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527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N颗射电脉冲星,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S2.获得脉冲到达时间;S3.溯源至国际原子时;S4.计算国际原子时时刻对应的脉冲到达时间以及时间残差;S5.确定可用二阶多项式拟合红噪声所对应的最长时标;S6.计算获得脉冲星观测时刻所对应的离散脉冲星时间;S7.获得任意时刻观测站原子钟时间示数对应的实时脉冲星时间;S8.以同样的观测间隔与数据记录方式对N颗脉冲星进行陆续观测,采用S7中生成的实时脉冲星时间代替国际原子时计算脉冲到达时间残差;S9.使用该脉冲星最近4年的数据重复步骤S5;S10.获得实时脉冲星时间;S11.重复S8‑S10,获得实时脉冲星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文及计算机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多颗脉冲星的射电观测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有相应技术利用脉冲星观测生成过往原子时对应的非实时脉冲星时间来修正原子时或检验原子时的稳定性。目前的方法是对已知转动规律的脉冲星进行观测,通过观测站原子钟时间示数确定脉冲星的脉冲到达时间,假定非实时脉冲星时间与原子时之差为分段多项式函数,或者假定该差值具有幂律谱,然后直接使用最小二乘法或采用贝叶斯方法对相应的多项式函数或谱参数利用脉冲到达时间进行拟合来获得非实时脉冲星时间的对应函数。

2、在以上方法中,只能给出望远镜观测脉冲星所对应的时间段内的非实时脉冲星时间,而不能给出实时脉冲星时间。因此以上方法只能用在对过往的时间进行检验,而不能用于计时。另外,以上方法需要不断将脉冲到达时间与国际原子时进行比对,如果脉冲星观测脱离国际原子时,则以上非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多颗脉冲星的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N大于等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第一阶段为4年;每颗脉冲星每次观测时间不低于15分钟,对每颗脉冲星的相邻两次观测的间隔时间维持在10-20天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观测数据包含脉冲星辐射不同频率的辐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观测时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n大于等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第一阶段为4年;每颗脉冲星每次观测时间不低于15分钟,对每颗脉冲星的相邻两次观测的间隔时间维持在10-20天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观测数据包含脉冲星辐射不同频率的辐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观测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处理获得的脉冲到达时间是基于观测站原子钟时间示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向国际原子时溯源过程中,由观测站原子钟时间示数溯源至国际原子时需要借助通过卫星导航系统获得的与标准世界协调时比对的钟差文件及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提供的不同时间间的时间差文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在获得脉冲到达时间残差δtni的同时可以获得脉冲到达时间残差的误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于原子时体系的实时脉冲星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鹏卢吉光刘雨兰殷家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