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653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20:5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编织带,涉及纺织品,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承重带,所述承重带上固定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叠合带,所述叠合带上设有间隔设置且与承重带固定的连接部,所述承重带、叠合带以及两个连接部之间形成穿孔。本技术在编织带交叉吊装重物时,通过将编织带穿过与其交叉的编织带上的穿孔,从而通过穿孔限制编织带移动,能连接多个交叉的编织带,起到加固的作用,使得吊装重物更稳,承重带和叠合带均采用聚酰胺合成纤维编织而成,聚酰胺合成纤维具有强度优良的特点,且耐磨性是所有纺织纤维中极其优秀的,还具有质量轻的特点,从而能使得承重带和叠合带具有强度高、耐磨的特点,进而能提高编织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编织带


技术介绍

1、编织带就是纱线编织形成的带子,其中,纱线采用高强力聚酯长丝时,就能做出可用于吊装重物的编织带。

2、公开号为cn203392723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吊装带,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由平板形织带缝合而成的承重带,所述承重带的两端设有由织带围成的吊环,所述承重带上连接有记载承重带使用时各种信息的标签,所述标签的外表面套接有塑料膜。

3、当需要吊装的重物较小时,往往会选择两个及以上的编织带交叉吊装重物,从多个方向固定重物,但是这种方式由于缺乏编织带之间的连接结构,导致会存在交叉的编织带打滑分离后,重物掉落的情况。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带。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编织带,包括承重带,所述承重带上固定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叠合带,所述叠合带上设有间隔设置且与承重带固定的连接部,所述承重带、叠合带以及两个连接部之间形成穿孔。

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缝合连接在承重带上。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叠合带的两端铆接在承重带上。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为15毫米、30毫米、50毫米、60毫米、75毫米、90毫米、100毫米、120毫米、150毫米、180毫米、240毫米、300毫米中任意一种。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叠合带具有弹性。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和承重带外套设有挤压连接部和承重带的保护套。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套为首尾通过魔术贴固定的弹力带,且所述弹力带套在连接部和承重带外时处于拉伸状态。

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重带采用聚酰胺合成纤维编织而成。

1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编织带交叉吊装重物时,通过将编织带穿过与其交叉的编织带上的穿孔,从而通过穿孔限制编织带移动,能连接多个交叉的编织带,起到加固的作用,使得吊装重物更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织带,包括承重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带(1)上固定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叠合带(2),所述叠合带(2)上设有间隔设置且与承重带(1)固定的连接部(3),所述承重带(1)、叠合带(2)以及两个连接部(3)之间形成穿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缝合连接在承重带(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带(2)的两端铆接在承重带(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部(3)之间的距离为15毫米、30毫米、50毫米、60毫米、75毫米、90毫米、100毫米、120毫米、150毫米、180毫米、240毫米、300毫米中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带(2)具有弹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和承重带(1)外套设有挤压连接部(3)和承重带(1)的保护套(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5)为首尾通过魔术贴(7)固定的弹力带(6),且所述弹力带(6)套在连接部(3)和承重带(1)外时处于拉伸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带(1)采用聚酰胺合成纤维编织而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带,包括承重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带(1)上固定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叠合带(2),所述叠合带(2)上设有间隔设置且与承重带(1)固定的连接部(3),所述承重带(1)、叠合带(2)以及两个连接部(3)之间形成穿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缝合连接在承重带(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带(2)的两端铆接在承重带(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部(3)之间的距离为15毫米、30毫米、50毫米、60毫米、75毫米、90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孔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京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