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最优采集点云密度计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最优采集点云密度计算方法。
技术介绍
1、点云作为lidar扫描后获得的原始数据集,其密度直接影响后续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精度与分辨率,一般来说,点云密度越高相应地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dem。但在现场数据采集过程中,操作人员难以评估不同的植被覆盖程度下,多少采集点密度能够满足构建用于地质灾害识别的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需要。一方面,现有的不同比例尺下构建dem的采集点云密度要求是基于地形测绘行业编制的,但地质灾害调查获取机载lidar数据的目的是解译地质灾害、提取灾害信息,相比地形测绘更关注对微地貌保留完整度,这使得地形测绘的采集点云密度规范并不完全适用于地质灾害识别工作,地质灾害频发的四川省率先在地质灾害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规技术规范(db51/t2695-2020)中提出了适用于本地的点云密度推荐值,但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并不适用于全国。另一方面,原始点云经滤波分类生成地面点时,同一采集设备在地形复杂程度不同、植被郁闭度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最优采集点云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最优采集点云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最优采集点云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1中地质灾害调查区域的四种地形因子的表达式分别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最优采集点云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3中地形因子权重的表达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最优采集点云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最优采集点云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最优采集点云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最优采集点云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1中地质灾害调查区域的四种地形因子的表达式分别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最优采集点云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3中地形因子权重的表达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最优采集点云密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4中局部地形复杂度模型的表达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泽源,王栋,李嘉雨,邹杨,徐正宣,张营旭,邓睿,董秀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