体本体111与所述镜片本体21之间的缝隙。所述镜片本体-->21的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有一所述连接耳23,所述镜片本体21的另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有一所述连接座24。所述连接耳23具有一延伸部231及由该延伸部231一端内表面向内延伸而成的一扣接勾232。所述连接座24的远离所述镜片本体21的一端设置有一穿孔241,所述束带穿过所述穿孔241并与所述连接座24相连。所述鼻架3位于所述两镜片2之间,其两端均设置有一扣接孔31,所述扣接勾232穿过所述扣接孔31并扣接在所述鼻架3的后表面,从而实现鼻架3与所述镜片2之间的可靠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所述眼罩12与所述框体11结构的配合,当所述镜框1盖合在人眼部时,则所述眼罩12受到向前的作用力,所述眼罩12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11上部的前表面相接触,且所述眼罩12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11上部的前表面呈倾斜连接状,因而当流水流至所述框体11上部时,通过所述眼罩12上部前表面的引流作用,直接将流水引至眼睑上部,从而可减少水阻,进而可在竞技场合占较大优势。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减少水阻的游泳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减少水阻的游泳镜,其包括两镜框(1)、两镜片(2)、一鼻架(3)及一束带,所述鼻架(3)与所述两镜片(2)相连并位于所述两镜片(2)之间,所述束带与所述镜片(2)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1)具有一框体(11)及由该框体(11)的后框缘向后倾斜延伸形成的一眼罩(12),所述镜片(2)固定在所述框体(11)上,当所述眼罩(12)受到向前的作用力时,所述眼罩(12)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11)上部的前表面相接触,且所述眼罩(12)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11)上部的前表面呈倾斜连接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减少水阻的游泳镜,其包括两镜框(1)、两镜片(2)、一鼻架(3)及一束带,所述鼻架(3)与所述两镜片(2)相连并位于所述两镜片(2)之间,所述束带与所述镜片(2)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镜框(1)具有一框体(11)及由该框体(11)的后框缘向后倾斜延伸形成的一眼罩(12),所述镜片(2)固定在所述框体(11)上,当所述眼罩(12)受到向前的作用力时,所述眼罩(12)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11)上部的前表面相接触,且所述眼罩(12)上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框体(11)上部的前表面呈倾斜连接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少水阻的游泳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1)具有一框体本体(111)、一上包覆条(112)及一下包覆条(113),所述框体本体(111)围成有一框口(114),述框体本体(111)后框缘向后倾斜延伸形成有一所述眼罩(12);所述框体本体(111)后框缘的上部先向前上方倾斜延伸再向下倾斜延伸形成有一所述上包覆条(112)及位于所述上包覆条(112)上表面的一第一表面(115)及一第二表面(116);所述框体本体(111)后框缘的下部先向前上方倾斜延伸再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有一下包覆条(113);所述框体本体(111)、上包覆条(112)及下包覆条(113)围成有一收容空间(117),所述镜片(2)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117)内;当所述眼罩(12)受到向前的作用力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冠道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