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护作业车的涵道喷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663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20:5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植护作业车的涵道喷洒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设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根据树形和地形结构来调节喷洒角度,同时液滴低落严重,浪费较大,喷射面窄,且喷洒出的液滴雾化效果差的技术问题。其包括扇形外部支撑框架以及多个喷洒风筒,外部支撑框架上设有多个与喷洒风筒相匹配的安装位框架,多组喷洒风筒沿外部支撑框架的扇形框架呈多角度分布设置,扇形支撑板主体由前后两个扇形外板以及与二者之间固定连接的安装位框架构成,喷洒风筒包括与安装位框架相匹配的长筒,长筒的上端安装有喷洒出口风罩,喷洒风筒内部安装有涵道喷洒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植保设备,具体为一种植护作业车的涵道喷洒装置


技术介绍

1、无人植护作业车,近年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植户作业车的喷洒装置可以大规模的对作物喷洒农药,喷洒速度快,相对于人工喷洒农药,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2、与此同时,现有的喷洒装置虽然可实现喷洒作用目的,但由于该喷洒装置结构设计存在喷射范围小,需要根据树形和地形结构来调节喷洒角度,同时喷洒装置由于电机转速低风量小,风筒设计的机械缺陷等问题,会导致液滴低落严重,浪费较大,喷射面窄,效率较慢,且喷洒出的液滴雾化效果差,对枝叶繁密的植被的喷洒效果不均匀,更容易受到风的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巧妙,通过将多组喷洒风筒沿外部支撑框架的扇形框架呈多角度分布设置,不需要根据树形和地形结构来调节喷洒角度,实现超广角喷洒,并节水节能高效率作业,同时风筒内的喷头设计搭配风筒内特殊的涵道设计,可以实现将液滴进行加速,吹散,使得雾化效果更好的植护作业车的涵道喷洒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护作业车的涵道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形外部支撑框架(2)以及多个喷洒风筒(1),所述外部支撑框架(2)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喷洒风筒(1)相匹配的安装位框架,多组所述喷洒风筒(1)沿所述外部支撑框架(2)的扇形框架呈多角度分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护作业车的涵道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支撑框架(2)的扇形角度为180°,所述扇形支撑板主体的前后两个扇形外板(201)均由6块角度为30°的扇形小板首尾依次固定连接而成,前后每组所述扇形小板之间通过所述安装位框架安装有一个所述喷洒风筒(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护作业车的涵道喷洒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护作业车的涵道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扇形外部支撑框架(2)以及多个喷洒风筒(1),所述外部支撑框架(2)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喷洒风筒(1)相匹配的安装位框架,多组所述喷洒风筒(1)沿所述外部支撑框架(2)的扇形框架呈多角度分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护作业车的涵道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支撑框架(2)的扇形角度为180°,所述扇形支撑板主体的前后两个扇形外板(201)均由6块角度为30°的扇形小板首尾依次固定连接而成,前后每组所述扇形小板之间通过所述安装位框架安装有一个所述喷洒风筒(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护作业车的涵道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框架包括一组中间设有连接通孔的上下平行固定套环支架(203),所述平行固定套环支架(203)的前后两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扇形外板(2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长筒(102)外侧壁上端和下端可卡接固定于一组所述平行固定套环支架(20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护作业车的涵道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横向支撑底框包括两根前后平行设置的横杆(204)和固设于二者之间的固定底板(20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护作业车的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夏震洋姜萌唐家乐高骏杰刘丹阳苗生博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