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和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和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640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和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包括集线器主机和分接器;分接器的一端通过线缆与主变的多个测试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总线与集线器主机的主变端接口模块连接,集线器主机的仪器端接口模块与测试仪连接解决了现有的传统人力改变接线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接器智能切换接线方式,提高人机工效,且测试仪与主变的分接器采用总线连接,减少连接电缆数量,提高测试准确性,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变试验,尤其涉及一种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高压试验工作中,主变试验作业项目多、接线复杂、工作时间久,是目前最重要的一项试验工作。以220kv主变为例,常规试验项目包括变高、变中、变低三侧绕组绝缘电阻、直流电阻测试,高压侧、中压侧套管介损测试,套管末屏、铁芯、夹件绝缘电阻,需要接线点包括套管头11处、末屏8处、铁芯及夹件2处,共计21处。在作业过程中,各项试验接线方式各有不同,需要在三相短接悬空、三相短接接地、三相不短接悬空、各相独立连接等若干种接线状态中来回改变。

2、然而,现有的技术均采用传统的人力方式改变接线,需要作业人员多次攀爬上下高压套管,考虑到主变套管位置较高,离地平面一般在6米高以上,尤其是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人员疲劳带来的作业风险明显提高,因此,按照传统人力改变接线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和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的传统人力改变接线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所述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包括集线器主机和分接器;

3、所述分接器的一端通过线缆与主变的多个测试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总线与所述集线器主机的主变端接口模块连接;

4、所述集线器主机的仪器端接口模块与测试仪连接。

5、可选地,所述集线器主机包括主控制单元、仪器端接口模块和主变端接口模块;

6、所述仪器端接口模块和主变端接口模块均与所述主控制单元连接;

7、所述仪器端接口模块与所述测试仪连接;

8、所述主变端接口模块通过总线与所述分接器连接。

9、可选地,所述集线器主机还包括人机对话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信号指示模块;

10、所述人机对话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和所述信号指示模块均与所述主控制单元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分接器包括高压分接器、未屏分接器和直阻分接器;

12、所述高压分接器通过高压连接总线与所述主变端接口模块的高电压输出端子连接;

13、所述未屏分接器通过未屏连接总线与所述主变端接口模块的未屏连接端子连接;

14、所述直阻分接器通过直阻连接总线与所述主变端接口模块的直阻测试连接端子连接。

15、可选地,所述高压分接器包括第一mcu最小系统、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一锂电池、第一电池充放电模块和高压切换继电器阵列;

16、所述第一锂电池通过所述第一电池充放电模块与所述第一mcu最小系统连接;

17、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所述高压切换继电器阵列均与所述第一mcu最小系统连接;

18、所述高压切换继电器阵列一端与所述高压连接总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主变的高压绕组、中压绕组和低压绕组连接。

19、可选地,所述未屏分接器包括第二mcu最小系统、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二锂电池、第二电池充放电模块和未屏切换继电器阵列;

20、所述第二锂电池通过所述第二电池充放电模块与所述第二mcu最小系统连接;

21、所述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和所述未屏切换继电器阵列均与所述第二mcu最小系统连接;

22、所述未屏切换继电器阵列一端与所述未屏连接总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主变的高压侧未屏和中压侧未屏连接。

23、可选地,所述直阻分接器包括第三mcu最小系统、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三锂电池、第三电池充放电模块和直阻切换继电器阵列;

24、所述第三锂电池通过所述第三电池充放电模块与所述第三mcu最小系统连接;

25、所述第三无线通讯模块和所述直阻切换继电器阵列均与所述第三mcu最小系统连接;

26、所述直阻切换继电器阵列一端与所述直阻连接总线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主变的高压绕组、中压绕组和低压绕组连接。

27、可选地,所述测试仪包括介损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和直流电阻测试仪;

28、所述介损测试仪、所述绝缘电阻测试仪和所述直流电阻测试仪均与所述仪器端接口模块连接。

29、可选地,所述主变端接口模块包括高电压输出端子、未屏连接端子和直阻测试连接端子;

30、所述高电压输出端子与所述高压连接总线连接;

31、所述未屏连接端子与所述未屏连接总线连接;

32、所述直阻测试连接端子与所述直阻连接总线连接。

33、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

34、响应于接收到的测试接线切换请求,获取所述测试接线切换请求对应的控制切换指令;

35、按照所述控制切换指令执行切换分接器的继电器阵列的测试端口,生成切换成功信息;

36、基于所述切换成功信息,获取所述分接器采集的测试数据;

37、对所述测试数据进行测试,生成测试信息。

38、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39、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接器智能切换接线方式,提高人机工效,且测试仪与主变的分接器采用总线连接,减少连接电缆数量,提高测试准确性,使用便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包括集线器主机和分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器主机包括主控制单元、仪器端接口模块和主变端接口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器主机还包括人机对话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信号指示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接器包括高压分接器、未屏分接器和直阻分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分接器包括第一MCU最小系统、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一锂电池、第一电池充放电模块和高压切换继电器阵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屏分接器包括第二MCU最小系统、第二无线通讯模块、第二锂电池、第二电池充放电模块和未屏切换继电器阵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阻分接器包括第三MCU最小系统、第三无线通讯模块、第三锂电池、第三电池充放电模块和直阻切换继电器阵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仪包括介损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和直流电阻测试仪;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端接口模块包括高电压输出端子、未屏连接端子和直阻测试连接端子;

10.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包括集线器主机和分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器主机包括主控制单元、仪器端接口模块和主变端接口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线器主机还包括人机对话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和信号指示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接器包括高压分接器、未屏分接器和直阻分接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变试验接线方式智能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分接器包括第一mcu最小系统、第一无线通讯模块、第一锂电池、第一电池充放电模块和高压切换继电器阵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毓华李辰南保峰陶冶洪嘉汛梁育雄朱子龙仇炜崔江静黄秉权孙俊劲邱子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