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酱料生产,尤其涉及一种红烧酱料制备发酵后的调配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红烧酱料是中华料理中常用的调味料之一,常见于家庭和商业厨房,其主要成份包括酱油、糖、料酒、姜、蒜、八角、桂皮等,在红烧酱料的制作时,首先需要选择好优质的酱油、糖、料酒等主料,根据口味适度调整比例对辅料进行打碎调配,现有的红烧酱料调配装置,一般会事先对所需要的辅料进行称重计量,之后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添加混合,最后与主料进行调配搅拌即可,但是现有装置需要操作人员先对辅料进行计量,之后再将计量好的辅料投入调配装置内进行调配混合,从而导致调配效率降低。
2、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现在研发一种能够进行自动定量调配辅料用量,提高调配效率的红烧酱料制备发酵后的调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装置需要操作人员先对辅料进行计量,之后再将计量好的辅料投入调配装置内进行调配混合,从而导致调配效率降低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自动定量调配辅料用量,提高调配效率的红烧酱料制备发酵后的调配装置。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烧酱料制备发酵后的调配装置,包括有调配罐(1)、第一驱动电机(2)、搅拌架(3)、盖紧组件(4)、固定框(5)、推动架(6)和下料机构(7),调配罐(1)顶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2),第一驱动电机(2)输出轴上设置有搅拌架(3),调配罐(1)下部设置有用于封堵出料口的盖紧组件(4),调配罐(1)上部右侧设置有固定框(5),固定框(5)内滑动式设置有推动架(6),调配罐(1)上设有下料机构(7),其特征在于,下料机构(7)包括有第一安装架(71)、储料筒(72)、转动盘(73)、固定筒(74)、滑动筒(75)、第一丝杆(76)、第一齿轮(77)、第二安装架(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烧酱料制备发酵后的调配装置,包括有调配罐(1)、第一驱动电机(2)、搅拌架(3)、盖紧组件(4)、固定框(5)、推动架(6)和下料机构(7),调配罐(1)顶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2),第一驱动电机(2)输出轴上设置有搅拌架(3),调配罐(1)下部设置有用于封堵出料口的盖紧组件(4),调配罐(1)上部右侧设置有固定框(5),固定框(5)内滑动式设置有推动架(6),调配罐(1)上设有下料机构(7),其特征在于,下料机构(7)包括有第一安装架(71)、储料筒(72)、转动盘(73)、固定筒(74)、滑动筒(75)、第一丝杆(76)、第一齿轮(77)、第二安装架(78)、第二驱动电机(79)、第二齿轮(710)、第一盖板(711)和扭簧(712),调配罐(1)右部上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架(71),第一安装架(71)右侧设置有四个储料筒(72),第一安装架(71)右部转动式设置有转动盘(73),第一安装架(71)下部右侧设置有固定筒(74),固定筒(74)上均滑动式设置有滑动筒(75),固定筒(74)外侧均转动式设置有第一丝杆(76),第一丝杆(76)均与相邻的滑动筒(75)螺纹式连接,转动盘(73)上设置有上下对称的第一齿轮(77),固定框(5)右部上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架(78),第二安装架(78)左侧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79),第二驱动电机(79)输出轴上均设置有上下两个分别与相邻的第一齿轮(77)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710),滑动筒(75)底部均转动式设置有第一盖板(711),第一盖板(711)与相邻的滑动筒(75)之间均设置有两根扭簧(7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烧酱料制备发酵后的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加盖机构(8),加盖机构(8)包括有固定架(81)、第三驱动电机(82)、第二丝杆(83)和第二盖板(84),调配罐(1)顶部设置有固定架(81),固定架(81)前部上侧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82),第三驱动电机(82)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丝杆(83),固定架(81)上滑动式设置有第二盖板(84),第二盖板(84)与第二丝杆(83)螺纹式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烧酱料制备发酵后的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推料机构(9),推料机构(9)包括有固定座(91)、双轴电机(92)、第三齿轮(93)和齿条(94),固定框(5)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翊杨,钱仔桥,胡修鹰,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皇家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